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旭明副研究员就中国与伊朗合作接受《中国经济导报》采访
发布时间: 2016-02-03 浏览次数: 197

201623日,中东研究所潜旭明副研究员就国际社会解除对伊朗制裁后中国与伊朗合作等问题接受《中国经济导报》采访(见《中国经济导报》201623日第B3),全文如下:

伊朗解除制裁后“一带一路”的中国机遇

1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同日,中伊“一带一路”智库对话会举行,该对话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伊朗外交部、经济部为支持单位,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伊朗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在对话会上,两国签署了《中国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大学和伊朗外交部、伊朗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备忘录》。该备忘录显示,中方愿同伊方在能源领域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扩大在高铁、公路、建材、轻纺、通信、电力、工程机械等领域合作,实现两国优势产业、优质资源、优良市场对接。

中国与伊朗的合作是“一带一路”在中东取得进展的重要一步。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潜旭明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随着伊朗被国际社会解除制裁,伊朗的石油天然气也可以自由地进入国际市场,国外的资金也加强对伊朗的投资,伊朗的综合实力将会迅速增强。”他表示,伊朗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国家,伊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迫切需要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与伊朗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建设连接东亚至欧洲的铁路、公路、油气管道等都将使伊朗获益,这些建设项目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而亚投行的资金支持有利于中伊经济关系和双边投资的推进。伊朗解除制裁迎来机遇

20157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批准伊朗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在维也纳达成历史性的全面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协议,长达10年的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制裁将被取消。2016116日,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正式执行。美国和欧盟紧接着宣布,鉴于伊朗履行全面协议承诺,解除与伊核问题相关的多国和一国经济和金融制裁,冰岛和日本也紧跟着宣布解除对伊朗制裁。

随着协议的生效,美伊关系趋于缓和。“如果国际社会解除对伊朗中央银行、国家石油公司及航空公司等的制裁,估计伊朗可取回被冻结的1000多亿美元资产,这将使得伊朗在中东地区和国际上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潜旭明说。

地区外大国为了在该地区重新获得经济利益,纷纷向伊朗示好。俄罗斯表示积极参与伊核协议的落实,以便加强俄罗斯与伊朗在中东、阿富汗和里海地区的多方面合作,并依靠伊朗共同对抗ISIS的威胁;欧盟也希望在解除制裁后,凭借其在高科技产品、金融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与伊朗的关系,保证欧盟在中东地区能源、反恐和地区稳定等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也在伊朗解除制裁后,第一时间与伊朗进行了高规格的国事访问。据新华社报道,123日,习近平在德黑兰萨德阿巴德王宫同伊朗总统鲁哈尼举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会谈后,习近平和鲁哈尼共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以及能源、产能、金融、投资、通信、文化、司法、科技、新闻、海关、气候变化、人力资源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随着制裁的解除,中国企业之前在伊朗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也将减少,伊朗国内市场的扩张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中国企业继续在该国开展投资及贸易活动。对双边贸易和油气合作利好

伊朗是中东地区重要的石油国,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连续7年保持伊朗最大贸易伙伴地位,2014年中伊贸易额突破500亿美元大关。此外,从整体贸易看,2014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额突破2511亿美元,成为阿拉伯国家第二大贸易伙伴。“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持续上升,中东地区对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中研普华能源行业高级研究员王骏说。

中伊能源合作是双边经贸合作的“压舱石”。伊朗是中国海外原油主要进口来源地之一,原油贸易占到双边贸易额的一半以上。2015年前11个月,中国进口伊朗原油2436万吨。此外,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还在伊朗投资合作勘探开发了多个油田项目。随着伊核协议的达成,西方对伊朗制裁的解除,伊朗将大力推动石油生产和出口,努力恢复经济的发展。潜旭明表示,“伊朗石油出口的增加将助推国际石油价格继续走低,我国的炼油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趋好。原油供给充足和低油价状态的持续,为加快我国原油战略储备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受石油等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外部因素影响,2015年前11个月,中伊贸易有所下降,但中国继续维持伊朗最大进出口贸易伙伴国地位。潜旭明说:“随着伊核协议的生效,中伊双方贸易支付不便的问题将会解除。中国作为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石油进口方,支付问题的解决将使中伊贸易得到更大的发展。”

截至201510月底,中国对伊朗投资存量达到38.5亿美元,中国企业在伊承包工程的签约金额8.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1.7亿美元。王骏认为,“对于正处于现代化进程关键阶段的伊朗,工业化被视为促发展、惠民生的重要举措,而中国具备技术、资金、装备等优势,双方经贸合作的‘黏度’将大为增强,有望互相借势协同发展。”中国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不只是机遇,中国企业在伊朗未来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潜旭明分析,一方面,伊核协议达成后,伊朗与沙特之间的博弈会继续存在,可能还会加剧,这一局面会影响中东局势的稳定,从而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带来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之前从伊朗撤离的西方石油公司将重返伊朗市场,这将对中国企业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提升产品质量将是中国企业应对西方公司竞争的主要手段。

伊朗作为一个主要产油国,其石油储量为217亿吨,占世界总量的9.3%,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气储量3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18.2%,位居世界第一,开发潜力巨大。“伊朗之所以同意在核计划方面做出巨大让步,达成核协议,其主要动机就是争取放宽和解除经济制裁。因此,在后伊核时代,石油生产的恢复,伊朗将会大力恢复能源生产和出口,将进一步加剧全球原油供应过剩局面,这对能源需求大的中国是好的信号。”潜旭明表示。

另外,“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实施“一带一路”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王骏强调,“在‘一带一路’规划,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能源市场安全稳定的应时刻注意,我国的海外企业在信贷、保险等业务领域缺乏支持,自身也存在人才短缺、产业组织缺乏、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抗风险能力较弱。”

王骏指出,面对国情复杂的“一带一路”沿线国,中国必须投入更多精力研究市场,并参照现有的国际机制,制定有利中国的区域合作规则和提升话语权,以确保能源合作能成为推动“一带一路”的契机。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