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民教授就埃及新宪法草案公投接受《解放日报》采访
发布时间: 2014-01-15 浏览次数: 150

2014115日,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教授就14日埃及新宪法草案公投接受《解放日报》采访(见解放日报2014115日第6),全文如下:

新宪法草案公投后,埃及是晴是雨?

昨日起,埃及迎来为期2天的新宪法草案公投。作为近3年来埃及举行的第三次宪法草案公投,此次公投能否跳出宪法“立而又废,废而再立”的怪圈,埃及社会又能否弥合教俗分裂,由乱到治,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军方威权利于稳政局

如果把时钟拨回到20112月,历史的银幕将回放这样的场景——刚摆脱前总统穆巴拉克“强人统治”的埃及民众,对宪法修改草案额手称庆。这部以772%的支持率通过的草案,为随后的埃及大选铺平道路。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伊斯兰势力代表人物穆尔西上台,2012年的新宪法草案公投引起了世俗反对派不满,他们不能忍受“将伊斯兰教法原则定为立法依据的主要来源”。一年后,风水轮转——穆尔西及其代表的穆兄会失势,主持推动新宪法草案的接力棒又传到了军方为代表的世俗势力手中,新宪法草案的伊斯兰属性相应受到大幅削弱,它理所当然遭到多个伊斯兰党派抵制。

与“穆尔西时代”的宪法草案相比,新宪法草案两个显著特点在于:首先,军方控制政治能力上升。按照法律,埃及今后国防部长将由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任命。其次,削弱宗教势力意图明显。草案规定,各政党不能建立在宗教基础上。这意味着穆兄会及其下属自由与正义党将被排除在未来政治进程之外。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表示,新宪法草案做出的政治安排,体现了军方跟过去一样发挥了“稳定之锚”作用,这种威权管理有助于让埃及社会尽快稳定下来,符合现在形势的需要。但世俗力量主政的缺陷在于,大量中产阶级和上层人士缺乏群众基础,不像穆兄会那样有底层民众支持。如果不能有效弥合教俗鸿沟,任由两派极化对立,埃及或将堕入“三次革命”的漩涡。

北京大学中东问题专家吴冰冰表示,此次公投能否跳出先前宪法“屡废屡立”的怪圈,取决于政府是否具备强势控制政局的能力,为宪法最终生效提供支撑。目前来看,军方组织严密,行动有力。而在宪法草案中,他们也做出了一些符合当下现实的考量。例如,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的先后顺序由临时总统签署相关法案予以规定,并规定选举细节。而根据以往规定,议会选举应先于总统选举进行。“因为议会选举牵涉面广,利益诉求多样,总统选举则不同。这表明军方将从稳定政治架构的角度进行制度设计。”

须建包容性政治体系

那么埃及民众对国家未来又有何期待?

吴冰冰告诉记者,他去年12月刚去过埃及。他感觉,埃及民众在经历了三年的折腾后,如今民心思稳。“有一个概念要清楚——伊斯兰教在埃及的确有广泛群众基础,但这并不等价于埃及民众渴望宗教色彩浓厚的政治体制。”吴冰冰表示,穆尔西执政期间,迫于埃及人口、水资源、能源、耕地、产业发展、青年就业等多领域结构性问题,他无力一一破解,未来的领导人仍将面临上述难题。另一方面,在穆兄会被官方定为恐怖组织后,埃及穆兄会转入地下,但它的思想在埃及人民心中仍有土壤,而这部分人也属于国家治理的主体。所以从中长期来看,军方必须将宗教势力纳入政治治理的大框架中,构建包容性政治体系。

对于未来埃及走向,一些分析师预测,埃及军方首脑、国防部长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如果决定参选总统,获胜希望很大。路透社也认为,此次公投,也可看做是一场围绕塞西的投票。在一些厌倦政治动荡的埃及民众眼中,塞西是能够恢复国家稳定的不二人选。总而言之,此次公投结果,可能成为折射埃及未来走向的晴雨表和政局企稳的风向标。

来源:解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