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松:“英美伊间制裁与反制裁斗争激化”,《文汇报》
发布时间: 2019-07-22 浏览次数: 169

2019722日,上外中东研究所钮松研究员在《文汇报》发表评论文章《英美伊间制裁与反制裁斗争激化》(见《文汇报》2019722日第6),全文如下:

英美伊间制裁与反制裁斗争激化

719日,伊朗在热点频发的霍尔木兹海峡遭遇两艘英国油轮,其中史丹纳帝国号悬挂英国国旗,船主为瑞典公司;马斯达尔号悬挂利比里亚国旗,船主为英国公司。之后史丹纳帝国号被伊朗当局扣押,而马斯达尔号在伊朗武装人员登船检查后很快便被放行。

就在此前的718日,伊朗已在霍尔木兹海峡扣押了一艘所属国尚未披露的丽娅号油轮,该油轮悬挂巴拿马国旗,诸多媒体称该油轮属于阿联酋公司。阿联酋的两家公司Rime TankersMouj al-Bahar承认曾经先后运营该油轮,但也透露目前该油轮属于一家美国公司运营。阿联酋官方也公开矢口否认丽娅号归该国所有。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伊朗近期如此高调地发起连环油轮扣押事件,是对此前英国海外领地直布罗陀扣押格蕾丝一号油轮的激烈报复行动。格蕾丝一号悬挂巴拿马国旗,注册信息显示由新加坡公司运营,伊朗革命卫队承认目前由伊朗租用。英方扣押运送伊朗石油的格蕾丝一号油轮被看作是美英对伊朗石油出口遏制手段的升级版,其导火索是今年5-6月霍尔木兹海峡发生的油轮破坏事件。

5月,阿联酋富查伊拉酋长国海域发生油轮破坏事件,事件发生海域国阿联酋和油轮所属国沙特均将矛头指向伊朗。6月,阿曼湾发生油轮破坏事件,国华勇气号悬挂巴拿马国旗,属日本公司所有,前线牵牛星号悬挂马绍尔国旗,属挪威公司所有。由于阿曼湾油轮破坏事件发生在日本首相安倍访伊期间,这就更令对油轮破坏事件真凶的猜测充满争议。美国高调指控伊朗实施了系列油轮破坏事件,随着美英逐步在遏制伊朗上立场接近,围绕伊朗石油出口制裁、霍尔木兹航道油轮航行安全的博弈便愈演愈烈。

从取消伊朗石油进口制裁豁免,到令人捉摸不定的油轮破坏事件,再到伊英互扣对方油轮,甚至有疑似美国公司油轮被伊朗扣押,这反映了美伊围绕石油出口制裁与反制裁的矛盾正日益加深。不仅如此,这些油轮往往悬挂方便旗,其方便旗国、实际所属国乃至租用国之间并不一致,一艘油轮的背后牵涉数个国家。因此,国际航行船只的这些独特性为围绕油轮的博弈增加了更为复杂的国际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涉事油轮之中,仅有史丹纳帝国号未悬挂方便旗,而是悬挂英国国旗,这就使得伊朗高调扣押该船而放走悬挂方便旗的马斯达尔号具有清楚的象征意义。

长期以来,伊朗试图利用美欧矛盾积极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在奥巴马政府时期达成以后,美欧伊之间似乎出现了一种皆大欢喜的乐观局面。欧洲试图乘着美伊关系开始破冰的东风,以欧伊长期经贸合作关系为基础,重返伊朗市场。

但随着特朗普的上台,欧洲刚刚燃起的伊朗梦逐步化为泡影。特朗普在巴以问题上彻底偏向以色列,甚至正式迁馆耶路撒冷,并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这些激进举措实际上与欧洲的立场并不吻合。如果说欧盟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更多是谋求政治利益的话,它在伊朗则有着丰富的经济利益,特别是石油利益。面对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重启并加大对伊制裁,欧盟和伊朗最初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对美国的幻想。伊朗期望通过传统的打欧洲牌的方式来抵消美国的压力,欧洲则试图通过打造新的结算工具(INSTEX)等另起炉灶的办法来最大限度避免与美国针锋相对。

然而特朗普政府的作风与之前的美国政府有着很大不同,它对欧盟不遗余力地恩威并施,对伊朗的全方位制裁也是煞费苦心,其结果是一方面欧洲越来越难以满足伊朗联欧制美传统策略的诉求,另一方面伊朗不断在伊核协议执行问题上踩红线的作法也令欧洲存在着极大的不安全感。

美国虽然自己退出了伊核协议,但在与伊朗达成它所期望的新协议之前,仍希望伊朗能够留在伊核协议框架之内并受其约束,在这一点上美欧之间存在着目标的一致性。更为重要的是,尽管欧洲与美国之间矛盾重重,但在美伊之间的关键取舍上仍更多偏向美国盟友。伊朗提升浓缩铀丰度的做法已经触碰到了欧洲的底线,对于欧洲而言,对伊经贸合作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促进地区和平与安全。英国等国很难接受伊朗打提升浓缩铀丰度牌,再加上油轮破坏事件频出,英国扣押伊朗油轮便是对伊朗的一个严重警告。很大程度上,这是身陷脱欧僵局的英国谋求进一步获得美国大力支持的“投名状”,即在合适的地点扮演了合适的角色。

霍尔木兹海峡是一条地缘战略和经贸往来上皆为重要的国际水道,任何针对油轮的风吹草动都会对全球能源市场造成负面影响,英伊之间相互扣押对方油轮的行为只会陷入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无益于海湾地区总体形势的缓和。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