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松:“一‘舰’封喉给全球贸易敲警钟”,《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 2021-03-31 浏览次数: 99

2021331日,上外中东研究所钮松研究员在《北京日报》发表评论文章《一封喉给全球贸易敲警钟》(见《北京日报》2021331日第3),全文如下:

一“舰”封喉给全球贸易敲警钟

全球瞩目的苏伊士运河大堵船,日前终于迎来转机。经过埃及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多日努力,长赐号最终完全恢复至正常航道,全世界也跟着长舒一口气。一封喉虽说危机已解,但这起突发性的堵船事件,还是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海上航行通畅与安全的高度关注,也让各国切身感受到,国际物流一个时段的突然停滞,将会带来怎样的风险和挑战。

毫无疑问,与全球人口跨国流动很大程度已进入航空时代不同,全球大宗商品流动仍处于航海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制造业的全球分布始终处于变动之中,精密产品生产的多国性也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商品全球流动的总量与频率持续增加。此外,全球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也为油气能源出口的扩大奠定了基础。为确保全球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维系全球物流海上通道的安全与有序,国际社会做出了不懈努力。然而百密一疏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意外卡壳,顿时将国际海上物流通道安全的脆弱性打回原形,成为全球产业链维系与发展的卡脖子所在。

正如有观察人士所言:长赐号事件对于全球产业链的负面影响和天价连锁经济损伤,远高于海盗劫掠所能造成的相对有限的损失。数据显示,全球25%集装箱运输需要通过苏伊士运河,而亚欧海运集装箱贸易的比例更是达到100%。某种意义上,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和升级,与苏伊士运河这样的传统海上关键人工通道,是一种相互交织且应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未来苏伊士运河基础设施的优化和通行费用的合理化,会极大地助力全球产业链升级;同样的,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和物流规模的扩大,也必然对苏伊士运河提出更高诉求。如何避免自身发展的脚步再次被传统水道卡住,应当成为长赐号事件给全球贸易敲响的警钟。

与此同时,这起事件对埃及而言也是必要的提醒。埃及经历过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的艰难且曲折的历程,也曾因中东战争频繁而长期关闭运河。随着埃以媾和以及20世纪80年代开始阿以关系走向缓和,埃及开始真正从苏伊士运河的过路费中获利。面对不断增长的航运需求,埃及方面虽然也开凿了新苏伊士运河,但设施升级速度远不及国际货轮规模的发展速度。而随着通行费的不断上涨,很多国际货轮出于经济成本考量,也开始选择重归好望角。在这番大堵船的客观刺激之下,如何减少海运依赖,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必将被纳入更多国家的战略考量。这对于习惯躺着赚取高额通行费的埃及而言,无疑是巨大挑战。

一艘超级货轮就能瘫痪一条两洋航线,说明它是如此重要,却又如此脆弱。加强运河的升级改造,完善既有的国际物流体系,优化存量的同时探索增量,才不至于使全球产业链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来源:北京日报

(本文观点仅为作者或被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研究机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