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文:“中国:中东地区治理积极参与者”,《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 2016-10-13 浏览次数: 129

201692425日,第五届亚洲与中东国际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中国前驻沙特和苏丹大使李成文发表主旨演讲。1013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发布了李成文大使演讲的主要内容,全文如下:

中国:中东地区治理积极参与者

“治理”这个主题同当代世界形势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十分契合。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深刻演变,全球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面对困难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包打天下,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各国携手加强全球治理,共商大计、共迎挑战、共同发展是大势所趋。

中东局势具有全球影响,中东不稳定,世界不太平。中东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热点冲突、恐怖主义及难民问题等涉及中东的议题的数量在联合国等多边治理机制中往往独占鳌头。但是,笔者在同阿拉伯各国朋友的接触中深切感受到,阿拉伯国家各界热切期望和平稳定,热烈渴望发展繁荣,愿意就治理问题开展交流合作。虽然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挑战,加强中东治理有着很强的内生动力,是中东地区国家和人民共同的心声。

历史一再证明,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稳定就没有繁荣。基于这样的理念,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始终积极参与中东治理,始终把促进中东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作为对地区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理念和实践。

今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盟总部的演讲中,谈到中东向何处去的问题。习近平强调,化解分歧,关键要加强对话;破解难题,关键要加快发展;道路选择,关键要符合国情。

我们倡导“和平的中东”。中东政治治理的关键是支持地区国家有关各方加强包容性对话,政治解决热点问题,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半个多世纪以来,中方始终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多年来频繁在地区国家间穿梭斡旋。在叙利亚问题上,我们积极打出“中国方案”,是推动政治解决、促进和平的坚定力量。在伊朗核问题上,中方以建设性姿态参与伊核谈判,为全面协议达成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中方的不懈努力为管控中东热点问题、促进地区安全稳定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当前,中东多个热点问题政治解决势头增强,但地区深层次矛盾仍复杂难解,中方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加快寻找符合地区实际、兼顾各方利益的政治解决方案,防止热点问题激化失控。

我们倡导“发展的中东”。中东经济治理的关键是帮助地区国家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中国在与地区国家合作时坚持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机遇,不藏私心,不损人利己,不附加政治条件。近年来,双方务实合作成果丰硕,目前中国已成为10个阿拉伯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阿贸易额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从海外进口的原油超过一半来自中东。中阿集体合作硕果累累,中阿合作论坛机制日臻完善,论坛项下各领域交流合作蓬勃发展,对中阿战略合作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和带头作用。

中方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得到了中东、阿拉伯国家的热烈响应,已有7个地区国家与中方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双方一些合作项目已取得早期收获。当前国际经济复苏乏力,特别是包括石油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挫,地区国家承受着很大的发展压力,这会对双方务实合作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也更加显现出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对接各自发展战略,推动务实合作提质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中方愿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地区国家获得更好的基础设施、更先进的产业技术,建立起更完善的产业体系。

我们倡导“安全的中东”。中东安全治理的关键是提供公共产品,在反恐、维和、难民等问题上给予帮助。当前,发端于中东的极端恐怖主义不但严重威胁地区和周边国家的安全,而且也对世界的安全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携手加强反恐,是国际社会当前的重要共识。我们主张反恐不能搞双重标准,也不能把恐怖主义和特定的民族、宗教挂钩。中方近两年来提供了价值6.8亿元的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帮助地区应对难民危机,缓解燃眉之急;累计向中东地区派出维和官兵1.5万人次,多名中国军人为地区和平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不久前在南苏丹牺牲的联合国维和人员中就有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中国在未来计划提供3亿美元援助用于执法合作、警察培训等项目,帮助地区国家加强维护稳定能力建设。

中东恢复和平稳定之路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各方显示诚意和耐心,需要国际社会形成合力。中国将继续以地区人民的长远和根本利益为先导,以中国的方式帮助中东人民自主解决问题、建设家园、共创未来,为实现中东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本文由李成文大使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的“全球视野下的中东地区治理”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