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志强:“新机遇与新挑战: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土人文交流”,《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 2018-02-08 浏览次数: 454

201828日,上外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邹志强博士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评论文章《新机遇与新挑战: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土人文交流》,全文如下:

新机遇与新挑战: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土人文交流

土耳其的地缘战略地位突出,是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合作伙伴。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土在共同复兴“丝绸之路”的进程中正在深化全方位合作,而人文交流的基础性地位日益凸显,应与政治互信、经济合作一起成为中土关系的重要支柱。

一带一路为中土人文交流带来新机遇

近年来,中土两国人文交流呈现出逐步升温的势头,以孔子学院和汉语教学为引领的教育交流稳步加强;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互办文化年等多项重大活动见证了交流盛况;旅游交流带动了经济与人员往来,成为中土人文交流的亮点;卫生、体育、友好城市等领域的交流也日益扩大,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土面临深化人文交流的重大机遇。

中土战略合作关系和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的有力推动。自2010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来,中土政治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高层互访频繁,共同利益与相互理解不断提升,双方合作空间日益拓展。近年来,中土在双方关心的政治、安全、经济等问题上做出了战略承诺并开展了务实合作,相互尊重对方核心利益,重视对方安全关切,加大反恐安全合作,2017年两国还签署了司法协助条约。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多次访华,表达了反对“东突”的明确立场,土方也声明不允许任何人在土从事危害中国安全的活动,双方政治互信大幅加强。

中土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日益频繁的迫切需要。作为两个正在崛起中的新兴大国,中土在经济、人员往来上有着日益强烈的交往与合作需求。鉴于两国的发展势头、经济互补性及发展规划的共通性,在资金、技术、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互补优势明显,中土未来经贸与人文交流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是土耳其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土耳其也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经济伙伴,土耳其还是亚投行创始成员国和第11大出资国。2016年中土贸易额为195亿美元。2016年中国对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达到14亿美元,对土工程承包营业额约19亿美元,累计营业额超过120亿美元,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大型合作项目不断涌现。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土复兴与共建“丝绸之路”带来的新契机。中土拥有复兴“丝绸之路”的文化基础和现实需求,土耳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桥梁、合作伙伴和重要参与力量。土耳其希望通过复兴“丝绸之路”打造和巩固其欧亚枢纽和东西走廊的区位优势,并借此吸引来自中国的投资和游客,以弥补国内资金缺口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繁荣。土耳其提出了“中间走廊”倡议,并希望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对接,酝酿了多项对接的具体项目。20155月,中土签署了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协议;同年10月,两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间走廊”倡议对接的谅解备忘录;20175月,埃尔多安总统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再次表示将积极参与和对接一带一路。土耳其政府多次表示,欢迎中国投资其基础设施、能源、高科技、电子商务和旅游业等行业,并在华举办投资推介会。

中土人文交流面临的题与挑战

相对其他地区来说,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人文交流层次不高,与土耳其、伊朗等非阿拉伯国家的人文交流机制化水平较低,面临着互信不足、话语权缺乏以及安全干扰等诸多挑战。

相对于政治与经济交流,人文交流在中土双边关系及交流机制中的地位不高,未建立起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我国对土人文交流涉及部门非常多,具体活动往往由某个部门或地方政府承担,导致政策决策与执行较为分散,缺乏统筹,难以形成合力。此外,虽然都日益重视对方,但中土两国之间的战略认知存在一定差异与错位,中国更为关注土耳其在安全上的战略价值,而土耳其更为重视中国的经济角色,同时也受到互信不足的制约。

中国对土人文交流的话语权与对外传播能力不强。中土媒体直接交流较少,彼此往往通过第三方(西方)视角认知对方。中国的情况在土耳其未得到全面客观的报道,甚至被误导或歪曲。中国在土常驻媒体不多,且功能单一,与土主流媒体合作有限,难以有效发挥对外传播、交流与形象塑造的功能。此外,在文学、影视作品等方面缺乏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品牌输出。

中土人文交流还易于受到中东局势和错误认知等因素的冲击。长期以来,受到泛伊斯兰主义与泛突厥主义(“双泛”)思潮的影响,部分土耳其媒体、民众在对待中国的“东突”分裂势力问题上态度时有暧昧和反复,一些人对“东突”运动持同情甚至支持态度,成为中土关系中长期存在的一股“暗流”,影响到中土人文交流的正常开展。

多措并举推进中土人文交流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土人文交流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应采取多种措施改变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局面。

整合现有机制的人文交流功能,建立中土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强化现有的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经贸文化论坛等机制的人文交流功能;健全各领域对话与合作渠道,更加注重政府、民间多层次人文交流机制建设。

以旅游往来为纽带带动人文交流,扩大旅游宣传,吸引土耳其民众来华旅游,使之形成客观全面的中国印象,推动中国故事在土耳其的有效传播。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中国赴土旅游人数分别为33万人、16万人和20万人,土耳其希望每年能够吸引100万中国游客,2018年在中国举办“土耳其旅游年”系列活动,这将提升中土人员往来和人文交流的热度。相对而言,土耳其赴华旅游人数较少。

以新闻媒体合作为契机,推出中国文化品牌,力争掌握舆论话语权。近年来,土耳其对于西方国家的“民主”话语打压与塑造十分反感,其高官在与中方交流中明确提出希望加强相关合作。还应重视向土耳其推出反映中国现代生活的优秀电视剧和电影,反映中土人文交流内涵的中国故事。

充分发挥对外友协的人文交流功能,加大与土耳其友协、社会组织、地方政府和青年人的交流。中土两国友协在人文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经常组织地方政府、商业、公益、教育、宗教、文化、科技等各领域的代表团互访,取得了大量积极成果。未来还应推动中土工商企业友好协会、妇女友好文化协会、丝绸之路友好协会等机构以及中土青年友好使者交流项目等机构与项目发挥更大作用。

加大复合型人才储备,推动中国土耳其研究机构的发展及其与土方的人文合作。目前国内仅有4所大学能够培养土耳其语人才,针对土耳其的国别研究机构很少,无法为中土人文交流提供足够智力支持并直接参与交流。应加快推动数家有特色的中国土耳其研究机构的设立和发展,与土耳其教育、外交、媒体及商业机构建立制度化交流渠道,推动其走进土耳其,成为中国文化输出、形象塑造的有效载体。

注意防范和消除干扰因素,发挥人文交流遏制“双泛”思潮影响的功能。近年来,土耳其国内政治斗争有所加剧,部分人在宗教与民族、贸易等领域人为制造和激化矛盾。土方应真正认识到有关问题的严重性和破坏性,通过取缔境内“东突”团体、遏制国内错误认知、加强与中方沟通合作等实际行动推动中土关系健康发展。而中土人文交流既要通过潜移默化的行动影响土耳其国内的认知,加强去极端化合作,遏制和降低“双泛”思潮以及极端主义的影响;同时又要注意防范和消除来自政治、宗教、安全或经济领域的干扰,为中土人文交流的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得到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深化中外人文交流的战略布局与运行机制研究”(15JZD033)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伊斯兰极端主义研究”(16ZDA096)的资助)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