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民教授就美国“封杀”伊朗石油出口接受上观新闻采访
发布时间: 2019-04-30 浏览次数: 168

2019429日,上外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教授就美国“封杀”伊朗石油出口接受上观新闻采访,全文如下:

美国这次真要“封杀”伊朗石油?德黑兰怎么接招?

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一周年之际,美伊关系再度面临一个关键节点。白宫上周表示,美国政府将于52日起不再给予部分国家和地区进口伊朗石油的制裁豁免。对此,伊朗方面或将采取反制行动。分析认为,随着美国步步紧逼,美伊关系转圜余地越来越小,地区紧张局势日益升级。

“极限施压”升级

事情还要从美国退出伊核协议说起。去年5月,美国政府单方面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并逐步恢复因协议而中止的对伊制裁。当时,美国定下目标——在年底前将各国对伊朗石油购买量降为零。

同年8月,美国重启针对伊朗金融、矿产、汽车等一系列非能源领域制裁。同年11月,美国重启针对伊朗能源业和石油交易、央行交易等的制裁,但为稳定国际原油市场供应,美国当时给予8买家(中国、印度、希腊、意大利、日本、土耳其、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暂时性制裁豁免,为期6个月。

眼下“大限”将至,白宫422日发布声明,美国政府先前给予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豁免51日到期后不再延续,这一消息导致国际油价当天暴涨。根据声明,此举旨在实现伊方原油出口清零,切断伊朗政权的主要收入来源。此外,美国还将继续扩大对伊经济极限施压来应对伊朗威胁,美国将与沙特和阿联酋努力确保全球石油市场供应充足。

美国国务院伊朗事务特别代表布赖恩·胡克本月初表示,8买家中的3个已经停止购买伊朗原油,美方将在适当时机决定是否延长制裁豁免。去年7月,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也曾表示,美方不会全面豁免,但有可能考虑宽限部分买家

“用最大的压力满足最少的耐心。特朗普政府突然停止对伊朗石油出口的制裁豁免,朝着打破伊朗现状又迈出了戏剧性的一步……担心德黑兰只要坚持下去,就能从美国的重击下夺取胜利,特朗普政府现在的目标是给出致命一击。”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苏珊娜·马洛尼写道。

能否取得成效

那么,伊方原油出口是否真的会“清零”?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指出,这取决于美国的施压程度,“如果美国真想让8个买家都停下来,它能做到。但是,美国曾于去年11月给予半年豁免,这一次,美国是否会将强硬言辞付诸行动,还难以判断。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指出,美国追求的“清零”趋势正在演进,即使不是真正“清零”,伊朗继续保有的石油出口量恐怕也仅具象征意义。自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制裁以来,伊朗石油出口量已从约250万桶/日降至约100万桶/日,而8买家中已有3个停止进口。尽管部分国家仍然反对美国取消制裁豁免,但一个客观现实是美国掌控着国际石油美元交易体系

还有分析指出,土耳其、日本和韩国是美国的盟友,印度目前则是美国重要的国际合作伙伴,美国不再给予这些国家制裁豁免或将引发盟友和伙伴不快,从而适得其反。

一旦石油出口“清零”,伊朗经济,甚至社会稳定是否会遭到重创?根据美国国务院伊朗事务特别代表胡克的说法,去年5月以来,美方制裁已经致使伊朗损失100多亿美元卖油钱,相当于每天损失至少3000万美元。

华黎明指出,石油收入是伊朗的主要财政收入,切断石油出口等于断了财源,将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伊朗近日也频频“发声”。20157月,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签署协议,以伊朗承诺限制核计划,换取有条件、逐步取消对伊制裁。若真清零,伊朗签署核协议的好处和意义就没有了,伊朗可能退约。

不过,华黎明指出,伊朗石油出口“清零”还会牵涉美国利益。如果国际市场每天流失百万桶石油,势必推动油价上涨,而油价上涨将会影响美国民众情绪,从而影响特朗普在国内的选票。尽管美国想让沙特和阿联酋填补伊朗石油缺口,但想让油价高一点的沙特好像不是很情愿。

刘中民认为,在美国施压下,伊朗经济形势会更严峻,但预计不会“崩盘”。因为美国此前已经启动两轮制裁,伊朗经济随之受到冲击并采取应对行动,“制裁已经释放出大部分能量”。

还有分析指出,地缘政治因素或将导致国际油价近期出现大幅波动。伊朗4月日均原油出口量超百万桶,美国强化对伊制裁的决定令市场担忧原油供应不足。加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近来逐步减产,国际油价短期内或将走高。

美国目的何在

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伊关系持续恶化。除了退出伊核协议,特朗普本月8日宣布,美国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这是美国首次将一国武装力量列为恐怖组织。随后,伊朗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宣布,将美国中央司令部及其下辖的驻西亚地区军队认定为恐怖组织。

美国步步紧逼,目的何在?华黎明指出,特朗普政府的对伊政策体现出美国传统右翼保守派的特征,即必须“除之而后快”,因为美国不能允许中东战略要地存在一个反美政权。“历届美国总统都采取类似态度,只是程度有所不同。”

刘中民指出,伊朗崛起令美国感到担忧,特朗普政府中东政策的核心就是遏制伊朗,试图将其塑造成地区安全威胁。从国家利益看,特朗普政府以遏制伊朗为主干,紧抓以色列和沙特这两个盟友为侧翼,而加强盟友关系又服务于美国遏制伊朗这一目标。过去,奥巴马政府试图利用伊核协议限制伊朗,但特朗普一直批评这份协议存在诸多漏洞,而伊朗坚称绝不可能就该协议重新谈判。

华黎明指出,特朗普本想通过制裁施压伊朗,使其重回谈判桌,讨论一份新的核协议,但伊朗方面不接受,和谈的可能性极小。

还有观点认为,美国制裁的真正动机是刺激伊朗退出伊核协议,从而结束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孤立状态。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苏珊娜·迪马吉奥指出:“伊朗人足够精明,他们知道这一点,在目前阶段,他们不会被煽动去做一些不符合他们利益的事情。”

伊朗怎么接招

作为历史悠久的中东大国,伊朗向来不会“逆来顺受”。针对美方制裁和敌对行为,伊朗方面表示强烈谴责,并否认美方一切相关指责。本月24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就美国试图全面禁止伊朗石油出口发表讲话,表示伊朗将反制美国的制裁。

“几乎没有证据表明这个伊斯兰共和国正在走向崩溃或投降……对伊朗领导人来说,生存就等于成功”,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马洛尼写道。其实伊朗不是没牌可打,就看它用不用,何时用,这取决于形势发展,华黎明说。

首先,伊朗可以退出核不扩散条约。伊朗外交部长贾瓦德·扎里夫28日确认,伊朗正在考虑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回应美国追加制裁。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1968年由美国、英国、法国等59国缔结的一项国际条约,旨在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1968年,伊朗签署这一条约,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继承了缔约国身份,并在2003年正式签署该条约的附加议定书。不过,在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时,伊朗曾不止一次表示可能退约、终止履行条约或附加议定书。

刘中民指出,伊核协议的本质就是核不扩散。预计伊朗短期内不会退出伊核协议,因为协议破裂意味着伊朗融入国际社会的多年努力付之东流。但若自身利益诉求无法得到满足,伊朗可能退约。

其次,伊朗可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穆罕默德·巴盖里28日说,如果敌人恶意行为增加,伊朗可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伊朗这话确实有底气,因为霍尔木兹海峡被视为伊朗手中的“杀手锏”。这道中东海上交通“咽喉”对全球能源供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影响,全球大约三分之一的现有海运石油贸易依赖这条关键航道,沙特、伊拉克、卡塔尔、阿联酋等中东产油国经由这条海峡出口原油。

伊朗方面曾多次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但从未付诸行动,因此有评论称之为“空洞的威胁”。也有观点认为,对伊朗来说,发出威胁比实际摊牌更有效,因为这一威胁通常会推高油价,从而影响国际舆论。

华黎明认为,不到万不得已,伊朗不太可能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除非美国率先采取封锁行动。因为霍尔木兹先是伊朗自己的咽喉,“如果封锁,(伊朗)先把自己噎死了”。

巴盖里近日表示,伊朗并不谋求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希望保持海峡畅通,因为每天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货物进出,也包括伊朗的货物。但他强调:“若敌人升级敌意,我们也有能力(封锁海峡)。”

刘中民预计,伊朗会采取短期和中长期相配合的措施来回应。短期内,伊朗预计软硬兼施,即在舆论层面发出威胁,并向欧盟等伊核协议有关方表达诉求。此外,伊朗可能会在现有伊核协议规定的范围内加大浓缩铀开发力度,展示不屈服于美国意志的姿态。而从中长期看,美伊双方都不想走向战争,但随着地缘政治形势趋紧,战争风险上升。

地区局势趋紧

美伊博弈日渐升级,这对本就不稳定的中东局势有何影响?

刘中民指出,随着美国步步紧逼,美伊关系转圜余地越来越小,地区紧张局势日益升级,主要有三点影响。

其一,美国欲将伊朗逼进死胡同,伊朗可能会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和美国“斗法”。今后,双方在叙利亚、也门等地局势,以及巴以问题上的对抗或将升级。

华黎明指出,受到美伊博弈升级影响,巴以冲突将更加边缘化,因为以色列、沙特等国都会关注伊朗。目前看来,一个比较危险的趋势是以色列和沙特都在挑动美国施压伊朗,迫使伊朗做出强硬回应,把美国拖下水。

《华盛顿邮报》指出,过去的经验表明,作为一种非军事手段,制裁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危险在于这些制裁会引发伊朗采取行动,或将迫使美国做出军事回应。

其二,继美国“拉黑”伊朗革命卫队后,伊朗将美国中央司令部及其下辖的驻西亚地区军队认定为恐怖组织。今后,如果双方陷入对峙局面,擦枪走火的风险上升。此前,伊朗海军曾在巡视霍尔木兹海峡时和美国海军发生冲突。

其三,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恐将受到严重冲击。如果伊朗认为伊核协议不再具有价值,唯有选择退出。而美国和沙特最近又在核领域展开合作。“如果伊朗被逼走上核道路,中东地区恐怕出现核扩散、核竞赛的趋势。”刘中民说。

来源:上观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