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旭明:“现代丝路提速中阿共同发展”,《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 2014-06-05 浏览次数: 120

201465日,中东研究所潜旭明博士在《经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现代丝路提速中阿共同发展》(见《经济日报》201465日第13),全文如下:

现代丝路提速中阿共同发展

新形势下,中阿共同语言在增多,共同利益在增加,共同需求在增强。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聚焦“建设现代丝绸之路,促进中阿共同发展”,将对未来十年中阿关系发展的重要方向、优先领域等作出规划,特别是就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达成共识

今年是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十周年。十年来,中阿双方相互尊重、彼此支持、互利共赢、感情深厚,中阿合作论坛发挥重要引领作用,促进了双方全面合作,进一步夯实了中阿合作基础,扩大了双方合作领域,提高了双边和多边的合作水平。十年来,中阿关系已由全面合作提升为战略合作新阶段,“论坛”成为新时期连接中阿双方人民的友谊之桥、合作之桥、发展之桥。

经过中阿双方的共同努力,论坛成为发展友谊、促进合作的平台;中阿双方通过完善企业家大会和环境合作制度建设,探讨双方在投资、能源、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双方通过深入的政治磋商,使论坛成为双方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的沟通渠道。在“论坛”框架下已建立起十余项合作机制,涵盖了政治、经济、新闻、能源、文明对话等多个领域,正规化、机制化建设令人鼓舞。

广泛合作 成果显著

10年来,“论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与时俱进,欣欣向荣,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论坛”合作领域广泛,成果显著。“论坛”已举行五届部长级会议、十次高官会、四届中阿企业家暨投资研讨会、三届中阿能源合作大会、三届中阿新闻合作论坛、两届中国艺术节、两届阿拉伯艺术节、四届中阿友好大会、五届中阿关系暨文明对话研讨会等机制性活动。上述活动内容广泛,主题鲜明,注重实效,给中阿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实惠。

从政治层面上看,“论坛”增进政治互信,深化国际合作。双方政治交往密切,高层互访频繁,相互理解和信任加深。中方坚定地支持阿拉伯国家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积极促进中东和平进程和阿拉伯国家恢复合法民族权利的正义事业。阿拉伯国家在涉及台湾、西藏、新疆等关乎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给予中方大力支持。中阿人民的心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从经贸往来看,“论坛”坚持互利互惠,扩大经贸合作。双方经贸合作有了长足进展:2005年仅512.73亿美元,2008年达1328.4亿美元。自2010年底阿拉伯地区动荡以来,双方贸易往来不仅未受到冲击,反而继续攀升。2013年双方贸易额为2388亿美元,同比增长约7.4%。中阿互相直接投资已从2004年的11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55亿美元;工程承包累计完成营业额也从135亿美元,提高到700亿美元。

从文化层面上看,“论坛”秉承传统友谊,加强人文合作。中阿文化交流稳步发展。中国同阿拉伯各国均签署了双边文化合作协定和具体执行计划,推动了双边高层次、宽领域的文化交流,为增进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了解搭起了一个重要平台。每年中方都向阿拉伯国家派遣上千名留学生、研究生、教练、教师、医生、护士等。阿拉伯国家也派大批留学生来华学习。

尽管中阿关系呈积极发展态势,贸易额和投资额持续增长。但是中阿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大国在中东地区的争夺将对中国的中东利益造成很大掣肘,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使中国在与中东国家的合作过程中存在相当大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面向未来 顶层设计

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中阿关系如何发展,需要中阿双方登高望远,进行顶层设计,使中阿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在各个方面得到体现,脚踏实地向前迈进。双方应加强各层次互访,开展战略对话和磋商,共同维护中阿双方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继续在各自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加强各领域合作,交流治国理政和发展经验;发挥双方经济互补优势,推动双方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加大支持不同文明间对话的力度,致力于不同种族、宗教、信仰和文化间的相互尊重与和谐共处;加强中阿合作论坛建设,充分发挥论坛各项机制的作用,并根据形势发展和双方共同利益,拓展新的合作领域。

六条措施 立体发展

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保持中阿高层互访和多种形式的接触,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政治上相互信任,在彼此关心的核心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经济上合作共赢,国际事务中密切沟通合作的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第二,扩大人文交流。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中阿文化同属东方文化,在深层文化理念上具有共性。中方应积极走出去,大力开展公共外交,加强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使阿拉伯国家更加了解中国,更加认可中国的发展模式,实现两大文明间的交往和共赢。

第三,深入扎实推进能源合作。健全和完善我与阿拉伯主要产油国的合作机制,发挥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的市场影响力,为促进中国与阿拉伯主要产油国开展能源合作创造有利条件。抓住海湾产油国在消费地建立大型储油设施、炼厂的战略选择,引导和推动形成更加紧密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国之间的长期牢固的战略合作关系。

第四,妥善处理有关经贸摩擦问题,防止经济问题政治化。对贸易逆差问题,根本出路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通讯、机械、电子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例,适当减少在初级产品上的摩擦和竞争。应着眼长远,重视阿方对一些化工产品出口的关切。

第五,做好风险评估和防范工作,加强在中东的利益保护能力。着手研究对外合作政治风险评估问题,针对一些地区国家政局容易发生动荡的特点,妥善制定应急预案。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框架内,保护中国在中东的合法利益,借此也进一步提高中国在中东的行动力和影响力。

第六,抓好机制建设,进一步发挥平台效应。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已建成的各项合作机制,并做好有关后续行动落实工作,重视培育、扩大中阿合作论坛以及此后建立的中阿博览会的功能,使其为我与阿拉伯国家在有关重点领域开展集体合作上发挥更大作用,形成中阿全方位、宽领域的立体经济合作架构,使中阿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这里交流创新发展的经验。另一方面,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创新合作内容、形式和途径。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中东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阿拉伯国家对构建“一带一路”抱有浓厚兴趣,应不失时机,在论坛框架内建立“一带一路”研讨会机制。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