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鸿达:“美俄领导人‘中东行’为何结果迥异?”,《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 2022-07-28 浏览次数: 218

2022728日,上外中东研究所范鸿达教授在《大众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美俄领导人“中东行”为何结果迥异?》(见《大众日报》2022728日第6),全文如下:

美俄领导人“中东行”为何结果迥异?

7月中旬,美国和俄罗斯两国总统接连展开中东行,这引起国内外舆论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关于美俄竞争中东的论调相当显眼。其实,在所谓大国竞争的喧嚣下,域外大国与中东国家的交往内涵更值得关注。

美俄领导人的这两次中东行存在重大差异。就当下而言,俄罗斯和伊朗、土耳其的互相需求远超过美国和中东一些国家的互相需求,这也注定两次访问的效果会有明显差异。相比较拜登总统首次出访中东之目标的几乎全线崩溃,普京总统的伊朗之行可谓收获满满。

普京是在与土耳其、伊朗总统举行关于叙利亚问题的“阿斯塔纳进程”峰会的名义下到访德黑兰的。由于俄土伊三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存在暂时还难以调和的冲突——俄伊支持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土耳其目前则站在阿萨德政权的对立面,所以与会三国事前都难以期望能够在叙利亚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但是这不会影响普京对伊朗之行的热情,因为叙利亚问题本就不是俄罗斯领导人到访伊朗的重中之重。深化与伊朗关系、解决乌克兰粮食外输通道、缓解俄罗斯所面临的国际压力,才是普京德黑兰之行的优先议题。

就在719日普京抵达德黑兰同日的稍早时候,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宣布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据此俄罗斯将向伊朗石油天然气等化工领域投资400亿美元。如果该协议能够得以顺利执行,无疑会对伊朗的能源工业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719日德黑兰外汇交易所还启动了伊朗里亚尔兑俄罗斯卢布的交易,两国贸易朝着去美元化又前进了一步。

对普京来讲,这次伊朗之行还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收获。伊朗领袖哈梅内伊接见普京时直言,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没问题,即使俄罗斯不主动对乌克兰开战,美国等国家也会利用其他问题对俄罗斯开战。这样的表态对普京来讲是非常难得因而也是十分可贵的。

当然,与俄罗斯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伊朗也有重大收获。除前所述外,伊朗还将获得非常急需的粮食供给,这可以为伊朗的社会稳定和民生带来积极影响。伊朗与俄罗斯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也将继续。

在都面临美国倡导的严厉国际制裁的情况下,俄罗斯和伊朗“抱团取暖”,基于现实的互相需要而不断深化双边关系,并且取得良好效果,是当下世界大国与中东国家发展和深化关系的典型案例。

另外,719日普京还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德黑兰举行了双边会晤,普京感谢埃尔多安对乌克兰危机的调解,基本同意解除对乌克兰黑海港口粮食出口的封锁。在埃尔多安和联合国秘书长的共同见证下,722日俄罗斯和乌克兰就乌克兰粮食出口问题在伊斯坦布尔签署协议,困扰世界粮食供给的难题终现曙光,这部分缓解了俄罗斯面临的国际指责。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土耳其还将继续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进行调解,以期尽早结束乌克兰危机,这不仅有利于已经深陷其中的俄罗斯,而且对土耳其的国际声望也有重大的积极影响,正在谋求明年大选连任的埃尔多安显然需要这样的外交成果。而且,埃尔多安还希望借助与普京的此次会晤,部分减少俄罗斯对土耳其再次在叙利亚北部开展军事行动的反对。

由此可见,俄罗斯在与伊朗和土耳其的这次首脑交往中及其前后,都对双边关系发展中的现实互相需求有清晰认知,并且都有可以作为深化关系发展抓手的具体问题与合作项目作为支撑,因此取得明显成效。

反观拜登总统的此次中东行,不仅缺乏对中东相关国家现实需求的客观认知,而且华盛顿“大国竞争在中东”的思维还对中东国家造成实际伤害,可以令中东国家受惠的具体合作项目更是寥寥无几,这样的访问怎会取得成功?

美俄领导人7月中旬先后进行的中东之行也说明,在中东国家普遍视推动国家发展为第一要务的当下,开展中东外交时要避免政策的宽泛化、空洞化,要对对方的实际需求有清晰认知,并且在双方互相需求的基础上,推出切实可行的深化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具体举措,要让对方能够真切感知到实际收获。

来源:大众日报

(本文观点仅为作者或被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研究机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