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0日,上外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研究员就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问俄罗斯接受《解放日报》采访(见《解放日报》2018年1月30日第6版),全文如下:
以总理拜托老友帮忙 普京总统会否卖人情
在叙利亚全国对话大会在俄罗斯南部城市索契开幕之际,莫斯科迎来一位西方阵营的客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当地时间29日,他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在短短5小时中,这位鹰派领导人有多少话要对普京说?
想请俄说服伊朗撤军
内塔尼亚胡和普京算是老相识,他在担任总理期间访俄共计12次。2015年俄以就叙利亚问题设立协调机制后,他与普京会面更为频繁。
“在叙利亚战后政治进程中,形成了‘美国—沙特—以色列’与‘俄罗斯—土耳其—叙利亚政府—伊朗’两大阵营。作为西方阵营中的一员,以色列此举是希望通过俄罗斯对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施加影响,防止德黑兰以及什叶派阵营做大。”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李伟建表示,“这也显示了俄罗斯在中东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上升。”
《中东箴言》安全分析人士约西·梅尔曼指出,以色列担心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军队部署到戈兰高地附近。以政府已经认识到,其影响叙利亚局势的能力是有限的。与此同时,美国和欧洲左右叙战后政局的能力也在被边缘化。因此,内塔尼亚胡理所当然要利用与俄罗斯领导人的一点交情,让其说服伊朗、黎巴嫩真主党从叙利亚撤军,避免以色列北部出现什叶派军事集团。
俄有自身中东战略考量
普京能否满足内塔尼亚胡的要求?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指出,在短期内,要求俄说服伊朗撤军难以实现。眼下俄罗斯希望在各方之间实现平衡——既同美国沟通,又与叙利亚政府、伊朗、土耳其形成四国联盟,还与以色列、沙特保持接触。俄罗斯甚至在此次叙利亚全国对话大会上吸纳了库尔德人。“一句话,俄罗斯希望‘通吃’,同各方都保持关系。”
而且,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对伊朗非常重要,使其可以在东地中海获得叙利亚和真主党等战略盟友,构建什叶派新月地带,突破沙特和以色列的围堵。俄罗斯恐怕难以在这方面与伊朗“做成交易”。
李伟建认为,俄以能否达成交易还取决于双方的“要价”。俄方很可能要求以色列停止采取对抗行为。就在本月早些时候,以色列对叙利亚境内军事目标发动3次打击,动用了喷气式飞机和地对地导弹,声称是针对黎巴嫩真主党的据点。“如果对峙持续,俄罗斯就很难做真主党的工作。”
俄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科尔图诺夫认为,俄罗斯的中东战略由四部分组成:一是阻止叙利亚、伊拉克等中东国家政权瓦解并导致全球性后果; 二是阻止中东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温床; 三是维持俄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和政治影响力; 四是主导重建中东秩序,吸收地区国家、欧盟、中国积极参与重建进程。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