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民:“叙利亚停火之后”,《东方早报》
发布时间: 2012-04-09 浏览次数: 109

201249日,中东所所长刘中民教授在《东方早报》发表时事评论《叙利亚停火之后》,全文如下:

来源:东方早报

叙利亚停火之后

201224日叙利亚问题决议案遭中俄否决后,无论是叙利亚局势本身,还是围绕叙利亚危机的国际博弈,都一度陷入胶着状态。3月中下旬以来,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作为联合国和阿盟的双重特使,在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之间以及地区国家、世界大国之间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斡旋,并提出了解决叙利亚危机的6点建议。最近,叙政府表示接受安南的6点建议,并承诺在410日停火。

必须肯定的是,叙利亚政府表示接受安南的6点建议,是近几个月来国际社会在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上取得的最大进展,这一进展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中俄对安理会决议案的否决为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赢得了时间和机遇,中俄随后进行的一系列外交努力也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缩小了分歧,凝聚了共识。事实已表明,中国在行使否决权后数度派出特使访问叙利亚、地区国家以及西方大国,并利用首尔核安全峰会以及印度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舞台进行沟通与协商,进而在为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创造机遇方面做出了中国特有的贡献。

其次,西方大国出于各种现实考虑,在叙利亚问题上做出了一定的外交妥协。当前,积极推动颠覆巴沙尔政权的美国和法国国内大选日益迫近,各自国内问题的层出不穷,叙利亚反对派分裂的不断加剧,伊朗核危机加剧导致的油价高涨,尤其是中俄在安理会框架内表现出的坚定立场,都使西方在叙利亚问题上难以照搬利比亚模式,并被迫做出了一定的妥协和让步。

最后,从叙利亚国内局势来看,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的对峙陷入胶着状态,政府军难以彻底剿灭反对派,反对派也难以在缺乏外部强力支持的情况下推翻巴沙尔政权,而双方都共同承受着来自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进而使暂时停火符合双方的利益。当然,安南个人的国际威望以及外交经验也是叙利亚危机出现缓和的重要影响因素。

当前,叙利亚危机出现的缓和迹象固然值得欢迎,但是叙利亚政府接受安南建议尚难以保障叙利亚危机的彻底解决,叙利亚危机在总体发展态势上依然不容乐观。

从安南的6点建议本身来看,它所涉及的内容只是叙利亚实现停火的基本条件,并未涉及叙利亚政治走向的根本问题。安南向叙利亚政府提出的“6点和平建议”包括:承诺与联合特使合作推进叙利亚人领导的政治进程,以解决人民合法诉求和关切;在联合国监督下立即实现有效停火;对于受到战斗波及的地区及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其中包括每天人道停火两小时;进一步推进被无理拘押人员的释放;实现新闻记者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行动;尊重和保障和平示威的权利和结社的自由等。以上内容均为框架性的意见,缺乏明确的实施办法和具体方案。更为重要的是,未来叙利亚政治进程究竟是在巴沙尔现政权的框架下(如按照已通过公投的新宪法进行),还是在反对派要求巴沙尔政权必须下台的前提下进行,安南的建议中并未涉及,而这正是巴沙尔政权和反对派斗争的焦点所在。

从影响叙利亚的外部力量来看,西方颠覆巴沙尔政权的目标并未改变。在中俄以及联合国特使安南为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努力的同时,以支持叙利亚反对派为主要目标的“叙利亚之友”国际会议已经召开两次。在外交上,刚刚在土耳其结束的“叙利亚之友”会议已正式将“叙利亚全国委员会”作为叙利亚的合法代表,西方和海湾国家还不断通过关闭使馆等方式对叙利亚现政权施加外交压力;在经济和军事方面,西方和部分阿拉伯国家仍在持续加大对反对派的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援助,甚至向叙利亚进行军事渗透。因此,只有西方等外部势力放弃颠覆巴沙尔政权的目标,并压制反对派妥协,进而使冲突双方通过谈判实现民族和解,才能使叙利亚危机最终实现政治解决。

从叙利亚内部形势看,在巴沙尔政权依然能够掌控局势的情况下,无疑不会妥协至放弃现政权的地步以满足反对派的要求,而分裂不断加剧的反对派则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主张,进而使任何政治解决方案都难以对所有反对派形成有效的约束。此外,持续一年多的流血冲突导致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之间、不同教派与族群之间的矛盾与隔阂不断加深,叙利亚实现政治和解的国内社会基础已经十分脆弱,任何突发事件和冲突都有可能使政治和解的努力化为泡影。

总之,叙利亚局势缓和的态势仍十分微弱。叙利亚作为中东地缘政治中枢环节的复杂性,在其局势恶化过程中是限制其走向战争的制约因素,这是叙利亚局势处于僵持和胶着的原因所在;但在其局势走向政治解决的过程中,这种复杂性同样会对政治和解构成复杂的掣肘。因此,当前的叙利亚局势仍处在吉凶难测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