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松副研究员就中东乱局接受《长江日报》采访
发布时间: 2014-06-26 浏览次数: 119

2014627日,中东研究所钮松副研究员就中东乱局等问题接受《长江日报》采访(见《长江日报》2014627日第18),全文如下:

中东1400 分裂成18

公元610年起伊斯兰教的创立传播,奠定1400多年至今的中东格局。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前,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开创了历史上所谓的“希腊化”时代,地中海文明与中东文明在同一范围内实现了交流碰撞。公元前1世纪后,中东地区进入波斯时期,基督教的国教地位确立,使中东第一次形成了基于单一宗教的文化状态。而从公元610年至今的1400多年间,中东从单一伊斯兰团体“乌玛”分裂成了18个国家。

两次入侵摧毁中东

阿拉伯问题专家、武汉大学教授李建荣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中古中东地区受到的外来势力干涉来自于西方十字军东征和蒙古军入侵。彼时,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的中东地区早已建立起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暨阿拉伯帝国。作为横跨亚、非、欧的地区霸主和东西方贸易的天然中转站,阿拉伯帝国曾鼎盛一时,积累了大量财富。

但中东的和平很快被打破。公元11世纪到13世纪,在罗马教皇鼓动下,西欧封建领主向包括中东地区发动战争。战争以夺回圣城耶路撒冷为借口,实质却是掠夺所在地土地和财富。十字军东征导致大批中东阿拉伯人和犹太人被杀,地区经济受到极大摧残。此外,它也导致占中东主体的穆斯林与基督教徒的矛盾激化。而在十字军东征后,蒙古军的入侵则具有毁灭性的影响。公元1258年,蒙古军攻入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延续几百年的阿拉伯帝国从此灭亡。

对此,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美国乔治城大学博士后钮松指出,游牧民族蒙古人推翻了文明先进的阿拉伯帝国,最为重大的损失不仅仅是人口的屠戮,而是阿拉伯科技文明的摧毁,并由此促使伊斯兰思潮日趋走向保守主义与神秘主义,这极大影响了日后中东地区的历史进程。中东与西方之间实力的对比由此开始逆转。

而伊斯兰史学界认为,中东中古黄金时代的结束固然有外在势力介入因素,但它的趁势而入也反映出阿拉伯帝国本身的分裂状况。十字军东征前,阿拉伯帝国实际上早已分裂成10余个封建小邦,统一的政权受到严重侵蚀。帝国内部各区域的自行其是、难以团结也是导致阿拉伯帝国灭亡不可忽视的因素。

外来势力留下战乱隐患

阿拉伯帝国灭亡后,中东地区长时间保持着分裂乱象。直至15世纪,发端于土耳其同样信奉伊斯兰的奥斯曼帝国将中东收入版图之下,中东才再次出现统一局面。

奥斯曼帝国统治中东这一局面维持了约400余年,在此期间虽也有小的动荡,但总体上中东保持着相对稳定局面。

一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它的解体给中东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是从前团结伊斯兰世界的单一凝聚力量不复存在,各种民族思潮和运动开始席卷中东。而另一后果则是两大外来势力英法两大列强瓜分了原奥斯曼帝国在中东的领土,并在当地大搞分而治之、民族分离的把戏,这为之后巴以关系在内的诸多中东地区问题埋下了隐患。

20世纪50年代,美国取代英法成为中东最大的外来势力。与之相对立的苏联也开始向中东渗透,遏制对方在该地区发展。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与叙利亚、埃及之间的冲突背后便是美国与当时苏联的角力。而冷战结束后,中东地区作为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和石油财富聚集地也一直是这些外部大国的斗法场。

2011年以来的“阿拉伯之春”,叙利亚内乱之后都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暗中煽动的影子。但正如2003年美国为石油利益侵入伊拉克,却从此深陷于伊战泥沼一样,这些外部势力的粗暴介入并没有带来和平本身,反而将中东越搅越乱。如今的伊拉克处于内战边缘,而中东各国眼见这种内战的溢出效应,却束手无策,部分甚至加入西方阵营参与对兄弟国家的“围殴”,这表明中东内部分裂之深已无以弥补。而西方外部势力的干预与操纵则让这道裂痕撕开得更让人触目惊心。

这种现象其本质正是中东地缘版图的碎片化,导致中东各国间利益诉求不同。正如基辛格所称,中东动荡局面在某种程度上是20世纪的产物。而回望中东历史,人们也会得出类似注解:在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长时间统治时期内,中东保持的相对稳定要得益于一个统一且较为强大的政体;同样,几乎每一次外部势力的得逞部分也归咎于中东内部的分裂局面。

(见习记者:潘茜)

附:中东乱局示意图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