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威烈教授就伊朗伊斯兰议会和专家会议选举等接受《解放日报》采访
发布时间: 2016-03-02 浏览次数: 174

201632日,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教授就伊朗伊斯兰议会和专家会议选举等接受《解放日报》采访(见《解放日报》201632日第8),全文如下:

改革派“逆袭”将怎样改变伊朗?

伊朗伊斯兰议会和专家会议选举计票结果229日公布,温和保守派与改革派取得重大胜利,在“两会”均可形成多数,强硬保守派则退步不少。“两会”选举结果反映了伊朗社会何种现状?对于此前饱受议会掣肘的伊朗温和保守派总统鲁哈尼而言,他的日子会不会因为改革派的“逆袭成功”而好过些?

民心思变助力改革派

伊朗的“两会”,作用各不相同。议会有权起草和审议议案、弹劾总统、通过预算决算等,其选举结果将决定鲁哈尼在后半任期能否有所作为。与议会选举相比,“专家会议”影响力更大,一届任期长达8年,掌握选举、监督甚至罢黜伊朗最高领袖的重要权力。由于伊朗现任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已76岁,据报道其健康状况欠佳,新选出的专家会议可能选出他的继任者。

目前,改革派获得290个议会席位中的至少85席,与其联手的温和保守派赢得73席。两者形成议会多数几无悬念。相比之下,强硬保守派只获得68席,而他们先前拥有112席,可谓退步明显。

在设有88个席位的专家会议选举中,温和保守派和改革派加起来赢得大约六成席位。鲁哈尼和来自改革派的前总统拉夫桑贾尼均继续赢得连任。强硬保守派人物、现任专家会议主席穆罕默德·雅兹迪,以及曾被视为前保守派总统内贾德精神导师的梅斯巴·雅兹迪双双落选。

“伊朗1979年伊斯兰革命胜利至今,有10年时间是生活在联合国和西方双重制裁的阴影下。这就不难理解伊朗出现观点激进、立场反美的保守派的根本原因,也更不难理解老百姓渴求改善经济民生的迫切愿望。”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表示。

朱威烈指出,在一系列的制裁失败后,美国选择了更为理性的目标,适时做出了“不谋求颠覆伊朗现政权”的政治承诺,而鲁哈尼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以来,欧洲、俄罗斯、中国等国领导人和高官均实现了访伊。伊朗因此拿到不少大单,让民众尝到了“甜头”,也让他们更寄希望于国家发生更进一步的转变。

埃菲社引用伊朗改革派媒体的话指出,选举相当于帮伊朗人“打扫了屋子”,给鲁哈尼的接近西方和实施经济开放的温和政策以大力支持,让伊朗政坛倾向极端化的代表们靠边站。

保守派失利但未失势

然而,失利后的保守派会因此失势吗?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认为,保守派势力仍然相当强大。其主要政治诉求体现为延续霍梅尼伊斯兰革命、建立伊斯兰共和国的思路,对外与美国继续斗争,对内实行严格管控。该势力以革命卫队为代表,实力不可忽视。这从“两会”选举中就可见一斑——由强硬保守派控制的宪法监护委员会早就把一大批主张改革的候选人剔除在选举之外了。

华黎明指出,改革派和温和保守派在议会得势后,可能会让鲁哈尼多一些支持者,减少其工作阻力,但要让议会完全“一条心”是不可能的。相比议会,由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氛围更趋保守,尽管这次“两个雅兹迪”出局,保守派的力量仍不容小觑。但无论如何,“两会”选举结果是一个风向标,尤其是一向被保守气氛笼罩的专家会议也出现选情变化,更让保守派意识到民心思变有多么迫切。

将更多聚焦经济发展

即便改革派和温和保守派突破了议会和专家会议中强硬派的“关卡”,它们还将面对一道“关卡”——由12人组成的宪法监护委员会。该机构由最高领袖直接任命,有权否定一切“不符合伊斯兰教义”的议案,也就是说,议会的议案能否成为法律,它有一票否决权。而且这个权力集中的委员会对伊朗未来最高领袖人选的产生也有重要影响,即对专家会议同样可以说“不”。

至于选举对伊朗内政外交的影响,朱威烈认为,从外交来看,伊朗仍然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叙利亚、以色列等问题上保持既定方向,对美国恪守自己的分寸和底线,采取渐变的方式争取经济发展权益。在对华关系方面,自习主席访伊、双方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伊朗对与中国交流治国理政经验的吁求愈加强烈,并希望中方为改造阿拉克重水反应堆发挥重要作用。从内政来看,分析人士指出,保守派和温和派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要在伊朗国内推动更加开放的政策,如妇女权益、网络开放、释放反政府人士等,更多的改革则可能聚焦于经济层面。伊朗经济学家赛义德·莱拉兹表示:“下一届议会在经济事务上的表现会比本届强很多。”而这些也将有助于鲁哈尼在2017年竞选连任。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