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平:“伊拉克乱局源起及走势分析”,《新民晚报》
发布时间: 2014-06-26 浏览次数: 167

2014626日,中东研究所张金平教授就近期伊拉克局势在《新民晚报》发表评论文章《伊拉克乱局源起及走势分析》(见新民晚报2014626日第B02),全文如下:

伊拉克乱局源起及走势分析

最近,伊拉克局势急转直下,“伊拉克和沙姆(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这一极端武装曝光于世界媒体。此次伊拉克变局是自2011年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以来的一场令国际社会大跌眼镜的“惊变”。那么,伊拉克乱局因何而起?伊拉克会不会因此分裂?伊朗会不会和美国合作打击这个武装?这个武装背后有谁在支持?本版编辑特请专家做详细分析。

1  军事进攻引发变局 进军速度震惊世界

问:伊拉克目前的乱局因何而起?

答:2014610日,一支名为“伊拉克与沙姆(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的武装攻占了伊拉克北部石油重镇摩苏尔,在11日,这一武装攻占了萨拉赫丁省的首府提克里特(即萨达姆的家乡),到13日,这一武装又攻取了距巴格达不远的两座城镇,扬言要进攻巴格达。这一系列“闪电”般的军事“惊变”引发了伊拉克的一场激烈的变局。

伊拉克是一个不乏战乱“变局”的国家。2003年发生战争,开战的第三周巴格达就被美军占领。1991年伊拉克因入侵科威特而遭受了海湾战争,而就在1988年伊拉克刚刚结束了一场持续8年的战争。

此次变局最让国际社会十分震惊的是这支武装的进军速度。虽然这支武装在20141月就在伊拉克的安巴尔省开始攻城略地了,但以3天的速度占据数个重要城市并逼近都城,也的确太出乎国际社会的意料了。

2  极端势力趁乱而起 欲建跨国教法政权

问:这个武装究竟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一个极端组织?它的宗旨、目标是什么?

答:“伊拉克与沙姆伊斯兰国”(ISIS)的崛起之路是一条趁乱而起的暴力之路。

第一,该势力是乘伊拉克战争之乱而形成的。它在伊拉克的前身是“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分支(伊拉克伊斯兰国)和一些反美武装力量。美国占领伊拉克后随即解散伊拉克政府机构和军队,伊拉克国家秩序陷入巨大的混乱,国际恐怖势力乘机成功地向伊拉克实现了渗透,而在萨达姆时期“基地”恐怖组织一直没有实现这个目标。美国在伊拉克的占领活动引发了不少的武装反美活动。

第二,该势力是乘国家重建中的乱局而长期活动。在伊拉克的重建中,教派矛盾、族群矛盾、部族矛盾十分突出,一直没有形成有力的政府治理。无论是在美军占领时期还是美军撤离之后,伊拉克的恐怖袭击等暴力活动十分猖獗。

第三,该势力是乘西亚北非地区变局之机而迅猛膨胀的。地区变局刺激了恐怖分子等极端势力的野心,也为极端势力的活动提供了空间。伊拉克的“基地”势力大举向叙利亚进军,控制了一些地盘,到2013年,与在叙利亚活动的其他一些极端势力汇合组建“伊拉克与沙姆伊斯兰国”。该势力的政治目标是要建立一个跨国的伊斯兰教法政权。

3  局势发展看三方面 “先政后军”呼声颇高

问:下一步,伊拉克局势将如何发展?伊拉克会不会分裂?

答:观察评判伊拉克战局的走向,需要观察研判伊拉克政治关系及其社会结构基础。正如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先生所说,目前发生在伊拉克变乱的不只是一个恐怖与反恐问题,也是教派矛盾、民族矛盾等社会与政治问题。伊拉克局势发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伊拉克的政局走势。当前的战局对伊拉克的政局产生了猛烈的冲击。面对“伊拉克与沙姆伊斯兰国”势力猛烈的武力攻势,伊拉克出现了“倒马利基”的巨大声势。变局发生后伊拉克什叶派精神领袖西斯塔尼公开呼吁通过对话组建一个赢得全国广泛支持的新政府,避免重犯过去错误。逊尼派政治力量和民众普遍反对马利基政府。

美国也要求马利基不要参与新政府,并将此作为支持伊拉克政府军事行动的条件,为此美国国务卿专程到访巴格达。海湾国家也反对马利基,但伊朗目前对马利基还表示继续支持。

马利基政府则强调应对乱局的重点是对极端势力的武力打击。面对强大的“倒马利基”声势,马利基试图通过推举亲信出任总理而掌控政局。

目前,“先政治”的呼声越来越压倒“先军事”的意愿。伊拉克联邦法院在2014616日核准了国民议会的选举结果,接着选举新总理、新总统、新议长等。战局的走势,是政治走势的延续。

其次,是战局的走势。

目前看来,在伊拉克新政府成立并组织反攻之前极端势力在战场上还会继续保持优势,但难以出现610日到13日间的那种“闪电”般的变化。在这段时间里,极端势力的重点可能会从攻城略地转向“撇脂策略”,所到之处抢劫银行并从所占领的地区榨取大量的物资,释放被关押的极端分子、招募成员并组建组织网络,实施严刑酷法进行极端思维的宣传蛊惑等。极端势力是在进行乘虚而入的策略性武装进攻?还是图谋占据伊拉克全境的战略性决战?需要对极端势力的军事战略背后的政治目标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判断。

当伊拉克新一届政府在伊拉克国内政治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来组织武装反攻时,政府能够动员国家资源也会获得国际社会的较多支持,通过空中和地面的军事行动击溃极端势力应该是有很大可能的。当政府实施大规模军事反攻行动后,极端势力内部很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分化,即使是当前,有报道就说这个势力已经发生了内讧事件。

再次,是社会裂隙的弥合问题。此次变局进一步撕裂着伊拉克社会,加深、激化伊拉克社会分裂与对立;同时,变局导致了大批民众流离失所,变局发生的前3天就产生了50万难民。能否弥合社会分裂、安置难民,影响着伊拉克的政治与社会重建。社会分裂给极端势力制造机会,极端势力之所以能够“闪电”般地进逼巴格达,与社会分裂是有直接关联的。极端势力更易于从难民中招募成员。

极端势力的猖獗活动与迅猛攻势,也会强化伊拉克社会各界弥合分裂、分歧的意识。伊拉克的各个政治力量、广大民众产生了更紧迫的社会弥合与政治团结的愿望。至于预测伊拉克是否会分裂等等的命题,则不是这一次“惊变”所能够决定的,需要从以上要素特别是政治与社会重建的走势中长期观察和研判。

4  多种力量激烈博弈 中国注重国际协调

问:伊拉克周边国家对乱局的态度如何?美国对伊拉克变局的反应策略如何?美国有媒体鼓吹中国出兵伊拉克协助伊拉克政府打击极端组织,是出于什么心态?

答:作为什叶派新月带(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等地)的重要地区,伊拉克的变局牵动了地缘政治的敏感神经,将“震撼”传导到美国,引起全球关注。

首先,伊拉克变局引发了地区政治力量的激烈博弈。

变局刚发生,伊拉克政府就有声音指责沙特是“伊拉克与沙姆伊斯兰国”势力此次行动的幕后老板,23日,有伊拉克媒体报道说这个势力在沙特与伊拉克边境地区集结了3000人的武装,准备越过沙漠向伊拉克进攻,沙特则说相关指责“荒唐可笑”。但沙特非常关注伊拉克变局,要求伊拉克组建政治和解的新政府、要求美国干预变局但反对美国在处置此次乱局中与伊朗合作,特别是强烈反对伊朗出兵伊拉克。以色列也反对美国在此次事件中与伊朗合作。

伊朗目前继续支持马利基政府,主张国际社会帮助伊拉克政府打击“伊拉克与沙姆伊斯兰国”势力。伊朗已将88架俄罗斯制造的战斗机转给伊拉克。美国在20日说伊朗的一些特种部队人员已经进入伊拉克,对于美、英等国有意与伊朗在此次伊拉克乱局中合作的推测,伊朗到目前为止的外交表态是反对美国干预伊拉克事务,伊朗最高领袖批评美国在伊拉克事务中打小算盘。伊朗总统说愿意向伊拉克的反恐行动提供帮助,会考虑与美国合作在伊拉克境内对恐怖组织采取行动。但派遣伊朗部队进入伊拉克作战的情况看来不太可能出现。

其次,是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对伊拉克乱局的反应。

美国对于伊拉克“惊变”有些“懵”。起初美国给国际社会的印象似乎是有意与伊朗进行“跨越式”的合作来共同处置伊拉克乱局,但近几天看来美国的这一“意愿”似乎淡了。“惊变”发生两周以来,美国似乎在以“多方位”策略应对此次伊拉克乱局。一是单独或联合澳大利亚等国向伊拉克派出一些战斗人员,保护使馆和本国公民,意在显示“在作为”;二是向周边国家借力,试图协调伊拉克周边国家共同“出兵出钱”,在伊拉克维护美国的领导权;三是向马利基施压,通过整合伊拉克的政治力量形成具有广泛政治基础的新政府来解决目前的危机。

再次,中国一直关注伊拉克局势的发展。

中国与伊拉克长期保持友好关系,一直关注伊拉克局势的发展。

第一,中国支持伊拉克国内实现政治稳定以维护安全局势。

第二,中国对这一事件的复杂性认识很清楚,中国坚定支持打击恐怖主义等极端势力,但绝不会不负责任地采取激化、恶化伊拉克本已严峻的政治、安全矛盾的举措。目前在伊拉克发生的乱局,绝非简单的反恐和打击极端势力的问题。

第三,中国注重国际协调而非单边主义。

第四,中国高度重视中国公民和机构在伊拉克的安全与合法权益。

美国有媒体鼓吹中国出兵伊拉克,既是错误的声音,也是少数声音。即使是对伊朗出兵伊拉克,美国也没有明朗的态度。“鼓吹中国出兵”话语背后是“大棒逻辑”的潜意识发作,是迷信武力的惯性思维。事实上,美国自身也越来越意识到武力不可迷信,国际社会也普遍重视政治解决与协调解决伊拉克乱局。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