刘中民:“俄沙关系转暖将引中东重新‘洗牌’?”,《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 2017-10-11 浏览次数: 200

20171011日,上外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教授在《北京日报》发表评论文章《俄沙关系转暖将引中东重新“洗牌”?》(见《北京日报》20171011日第7),全文如下:

俄沙关系转暖将引中东重新“洗牌”?

近段时间,中东进入外交活跃期。104日至7日,萨勒曼访问俄罗斯,成为沙特建国以来首位到访俄罗斯的沙特国王,双方签署了涵盖能源、经贸、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文件。作为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盟友,沙特访俄的高调举动引发世界关注,有媒体称这一事件将引发中东格局重新“洗牌”。

在历史上,苏联是最早承认沙特王国的国家,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双方直至1990年才正式建交。冷战后,由于沙特一直追随美国,双方关系十分冷淡,而2011年中东变局以来双方在叙利亚、伊核、也门等问题上的严重分歧,更使得双方一直存在深刻的矛盾。

当前,沙特与俄罗斯关系转暖,既是中东地区形势变化的产物,也是双方互有需求的结果。从中东地区形势看,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已成定局、打击“伊斯兰国”接近尾声、美国主导中东事务能力持续下降都是促使俄沙关系改善的大背景。从沙特方面看,推行“2030愿景”规划的经贸需求,发展对外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的多元化,联手俄罗斯遏止能源价格下跌,利用俄罗斯促使美国更加重视沙特等,都是其改善与俄罗斯关系的重要诉求。从俄罗斯方面看,在加强与土耳其、伊朗战略关系同时改善与地区大国沙特的关系,进而进一步侵蚀美国业已松动的中东地区盟友体系,拓展俄罗斯中东外交空间,挤压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空间,联手打击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等因素,都是俄罗斯的重要考虑。当然最根本的因素还在于在美俄对抗加剧的背景下,利用中东事务增强自身与美国战略博弈的砝码。

尽管俄沙关系走近会对中东地区格局产生一定的微妙影响,但并不足以导致重新“洗牌”。从根本上看,当前中东地区格局仍处在“阿拉伯之春”以来的深刻调整期,中东局势总体上有所缓和是俄沙关系改善的大背景。但域外大国层面的美俄对峙、地区大国层面沙特与伊朗对峙的基本态势,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美沙和俄伊的阵营分野,都不会因为俄沙关系缓和发生颠覆性改变。在沙特国王访俄的同时,沙特声称与俄发展关系无损与美国的合作,俄罗斯也声称发展与沙特关系不会损害伊朗利益,其弦外之音即在于此。双方在叙利亚问题、伊朗问题上的分歧也不会因此而得到彻底解决,双方长期不睦所累积的不信任也不会在短期内彻底消除。

沙特在安全上对美国的严重依赖,使其无法在与俄战略合作方面走得更远。沙特与俄罗斯30亿美元的军火协议远无法与美国1000多亿美元的军事协议相提并论。在沙特国王访俄之际,沙特购买美国“萨德”系统的行为本身,也是沙美盟友关系并未因俄沙关系改善受到严重伤害的明显信号。沙美关系的历史也表明,双方虽然在反恐、伊核等问题上不时发生摩擦,沙特也会有些任性行为,但都不会动摇沙美同盟关系的根基。

从当今国际关系尤其是中东事务的复杂性来看,任何不存在你死我活矛盾的国家之间,都可以在局部利益上进行有限的合作。但一般意义上的合作与战略盟友关系仍存在天壤之别,这是分析俄沙关系与美沙关系时应有的清醒。在中东,土耳其、埃及、以色列等美国盟友与美国都多有摩擦,并在近年来都与俄罗斯有一定的合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美国盟友身份的改变,而是通过游走于美俄之间谋取自己的局部利益。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