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松:“看美伊冲突中诡异的角色互换”,《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 2020-01-17 浏览次数: 142

2020117日,上外中东研究所钮松研究员在《北京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看美伊冲突中诡异的角色互换》(见《北京日报》2020117日第3),全文如下:

看美伊冲突中诡异的角色互换

近段时间,有关美伊冲突的新闻“霸屏”。美国刺杀伊朗少将苏莱曼尼,震惊全球;伊朗军方“非故意”击落乌航客机,举世哗然……一次暗杀行动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实在让人始料未及。

随着军方击落客机消息落实,伊朗国内局势可谓急转直下。苏莱曼尼遇袭身亡之后,基于民族尊严,伊朗国内一度高度团结;可当德黑兰坠机事件谜底揭开,伊朗内部被短暂掩盖的严重社会分裂重新引爆,针对政府的愤怒情绪甚嚣尘上。伊朗知名主播公开宣布辞职,伊朗唯一获得过奥运奖牌的女运动员宣布出走他国,声势浩大的大学反政府抗议活动再次爆发……说起来,这次示威游行其实是近年伊朗系列反政府抗议活动的延续,不少民众长期以来对国家治理中出现的顽疾深恶痛绝。这种背景下,军方令人费解的巨大失误,就不免成了靶标。

相反,美国则似乎从漫天的舆论指责中探出了点头。与特朗普积极谋划刺杀行动的亢奋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国内的质疑一度不绝于耳,国际舆论也普遍认为,这种军事冒险行为不可接受。对此,特朗普虽然嘴硬,但国内群情激愤,伊拉克又及时补刀要求一切外国军队撤出该国领土,作茧自缚的尴尬处境难以掩盖。可当德黑兰坠机事件后,美国方面似乎找到了机会,不断利用此事件大做文章,为伊朗的抗议活动推波助澜。如美国媒体适时曝出伊朗短时间内发射两枚导弹击中乌客机的视频,目的就是进一步加深伊朗民众对政府和军方的不满情绪。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和总统特朗普更是“赤膊上阵”,分别发推特称“我们与伊朗人民在一起”和“与示威者同在”等煽动性辞藻,给伊朗政府打上脸谱化的负面标签。虽然伊朗方面强调,当时迫在眉睫的美国入侵威胁才是导致此次坠机事件的主要原因,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也表态,如果地区紧张局势没有升级,那班客机上的加拿大公民已与家人团聚,但不管怎样,在这起风波中美国多少变被动为主动了。这种诡异翻转,耐人寻味。

纵观这次风波,美国种种操作其实并没有超出其颠覆他国的惯常套路。美伊斗法”40余年的漫长过程中,美国逐渐确立了一条以压促变的对伊基本政策,即采取排除武力颠覆手段以外的多元手段促使伊朗政权内部发生质变。正是基于此种思路,美国才使得伊核问题逐渐危机化,其一方面通过联合国的对伊制裁严重打击伊朗的国民经济,以此激发伊朗内部的不满情绪。伊核协议达成后,特朗普政府则通过退群开启单边制裁,不让伊朗有喘息之机;另一方面,美国极力扶持海外伊朗反对派,并加大对伊朗内部的意识形态渗透,网络社交媒体便是主要的舞台。从现实来看,种种伎俩的实际影响,不容小觑。

伊朗虽非故意击落民航客机但毕竟难辞其咎,如何在此问题上聚焦事件调查与追责本身,而不被美国过分带偏,是当前伊朗面临的巨大挑战。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