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威烈教授就伊核问题谈判接受澎湃新闻采访
发布时间: 2015-04-01 浏览次数: 247

2015331日,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教授就伊朗核问题谈判接受澎湃新闻网采访,《东方早报》次日刊登了采访内容(见《东方早报》2015年4月1日第A13版),全文如下:

伊核问题谈判进入最后冲刺期,中国角色引发外媒高度关注

今天(331日)是伊朗核问题谈判达成全面协议的最后期限日,这个萦绕国际社会半个世纪、已经历十余轮谈判的老问题能否迎来重大进展备受瞩目。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谨慎地表示,各方能够在限定期限达成最终协议的可能性是50%。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将离开一天,并在第二天回到瑞士洛桑继续谈判。这也让外界对今天能否达成协议产生疑问。

目前,虽然双方达成最终框架协议仍面临着障碍,包括伊朗希望立即取消对其经济制裁,但是美国担心取消制裁后,伊朗会从国外购买用于制造武器的部件,以及伊朗方面要求在框架协议规定的最后几年里能被允许进一步开发浓缩铀,而美国希望将这一时间尽量推后。

然而,谈判官员指出,双方先前已接近达成可用23页文件概括的初步协议。中国外交部也表示伊朗核问题出现“重大进展”。政治解决伊核问题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各方官员也表示,即便今日不能达成最终协议,也依然会继续就该问题保持沟通。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对澎湃新闻表示,目前美国与伊朗都希望能够尽早达成协议。他说,从美国来看,伊核问题达成共识会和对古巴恢复外交关系一样,是奥巴马不多的还算亮点的外交资产。而从伊朗来看,如果不把伊朗的国际制裁解除掉,伊朗就始终在国际社会是个另类国家,后者需要迫切改变它的国际形象。

“现在离达成协议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是非常难跨”,朱威烈表示,“一边是伊朗要求联合国一次性的全面解除联合国和西方国家对伊朗的制裁,而一边美欧国家坚持的标准是离心机的数量,现有铀浓缩的材料是放在国内还是国外等问题。”

“进展很顺利”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时间330日,中国外长王毅在会议休息时间在日内瓦湖畔进行慢跑。一丝不乱的发型与平静的神色引来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跑步途中,有外国记者向他搭话,问其对谈判进程持怎样的态度。“It went very well(进展很顺利)”,王毅用英文答道。这似乎是一个象征。此前,王毅用“跑好伊核问题马拉松最后一公里”来形容此次外长会,王毅指出,伊核问题谈判在各方努力下,已取得积极和重要进展。打个比喻,就像马拉松比赛进入了冲刺阶段,或者说攀登高山已经接近顶峰。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30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中方作为伊核问题六国机制的成员之一,一直以积极建设性姿态参与谈判,为推动伊核问题的全面、长期、妥善解决做了大量努力。

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不断扩张以及“一带一路”等宏大战略的实施,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参与力度也空前加强。西方观察家甚至认为,在本轮谈判中,中国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一篇报道中说,由于中国与伊朗的友好关系以及中国同样担心伊朗取得核武器,这些因素让中国很有可能成为本轮谈判中关键的“和平使者(peace broker)”。

当地时间30日下午,王毅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便透露,在抵达洛桑后,已分别同六国外长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举行了会晤,出席了三场外长会。经过密集的多边和双边接触。王毅称,目前问题的焦点已经明确,解决的思路正在形成,彼此之间的分歧开始缩小。王毅表示,伊核谈判涉及的面很广,也很复杂,同时,影响谈判的内外因素也在聚集、增长。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念,相向而行,这样才能防止功亏一篑。王毅说,伊核谈判经过多年的历程,已取得多方面进展,为达成全面协议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希望通过此次外长会各方的努力,会为最终如期解决伊核问题开辟道路。

王毅表示,中方始终作为重要一方积极参与谈判,发挥建设性作用,注意寻找各方立场中的积极因素,将其汇集起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中方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各方高度重视,我们将在谈判最后阶段继续这么做。

伊核谈判的目的在于确保伊朗不会发展核武器,以此换取联合国放宽对该国的制裁。伊朗因为遭受制裁,经济受到重创。本次瑞士洛桑谈判希望达成框架协定,为6月底之前缔结全面协议做准备。

王毅牵头一个月的外交努力

根据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201311月达成的阶段性协议,伊朗同意在2014720日前就其核计划作出妥协,西方国家则相应减轻对伊制裁,各方同时寻求通过谈判达成全面协议。由于分歧严重,各方将谈判期限延长至20141124日,后又推迟至今年630日。而331日是伊核问题达成框架协议的最后期限。自今年1月以来,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已举行数轮多边及双边谈判。

实际上今年以来,中国在伊核问题上由外长王毅亲自牵头做了大量沟通斡旋工作。

早在215日,王毅便前往伊朗进行访问,就伊核问题分别会见了总统鲁哈尼、外长扎里夫、议长拉里贾尼。王毅向扎里夫提及了中国在伊核问题谈判中秉持的三点原则中国首先坚持和平解决方向。无论是进入顺境还是遭遇逆境,我们都坚定支持通过对话解决伊核问题,反对诉诸武力的选项,不赞成单边制裁的冲动。第二是秉持公正客观立场。中国在解决热点问题上历来主持公道,我们在伊核问题和中东地缘政治中没有任何私利,一贯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出独立自主的判断,力求保持公正和客观。第三是发挥积极斡旋作用。伊核问题复杂敏感,谈判进程一波三折。每当遇到困难和关键节点,中国都力图兼顾各方立场,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本月24日,王毅再次同扎里夫通电话,专门就伊核问题交换意见。王毅表示,中方希望各方抓住当前重要窗口期,调动有利因素,继续相向而行,做出政治决断。中方将继续在谈判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目前,伊核问题的主要难点集中在美国与伊朗无法达成协议。因此,就在与扎里夫通话前3天,王毅还美国国务卿克里通了电话,探讨伊核问题。克里说,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美方愿同中方保持密切沟通,共同推动谈判达成最终协议。

“这次王毅部长做了很多工作,每次他都亲自出去谈很不容易。”朱威烈表示,目前由于乌克兰等问题,俄罗斯与西方几乎讲不上话,如果没有中国在其中斡旋,非常可能出现僵持局面。

此前,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曾用“润滑剂”这一经典比喻来形容中国在伊核问题谈判中所处的地位。华黎明说,中国在六国中间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地位,因为中国既同美国有很好的关系,同伊朗也有很好的关系,所以双方出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美国和伊朗双方都会来找中国,所以中国实际上起了一个润滑剂的作用,起了一个使得和谈的势头能够保持下去,劝和促谈,而不是因为分歧和冲突使谈判中断。

伊朗依然在西方国家全面的制裁之下,这也让中国成为伊朗为数不多的重大贸易伙伴。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4年,中国与伊朗的贸易额为520亿美元,2013年同期仅为400亿美元。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

与此同时,去年9月,中国还首次与伊朗海军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这也是中国舰队首次深入波斯湾,并停靠伊朗领海范围内。

从最近的一轮伊核问题谈判上,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外交的嬗变。目前,无论在阿富汗问题、叙利亚问题、巴以问题等热点问题的解决上,中国外交呈现出空前的积极态度。

王毅在3月初人大新闻会上将其总结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解决热点问题之路”。王毅说,我们倡导并践行“解决热点问题三原则”:即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反对强加于人;坚持客观公道,反对谋取私利;坚持政治解决,反对使用武力。

“我们的出发点跟西方是不一样的。我们认为要解决中东的热点问题,要采取的是政治外交的方式,而不是经济干预和制裁的方式”,朱威烈说,“伊核谈判就是中国建设性参与中东热点问题一个很好的案例”。

(记者:方晓;实习生:熊芳雨)

来源:澎湃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