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刚研究员就伊朗局势接受新华社采访
发布时间: 2018-01-03 浏览次数: 149

201813日,上外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研究员就伊朗局势动接受新华社采访,全文如下:

多地连日示威不断伊朗内外压力大

包括首都德黑兰在内,伊朗多地连日来发生示威,抗议矛头从经济和民生困难转向政府和宗教领袖,引发国际社会密切关注。分析人士说,在地区对抗、美国制裁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结构性矛盾下,伊朗经济承受巨大压力。

多方制裁经济改革路难行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认为,伊朗发生大规模街头示威,根源在于国内经济和民生难题,也与西方制裁、封锁等外部压力分不开。

哈桑·鲁哈尼2013年出任总统后,2015年就化解伊朗核项目引发的争议达成全面协议,联合国、欧洲、美国开始解除对伊朗绝大部分经济和金融制裁,包括石油出口限制。伊朗民众因此对鲁哈尼政府抱以厚望,希望政府大力推动国内经济改革,促进民生改善。

只是,两年多来,伊朗经济状况虽有起色,但惠及民生尚未立竿见影。

孙德刚说,伊朗经济改革和发展蹒跚难行,外部压力一方面来自美国: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质疑核协议,以伊朗研发弹道导弹、未执行全面协议为由加大经济和金融制裁,令不少西方企业望而却步,加大了伊朗吸引投资、增加收入的难度。

外部压力还来自中东地区。20161月沙特阿拉伯处决什叶派宗教人士尼米尔,引发沙特与伊朗断交,巴林紧跟沙特,阿联酋则降低与伊朗外交级别。沙特带领几个海湾国家对伊朗实施经济封锁,使伊朗推行经济改革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

结构矛盾对外政策惹抗议

伊朗的经济困境也与其对外政策有关。孙德刚说,作为中东什叶派大国,伊朗在这一地区与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阵营展开对抗,持续支持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府、也门胡塞武装和黎巴嫩真主党,包括向这些什叶派政治力量免费提供石油,还有报道称,伊朗每年向巴沙尔政府提供数十亿美元经济援助。

孙德刚认为,这一政策虽有利于增强伊朗在中东的政治影响力,但加重了国家的经济负担。特别是近几年国际油价下跌和国际制裁致使伊朗财政收入减少,鲁哈尼政府实施财政紧缩政策。因此示威者不满伊朗在邻国投入巨大资源,拖累国内民生。

内部压力还来自伊朗经济社会的一些结构性矛盾。伊朗出生率很高,七成人口在30岁以下,即大部分人是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出生。孙德刚说,庞大的年轻劳动力人口意味着伊朗在增加就业方面面临更大压力。这次示威的参与者有许多社会底层的年轻人,抗议失业率高企。一些地区年轻人失业率达到几十个百分点。

不过,尽管美国、以色列、沙特这些“老对头”“场外助威”,希望伊朗生乱生变,但孙德刚认为,目前国内外的压力尚不足以危及伊朗的政治稳定。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