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3日,上外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舒梦在《文汇报》发表评论文章《巴勒斯坦在冲突中不断被边缘化》(见《文汇报》2018年5月13日第4版),全文如下:
巴勒斯坦在冲突中不断被边缘化
来自国际社会的抗议浪潮并没有阻止美国总统特朗普迁移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的步伐。5月14日,搬迁至耶路撒冷的美国驻以使馆将正式启用。继美国之后,危地马拉与巴拉圭也宣布了将驻以使馆迁至耶路撒冷的计划。以色列方面还表示,将帮助首批10个国家实现迁馆。
耶路撒冷问题作为巴以问题中的敏感问题之一,让巴以矛盾再次升级。
尽管美国驻以新馆并不在巴勒斯坦宣称为首都的东耶路撒冷范围内,迁馆行为依然激起了巴勒斯坦和穆斯林群体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方面位于加沙边境的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6周,造成多人伤亡。一旦多国使馆搬迁顺利实现,将标志着巴勒斯坦方面对耶路撒冷的诉求更加无望。
除耶路撒冷问题外,巴以之间的其他三项敏感议题的解决同样遥遥无期:在边界问题上,自1948年以来,以色列方面的实际控制领土范围不断扩张;在定居点问题上,位于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已形成规模,不断割裂巴勒斯坦人聚居区,巴勒斯坦人生存空间进一步减少;在难民问题上,随着中东热点问题的不断涌现,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难民的关注度逐渐被叙利亚难民和北非难民所取代,巴勒斯坦难民长期陷于归国无望、融入困难的两难境地。
可以看出,在巴以矛盾的几大关键点上,巴勒斯坦的地位不断弱化。作为巴以冲突的双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实力、财力、外界支持力度方面已严重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巴勒斯坦未来的发展选择主要有二:
其一,继续坚持和谈。自1991年马德里和会后,部分巴勒斯坦人相信巴勒斯坦建国可以通过和平手段来实现,但1991年至今,巴以和谈数次准备重启又被搁置。从外部环境来看,目前的国际和地区环境并不利于巴勒斯坦一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上台更刺激了巴以矛盾的激化。从内部环境看,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尚未实现,内部民族主义派别与伊斯兰主义派别、温和派别与激进派别之间无法就和谈达成共识。巴勒斯坦自身缺乏足够实力和外部支持作为谈判的筹码,又无法在关键问题上做出进一步退让,因此,一场公平的和谈在近年内对巴勒斯坦只能是奢望。
其二,转向激进手段以示抗议。在和谈无法带来希望的情况下,更多的巴勒斯坦人会将对美国与以色列的不满情绪诉诸激进手段,通过自杀式袭击、暴力抗议示威等手段表达立场。这种激进手段可以在短期内让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达到气势与影响力方面的势均力敌,但这种平衡的本质是畸形的,无法实际解决巴以问题,反而会进一步恶化巴勒斯坦的国际形象,导致国际社会的支持进一步减少。
因此,和谈无望,激进无益,巴勒斯坦进退维谷。就巴以问题的未来来看,一方面,巴以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很低。由于地域割裂、内部不和及以色列长期占领造成的对以经济依赖,巴勒斯坦不会与以色列展开大规模战争。另一方面,在矛盾无法调和的情况下,低烈度冲突将在巴勒斯坦与以色列范围内长期存在。
尽管近年来不断出现的低烈度冲突将巴以问题数次提上日程,但其和平且公平解决的可能性不断降低,最终该问题被无限期搁置,双方的实力对比也日渐悬殊。在这个过程中,与其说巴以问题被国际社会边缘化,不如说被边缘化的一直是巴勒斯坦。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