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民教授就黎巴嫩贝鲁特爆炸事件接受《解放日报》采访
发布时间: 2020-08-06 浏览次数: 181

202085日,上外中东研究所刘中民教授就黎巴嫩贝鲁特爆炸事件接受解放日报采访(见《解放日报》20208月6日第4),全文如下:

多重危机下遭遇大爆炸,黎巴嫩局势堪忧

当地时间4日傍晚,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区发生剧烈爆炸,现场浓烟滚滚,天空升起蘑菇云。据黎巴嫩援引红十字会报道称,截至目前,爆炸已造成至少100人死亡、4000人受伤,多人失踪,死伤人数可能继续上升。

目前仍不清楚爆炸的确切原因。黎巴嫩总理哈桑·迪亚卜称,调查将集中于储存在港口仓库中的大约2750吨化学品硝酸铵。鉴于中东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外界对此次爆炸原因不乏猜测。分析认为,从目前信息来看,爆炸事件更偏向一起公共安全事故,但对于正在经历经济、政治、新冠疫情等多重危机的黎巴嫩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目击者:就像世界末日

当地时间41810分左右,贝鲁特港口区发生剧烈爆炸。视频显示,爆炸后港口冒出滚滚浓烟,然后形成蘑菇云。

爆炸造成巨大破坏,视频画面显示,爆炸点附近被完全夷为平地,距离港口几公里处的建筑被炸成废墟,港口地区不少车辆被炸毁,多个街区严重受损,到处可见破损的建筑物和散落的玻璃碎片。

据外媒报道,距离爆炸地点约1.6公里的总理府现场一片狼藉,距爆炸地点10多公里的总统府建筑也受到损坏。美国地质调查局收集的数据显示,爆炸威力巨大,所产生的地震波相当于3.3级地震。

当地媒体称,现场发生两次爆炸,不少民众被困在废墟下。一名目击者描述说,第一次爆炸震耳欲聋。“附近所有的建筑都倒塌了,我在黑暗中行走,到处都是玻璃和碎片。”港口附近的一名目击者告诉法新社。

到达现场的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报道称,破坏程度足以使贝鲁特港口瘫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则形容说,就像世界末日

黎巴嫩红十字会秘书长乔治·卡塔纳5日说,这场灾难史无前例、规模非常大。贝鲁特市长马尔万·阿布德5日称,爆炸估计将造成30亿至50亿美元的损失。阿布德视察现场时泣不成声:我从未见过这么大的灾难,堪比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

爆炸发生后,黎巴嫩总统米歇尔·奥恩主持召开最高国防委员会紧急会议,宣布政府将拨付1000亿里拉的紧急救援资金。奥恩还建议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黎巴嫩内阁将于5日召开紧急会议,跟进事故调查。

黎巴嫩总理哈桑·迪亚卜则在会上宣布5日为国家哀悼日,他的妻子和女儿也在爆炸中受伤。迪亚卜称这是一场灾难,并表示必须追究相关者责任。

爆炸也对医院造成破坏,加上伤亡人数众多,当地医院不堪重负。贝鲁特市中心的圣乔治医院是该市最大的医院之一,受损严重,不得不关闭,把病人送往别处。拥有60张床位的Bikhazi医疗集团医院院长里玛·阿扎尔说,爆炸发生后几个小时内,尽管受损严重,但仍收治了500名病人。医护人员还担心一些储存在港口附近仓库的疫苗和药品可能会受到损毁。

黎政府:祸起硝酸铵

黎巴嫩总理迪亚卜称,爆炸原因是在港口仓库里存放的2750吨化学品硝酸铵。这些化学品2014年便存放在此。他说,将很快披露有关仓库的事实,但不想抢先展开调查。

总统奥恩通过推特发表声明称,2750吨硝酸铵在仓库中储存6年而没有任何预防措施,这是不可接受的,并誓言对事故责任人施加最严厉的惩罚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这批硝酸铵于20139月由一艘悬挂摩尔多瓦国旗的俄罗斯货船运抵黎巴嫩,目的地是莫桑比克。船只遇到技术问题,被迫在贝鲁特停靠。船上的硝酸铵随后被卸下,安置在贝鲁特海港12区。

黎巴嫩媒体报道称,工作人员检查仓库时发现设施陈旧、需要焊接。在焊接过程中,仓库中的炸药被点燃,导致旁边存放硝酸铵的仓库发生爆炸。

舆论猜测“幕后黑手”

不过,鉴于中东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对于事故原因,舆论存在不少猜测:

与以色列有关?眼下,黎以关系紧张。以色列上周表示,挫败了真主党分子的渗透企图。

与真主党有关?作为黎境内一股活跃的激进势力,真主党也成为被怀疑的“幕后黑手”。

对此,以色列和真主党均发声,称与贝鲁特爆炸事件“没有关系”。

某种蓄谋的袭击?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在贝鲁特的致命爆炸“看起来像是一次可怕的袭击”,并补充说,他与美国将军们见过面,他们“似乎觉得是这样”。不过,据CNN报道,三名要求匿名的美国国防部官员称,没有迹象表明爆炸是一次袭击。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指出,在中东发生非政治、非军事以外的事件时,常常会出现一些猜测,这与中东长期处于地缘政治、地区冲突的漩涡相关。此次贝鲁特爆炸之所以出现上述几种猜测,与该地区历史、黎巴嫩所处的周边环境复杂分不开。

刘中民分析说,爆炸事件涉及大量民众,对以色列而言,在内政方面,以总理内塔尼亚胡丑闻缠身,加上新冠疫情加剧,此时以色列若采取举动,并不受益;至于真主党方面,黎巴嫩眼下经济形势较差、物价飞涨,作出这一举动同样无利可图。基于目前公布的信息,单纯工业事故可能性大,人为可能性小,不过仍需等待更加详实的证据和权威的信息。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孙德刚也持类似观点。孙德刚提到,黎巴嫩方面细节报道可信度较高,种种迹象表明,这更偏向一起公共安全事故。“已经明确是硝酸铵引发爆炸,地点是贝鲁特北部的港口,但是仍有问题并不明确,背后是否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经济民生或进一步恶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爆炸发生在黎巴嫩的敏感时期。黎巴嫩正在经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爆炸更让局势雪上加霜。

去年10月,黎政府采取一系列财政紧缩措施,触动民众情绪,多地爆发抗议。随后发生的骚乱迫使前总理萨阿德·哈里里辞职,但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世界银行预计,到2020年,黎巴嫩将有45%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随着疫情蔓延,黎巴嫩政府采取封锁措施,导致经济下滑、货币大幅贬值、失业率升高,社会矛盾愈发突出。

此外,2005年前总理哈里里等22人在一起汽车爆炸事件中身亡,相关嫌疑人将于本月7日接受联合国支持的一家法庭裁决,黎巴嫩国内气氛趋于紧张。美联社注意到,哈里里身亡地点距港口约2公里。

《纽约时报》称,爆炸事件激发了贝鲁特这座近年来相对平静的城市对战争的回忆,爆炸和混乱曾经在贝鲁特司空见惯。

刘中民指出,发生爆炸事件后,黎巴嫩的经济和民生可能进一步恶化。疫情暴发以来,黎巴嫩经济形势严峻,此番港口发生爆炸,不仅对运力造成致命打击,重建也需要较大投入,更令经济雪上加霜;再考虑到疫情的冲击,黎巴嫩可谓面临多重打击。

从政治方面看,黎巴嫩政治结构脆弱,教派分权,内战结束后,长期维持“时而发生冲突又回到平衡”的脆弱状态。爆炸事件可能进一步导致各方力量的互不信任,加剧政治的脆弱性。

孙德刚分析称,爆炸事件的背后,也反映出黎巴嫩总统(马龙派)、总理(逊尼派)、议长(什叶派)三派间互相掣肘,导致国家涣散、社会管理混乱、治理能力下降的深层次问题。未来,黎巴嫩经济社会矛盾或将加深,后续问责等事件又会令现任政府的社会治理越发艰难,打破本就脆弱的平衡。而观察中东地区,叙利亚问题、巴以问题、利比亚问题,再加上黎巴嫩问题可能多边化,或将对国内和地区局势产生连锁反应。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