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旭明副研究员就埃及恐袭事件接受海外网采访
发布时间: 2017-11-27 浏览次数: 181

20171127日,上外中东研究所潜旭明副研究员就埃及恐袭事件接受海外网采访,全文如下:

9·11以来死亡人数最多!埃及恐袭告诉我们什么

埃及北西奈省一座清真寺24日遭受恐怖袭击,已造成至少305人死亡、128人受伤。截至目前,尚无任何组织宣称制造了这起袭击。埃及总检察长25日发表声明说,制造袭击的恐怖分子持有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旗帜。

这是自伊朗总统鲁哈尼和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宣布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已被剿灭后发生的一起血腥的恐怖袭击事件。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伟建评论称,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虽已被剿灭,势力受到极大的削弱,但其意识形态依然存在。李伟建说,“恐怖组织是‘活的’,会有新人加入,也可能有人因认同其理念进而发动袭击。”

埃及多年来一直在西奈半岛‘作战’,特别在2013年穆罕默德·穆尔西(Mohamed Morsi)被军方撤职以后,暴力事件变得更为致命。据半岛电视台统计,近两年来,埃及已发生至少十起造成人员伤亡的袭击事件。半岛电视台的中东分析师Yehia Ghanem说,“埃及不停的出现暴力事件,特别是在西奈,暴力事件又导致暴力事件发生。”

李伟建指出,治理不善、发展缓慢是发生恐袭的根本原因。埃及近年来面临贫富差距加大、失业率增加、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给了极端思想可乘之机。

虽然埃及政府不停的宣扬“减贫”,“创造就业”和“促进地区稳定”的倡议,但效果并不显著。据半岛电视台统计,近三分之一的埃及人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埃及投资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善,吸引外资能力不强,社会管理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济社会矛盾的积重难返,在西奈地区尤为明显。埃及人口9000多万,位居中东国家首位,尤其是30岁以下青年占人口比重高达70%。青年人员的就业问题和积重难返的社会问题,成为困扰塞西政府反恐机制化建设的挑战。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潜旭明认为,塞西政府上台以来,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成为其主要任务,但发展艰难、安全脆弱以及二者之间的恶性循环一直存在。再加上西奈半岛在埃及经济发展中长期被边缘化,部落、教派构成复杂。西奈半岛因此具备恐怖势力滋生的土壤,有助于成为恐怖组织的庇护所。

此外,权力的“真空”加速暴力事件的发生。自战乱结束起至新政权成功构建前的这段时间,被打垮的极端势力极有可能借此机会反弹,制造更多的暴力事件。利比亚、也门、以及伊拉克也正因此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时局都无法稳定。李伟建认为,全球反恐应从治理和发展的角度看待“后‘伊斯兰国’时代”,综合治理或能成为打击残存恐怖势力的“利器”。

纽约万圣节恐袭的阴云尚未完全消散,血腥恐袭又现埃及。今后的反恐或许会越来越艰难。潜旭明指出,“伊斯兰国”在被剿灭后,残余势力向西亚北非溃散,以各种形势回流。极端组织的意识形态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难以得到彻底根除,从而引发独狼式恐怖袭击,给全球安全带来威胁。

来源: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