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威烈教授就美国中东政策接受《东方早报》采访
发布时间: 2014-08-17 浏览次数: 147

2014817日,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教授就奥巴马及美国历届政府中东政策接受《东方早报》采访(见《东方早报》2014817日第A09),全文如下:

奥巴马的中东政策是“机会主义”

进入奥巴马时代以来,“亚太战略再平衡”成为美国的战略重心,在众多核心矛盾并没解决的背景下,美国在中东实际上全面退缩。

——朱威烈

美军16日再次对伊拉克北部地区发动空袭,本月7日奥巴马决定空袭ISIS以来,美国已经对伊拉克极端武装进行了多轮空袭,这是奥巴马自2011年利比亚战争以来发动的最为激烈的军事行动。

这与奥巴马此前的外交政策似乎矛盾。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对东方早报表示,奥巴马之所以做出如是决定,是因为ISIS的崛起代表了恐怖主义的一种全新形态,不单威胁到美国的利益,同样也威胁到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他也表示,相比前任,奥巴马并没有明确的中东政策。“他的中东政策是机会主义与功利主义。”

朱威烈表示,从冷战以来,美国前几任总统的中东政策都很明确。克林顿推动的是“东遏两伊,西促和谈”的中东政策,在波斯湾对伊拉克和伊朗实施“双重遏制”,同时大力推进巴以和平进程,改善与阿拉伯各国关系。乔治·布什实施的中东政策可以简要概括成“反恐、反扩散、民主改造伊斯兰”。在此基础上由美国推动的“大中东民主倡议”打开了中东激烈政治变革的“潘多拉之盒”。然而,进入奥巴马时代以来,“亚太战略再平衡”成为美国的战略重心,在众多核心矛盾并没解决的背景下,美国在中东实际上全面退缩。

“奥巴马至今都没有明确的中东政策,有的只是机会主义与功利主义。”朱威烈表示。

按他的说法,“打了就跑,不管战后满目疮痍的国家建设,造成了现在的中东乱局”。

朱威烈举例,美国2011年从伊拉克匆忙撤军,留下一个按照教派与民族建立的权力机构,实际上打开了一个民族冲突、教派冲突的潘多拉盒子。美军撤离伊拉克以后,该国的经济状况、安全状况比2003年以前还要差。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同时激发了新的冲突。“在ISIS崛起引发全球瞩目之前,伊拉克境内的暴恐事件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基本上平均每天都有20多人死于暴恐。”

同样,除了伊拉克,美国在巴以问题上也很失败。虽然美国国务卿克里已经10次访问巴以,也推出了一个和平路线计划图,但和谈不但没有达成,巴以还出现了新一轮的激烈冲突。同时,卡扎菲政权被西方国家消灭之后,随即留下一个各派冲突激烈的利比亚。现在,该国正经历新一轮危机。

朱威烈表示,被美国亲手缔造起来的伊拉克政权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如果美国再坐视不管,将失信于整个中东地区的盟友。“甚至连德国都明确要求美国干预伊拉克,美国面临巨大的压力。”

但也有一些观察人士指出,奥巴马决定动武也有国内政治层面的考虑,就是要扭转自己在美国舆论中的“弱势总统”形象。眼下,美国中期选举越来越近,民主党同共和党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双方在医改、移民等问题上互有攻守。外交领域自然也免不了成为战场,共和党资深议员麦凯恩等多次攻击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奥巴马这次在伊拉克问题上“秀一下肌肉”,也算是对麦凯恩等人的回应。

(记者:黄翱)

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