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波:“美在中东失去‘桌面主导权’”,《国际先驱导报》
发布时间: 2015-04-03 浏览次数: 225

201543日,中东研究所汪波教授在《国际先驱导报》上发表评论文章《美在中东失去“桌面主导权”》(见《国际先驱导报》201543日第17),全文如下:

美在中东失去“桌面主导权”

就在“伊斯兰国”带来的危机难以消除的同时,中东地区的最新局势发展又再次让美国陷入困局。

连日来,沙特阿拉伯牵头的联军对也门胡塞武装展开了猛烈空袭。近年来,属于什叶派的胡塞武装在伊朗的支持下迅速强大。面对也门的紧张局势,疲于奔命的美国除了表示支持与也门相邻的海湾国家对也门境内的胡塞武装发起联合攻击外,已经很难有更多的作为。面对这样的情况,美国政府的表现是左支右绌、进退失据,似乎失去了对中东局势的控制能力。

很明显,美国在中东势力的衰落既是美国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结果,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就像是打开了中东地区伊斯兰教派冲突的潘多拉盒子,并由此引发了中东地区此后出现的一系列涉及地区层面和国内层面的教派冲突以及极端主义导致的恐怖主义袭击。

美国在中东的势力曾一度达到顶峰,这是1991年在美国领导的联军在海湾战争中把伊拉克入侵的军队赶出科威特后,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势力几乎彻底控制了整个中东。然而,仅仅12年之后,美国2003年为报复“9·11”恐怖主义袭击而发起的伊拉克战争,却标志着美国强权在中东开始分化。

表面来看,美国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取得了军事上的辉煌胜利。但伊拉克的战后重建,却彻底打破了美国的预期。战后重建没有实现美国建立一个繁荣稳定的民主国家样板的希望,而是留下了一片武装冲突和恐怖主义袭击造成的废墟。实际上,伊拉克战后的民主选举,不过是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三方势力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什叶派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取代战前伊拉克政治势力中萨达姆代表的占统治地位的逊尼派少数派,占据了伊拉克政治的主导地位。对此心怀不满的逊尼派为此展开了长期的政治和暴力抗争。

伊拉克战争导致的更为严重的后果,是美国在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同时,也解除了伊拉克对其邻国伊朗的长期遏制,从而使得伊朗这个什叶派神权国家能够迅速崛起。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不但不再是伊朗的遏制力量,而且什叶派占主导势力的伊拉克还变成了伊朗在宗教教派上的同盟。同时,与伊拉克紧邻的叙利亚也是一个什叶派少数掌握国家政权和军队的国家。另外,与叙利亚相邻的黎巴嫩,其国内的什叶派真主党也是中东地区一支拥有武装力量的强大政治势力。在这种地理位置相邻的情况下,什叶派国家和政治势力就在中东北部地区构成了一条所谓的“什叶派新月带”,并与中东地区的逊尼派国家形成一种教派对抗的地缘战略格局。

面对中东地区教派格局日益明显、相互冲突日益加剧的局面,美国所谓民主化进程的中东战略被彻底打乱。在伊拉克重建乱局无法收拾的情况下,美国军队2011年底从伊拉克匆匆撤离。此后在面对叙利亚内战时,美国在逊尼派反对派与阿萨德政权的长期较量中,一直无法确定明确的政策。这一方面是奥巴马政府深受伊拉克战争的教训,不敢再贸然采取军事行动。从另一方面来说,美国政府只能一直在暗中支持叙利亚国内的逊尼派反对势力,希望通过他们推翻代表的什叶派的阿萨达政权,以此来打击伊朗为首的中东地区长期坚决反美的什叶派阵营。

2014年初,从叙利亚的逊尼派反对派中崛起的“伊斯兰国”又再次让美国的中东政策处于危机之中。这支具有伊斯兰极端主义性质的武装在短短几个月内就从叙利亚打到伊拉克,占领了大批土地和油田,控制了大量人口,还建立了所谓的哈里发政权。这个新建立的“伊斯兰国”不但坚决反对什叶派,而且更坚决地反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面对这种严重局面,美国政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开始组织中东的盟国对“伊斯兰国”展开空中打击。然而,这些与“伊斯兰国”同属逊尼派的中东盟国和“伊斯兰国”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美国与这些盟国都不敢派出地面部队进行打击,因而根本无法有效地遏制“伊斯兰国”的扩张,更不用说将其彻底消灭。

这些都表明,在中东问题上处于内外交困的美国政府失去了全面控制中东地区事态的能力,而且也表明了美国在中东势力的严重衰落。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