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志强副研究员就欧佩克成立60周年接受《解放日报》采访
发布时间: 2020-09-10 浏览次数: 214

2020910日,上外中东研究所邹志强副研究员就欧佩克成立60周年接受《解放日报》采访(见《解放日报》2020910日第12),全文如下:

欧佩克60岁了,石油权力能否闪耀如初

1960910日,为维护产油国的利益、抵制国际石油公司单方面下调油价,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五大产油国代表齐聚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召开会议,并于14日宣布石油输出国组织正式成立,简称欧佩克

而今,欧佩克已到花甲之年。在国际能源格局发生巨变之下,外界对欧佩克的未来充满担忧,甚至有声音质疑,高龄的欧佩克还有多少生命力。无论如何,曾掌握“石油权力”的欧佩克已经走到一个关键路口,将迎接新的挑战。

从巅峰到下坡

1960年前,国际能源格局主要掌握在西方国际石油公司手中,其他产油国没有太大话语权。因此,欧佩克成立的目的在于: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石油政策,维持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稳定,确保石油生产国获得稳定收入。

该组织自成立以来,坚持与西方石油垄断资本抗争,在提高油价和实行石油工业国有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发展至今,欧佩克已有13个成员国: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刚果、赤道几内亚、加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委内瑞拉。

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初的探索期,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欧佩克宣布石油禁运,造成油价暴涨,极大提升了欧佩克的话语权,并使其在国际能源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欧佩克的权力在上世纪70年代达到巅峰。

然而,从80年代中期开始,油价持续低迷,非欧佩克产油国加速竞争,再加上战争等因素导致一些欧佩克产油国对美国的依赖加强,导致欧佩克影响力开始走下坡路。

2010年,美国页岩油技术成熟,改变了国际能源格局,对欧佩克造成巨大打击,加速了该组织影响力的下滑。

2017年起,欧佩克与俄罗斯等其他产油国达成欧佩克+”协议,以避免过度供给和油价波动。但此举被认为是欧佩克控制力和影响力削弱的表现。

2018年,媒体曝出沙特正在研究欧佩克解体对油市的影响;20191月,卡塔尔宣布退群,这些消息接连震动国际石油市场,甚至引发欧佩克是否会解体的猜测。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孙霞、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邹志强认为,欧佩克影响力减弱有几大因素:

首先,组织内部分歧较大,产油国在能源战略、对外关系上冲突不断。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欧佩克内部划分为鹰派和鸽派,以伊朗、伊拉克为代表的鹰派成员国主张抬升油价,以支持自身经济发展;以沙特为代表的鸽派则力求提高产量、降低油价,配合西方和石油消费国。

其次,国际能源格局生变,供应方增多,欧佩克的市场份额被蚕食。1973年鼎盛时期,欧佩克年总产量占全球石油总产量50%以上。但此后,一些新兴产油国将欧佩克国家挤出产油大国排行榜,尤其是美国页岩油崛起后,对欧佩克形成竞争。

第三,技术革新推动汽油向清洁能源转变。全球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改变了能源消费结构,叠加全球气候问题,欧佩克影响力减弱可能成为一种长期趋势。

对油市仍有较强影响力

随着欧佩克影响力减弱,国际石油市场对欧佩克的界定也充满争议。一方面,美国等一些国家指责欧佩克垄断市场、控制油价;另一方面,也有声音认为,被贴上“超产”“各自为政”等标签的欧佩克,对国际油市的作用正在被忽视。

邹志强认为,尽管影响力有所降低,但毕竟欧佩克仍控制着全球70%以上的能源储量,以及40%以上的石油出口量。在可预见的中长期内,欧佩克仍将是国际能源市场中比较强的一股力量

今年3月,欧佩克+”两大主要产油国沙特和俄罗斯打响石油价格战,导致油价暴跌。随后油价经历了长达数月的缓慢复苏。

最新的情况是,8日国际油价再度暴跌。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降幅逾7%,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近三个月来首次跌破每桶40美元。分析认为,此次油价大跌的原因主要是需求不及预期,以及受沙特下调官方油价影响。

分析指出,疫情的反复对于油市仍像是一颗“定时炸弹”,欧美各国疫情仍未解除,印度确诊病例上升,都加重了市场对能源需求的担忧。同时,随着美国夏季驾车高峰结束,石油消费开始回落;再加上市场担忧“欧佩克+”减产承诺动摇,都在侵蚀市场信心。

与此同时,沙特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日前下调了10月向亚洲和美国出口的原油价格。加拿大皇家银行全球大宗商品战略负责人赫丽玛·克罗夫特表示,沙特下调官方售价也引发了对石油需求的新担忧。

业内分析认为,每桶4045美元依旧是现阶段页岩油与原油价格的平衡点,一些产油国的财政状况也无力承担更低的油价。因此,短期内油价可能跌破40美元,但不会长期偏离。

孙霞指出,目前国际油价的定价权主要掌握在美国和沙特手中。一方面,沙特自身有很多剩余产能,需要利用欧佩克来调控油价;它也希望通过欧佩克与美俄共享油价话语权。另一方面,沙美联盟关系健在,美国借助地缘政治对沙特施加影响,同时美国也希望利用欧佩克来维系石油美元计价体系。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6月报告指出,在欧佩克成立60周年之际,将面对来自全球经济和能源格局的挑战。新冠疫情、供给过剩、油价崩盘等一系列问题,都说明欧佩克需要调整机制和战略,但同时也说明,欧佩克仍在且将在调节石油市场供需中扮演重要角色,只是道路将是曲折的

短期看,欧佩克的挑战在于,疫情危机仍未解除的前提下,如何维系当前大规模的减产协议。更长期和结构性的挑战是,尽管石油依旧重要,但在全球能源变局下,它的相对价值将下降。

随着美国页岩油的崛起,国际能源格局发生巨变,传统产油国的命运将风雨飘摇。有观点认为,全球能源领域已形成美沙俄“三极并立”的格局。目前,美国、俄罗斯、沙特分列全球石油生产国前三位,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个石油日产量超过1000万桶的国家。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邹志强指出,从供应角度来看,未来这三个超级产油国在全球能源领域和油价中的作用将更突出,包括欧佩克成员国在内的其他产油小国“只能跟着走”。不过,三巨头分别代表了三方不同力量,沙特代表欧佩克,俄罗斯代表非欧佩克产油国,美国代表美国国内页岩油产业以及西半球原油市场。三方之间互有竞争,也有合作,短期内他们之间的博弈不会停止。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孙霞认为,比起外部挑战,更大的威胁来自欧佩克内部,核心产油国和其他产油国在减产协议的具体执行上并非一条心,“欧佩克+”联盟之间对未来经济形势和经济利益的判断同样分歧较大。

此外,老牌产油国还需要面对新晋市场竞争者,除了美国页岩油,还有巴西深海石油以及加拿大油砂等新玩家入局。而且从长远看,中国、美国、欧洲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一旦“电力代替汽油”的时代全面到来,欧佩克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话语权将被进一步削弱。

不过,专家们也表示,欧佩克目前没有解体的动力。就组织内部而言,沙特有赖于它控制油价,其他产油国也没有能力“单打独斗”;从外部因素看,美国、俄罗斯也都希望借欧佩克左右油价,并借其对中东地区施加影响。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