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旭明博士就伊朗中止与中石油合同接受《中国经济导报》采访
发布时间: 2014-05-10 浏览次数: 249

2014510日,中东研究所潜旭明博士就52日伊朗石油公司中止与中石油石油合同接受《中国经济导报》采访(见《中国经济导报》2014510日第B03),全文如下:

中石油伊朗投资陷入困局

52日,伊朗石油部官方网站新闻称,伊朗石油公司宣布中止与中石油签署的一项总价高达25亿美元的阿扎德干地区石油开采合同。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调查后发现,自2009年伊始中石油与伊朗便商约开发南阿扎德干油田,根据协议,首期工程中石油应在伊朗与伊拉克边界的南阿扎德干油田开采185口油井,但直到今年为止只开采了7口。耐人寻味的是,伊朗石油部主管国际事务副部长AliMajedi57日又声明,中石油还可以继续保留伊朗的北阿扎德干油田项目。

截止到本周五,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多次致电中石油国际部西亚非洲处,但多位负责人均表示不便应答。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潜旭明则认为:“近来主要是因为美伊关系缓和,制裁松动,西方石油公司有进入的可能,中国石油公司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我认为这才是中石油被伊朗解除合同的潜在原因。”

中石油拖工之谜

资料显示,20099月,中石油与伊朗签约开发阿扎德干油田,而探明储量高达420亿桶的阿扎德干油气田为已探明的世界最大储油区。BBC(英国广播公司)2月份曾报道,伊朗石油部长Bijan Namdar Zanganeh在今年2月公开发出了为期90天的最后通牒,敦促中石油加快落实合同约定工期。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中国对外经贸研究室主任杨立强认为:“伊方在看到没有实质性推进后,才宣布取消与中石油的油田开发合同。但应只是个案,并不代表中石油在伊朗铺开的产业链都会受到波及。”

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中石油和伊朗石油公司签订的是一种叫“回购合同”的服务条款,这也是伊朗和外国石油公司签订项目合同的统一格式。包括这次被取消的南阿扎德干油田项目,中国的油气公司在伊朗的工程几乎都是这种合同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中国企业不得不先垫付所有的开发成本,然后在油田产油并且产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后,伊朗方面才会按照合同中的比例给中国企业售油分成作为还款和报酬。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能源行业研究员王建表示:“中国企业在伊朗是没有权利拥有油田的,并且如果产油量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或者当时的油价很低,那么就可能没有什么收益。”

《伊朗日报》54日在一篇名为“中方解除阿扎德干地区石油开采合同”中披露,伴随着回购合同的,是一种叫作“当地化”的条件。这种潜规则的条件要求外国企业使用伊朗当地设备、材料及服务占51%以上工作量。“当地化”意味着程序繁琐,成本不受控制。路透社在2013年底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伊朗有些规范性文件不透明,地方产业政策“朝令夕改”,由此使得外国投资者在进入伊朗某一产业领域时战战兢兢,应对各类不可预见法律风险的成本也随之增加。

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资源规划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中石油的海外并购和投资都是由国际部负责,战略规划也与集团有所不同。我们走出去的步伐受国际政治大坏境的影响很大,挫折也是难免的,为了减少未来更大的损失,静观其变未必不是一个选择。”

国际政治因素阴影重重

中东的地缘政治地位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地理位置上欧亚非三大洲的结合部,也是历史上东西方文明激烈融合碰撞的重要区域。潜旭明认为:“中国与海合会关系走得太近,特别和沙特经贸关系密切,是伊朗借口解除中石油合同的一个原因。”

文献显示,中东四大地缘政治力量(阿拉伯、伊朗、土耳其、以色列)中,伊朗和沙特属于伊斯兰中的不同教派,伊朗是什叶派穆斯林掌权,沙特是逊尼派穆斯林掌权,两者都在争取中东的主导权。随着2001年后美国的两次战争,伊朗的两个死对头——塔利班政权和萨达姆政权被消灭,伊朗在地缘政治中“坐大”。因此美国一直打压伊朗,维持着这一地区地缘政治力量间的平衡。然而,近年来,随着中东逊尼派极端势力发展迅速,威胁到美国利益,在伊朗出现温和迹象之际,美国在保持压力的同时,推动伊朗温和力量发展。

“目前,伊朗方面很有底气地取消合同,并且希望反过来对中国施加压力。”潜旭明表示,“在制裁期间,是中国一家独大,甚至有人说中国油企是西方石油公司因制裁逃离伊朗最大的赢家。当制裁出现了松动信号的时候,伊朗方面也马上开始行动,宣布中止和中国的合同。实际上就是一种平衡和博弈,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20131015日,六国集团与伊朗就伊核问题举行三次会谈,伊朗同意冻结核计划的部分举措以换取放松部分制裁,邀请西方石油巨头们返回,并准备对“回购合同”这种方式进行修改,给石油公司更多的获利空间。

然而,美伊积怨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短时间融化。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美国对中东的石油依赖减少,中东能源因素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减弱。潜旭明认为:“从长期来看,中国和伊朗地理位置临近,两国资源互补,伊朗有巨大的油气储量,中国拥有巨大的能源需求市场,中国石油公司在伊朗的机遇大于挑战。”

中国油气企业如何走出去?

目前,我国在国外的石油投资大多还没有收回成本,盈利状况也比较欠佳。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的数据显示,超过2/3的海外石油投资都处于亏损状态。王建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国内海外油气投资在风险控制能力和项目选择上和国际石油龙头企业差距还较大,这也是由于我国进入全球石油开发时间较短,想寻找政治稳定、自然条件好的常规油气资源实非易事,加上某些资源国为保护自己的利益,提出非常苛刻的条件,使得外国公司微利或无利可图。”

我国石油企业走去出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直接收购国外石油公司来获得其石油资源,由于现在各国对石油资源的保护力度都非常的大,直接收购油田面临着非常多的政治阻碍,而且部分石油资源国目前已经立法禁止出售油田给国外企业。王建说:“所以我国石油公司往往采用另一种模式,也就是回购合同模式,这种模式要求企业先进行勘探开发,待油田投产后,按照协议价格定向销售给投资方。”与伊朗的合作属于后者,但受地方政府条款限制非常多。

“中国油气企业海外投资的历史还非常短,而且项目推进速度比较慢,很多项目都还不能简单地归为成功或失败。”王建表示。

杨立强表示:“目前全球的对外资监管和限制都是一种趋势,特别是处于失业率高企、复苏缓慢的国家,为保护国内产业发展,在核心战略资源和高端技术领域保护尤甚,中国海外投资近年来多次遭受此类限制而导致投资计划流产。”因此,我国的海外投资应有自己的规划路径和建设模式,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是首要前提,通过对游戏规则的深入理解,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逐渐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记者:郭丁源)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