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非洲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统支持以色列入侵加沙?
原文信息
【标题】لماذا يدعم أقدم رئيس في أفريقيا عدوان إسرائيل على غزة؟
【日期】December 17, 2023
【机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
【作者】巴德尔·哈桑·沙菲仪(بدر حسن شافعي)
【链接】https://www.aljazeera.net/opinions/2023/12/17/لماذا-يدعم-أقدم-رئيس-في-أفريقيا-عدوان
编译信息
【译者】王有勇(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研究院院长、教授)
李阳路(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甘肃省陇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办公室二级主任科员)
【期数】第327期
【日期】2024年1月8日
“我对成为巴勒斯坦哈马斯伊斯兰武装组织的以色列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对这次袭击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深表同情。”
这是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Paul Biya)在“阿克萨洪水”行动刚发生两天时所写的一封信件的内容,他是迄今为止执政时间最长的非洲国家总统,长达42年。信件公开表达保罗·比亚总统对以色列及其遇难者的支持,却丝毫未提在以色列占领军的枪林弹雨中倒下的数千名巴勒斯坦英烈。
为什么喀麦隆偏袒锡安主义集团呢?这种偏袒是一时冲动?还是折射出某种历史联系?
以色列、喀麦隆和安全通道
1984年,保罗·比亚掌权2年后遭遇未遂政变。这是他向以色列投怀送抱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安全领域,借鉴以色列与喀麦隆的东部邻国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塞塞·塞科(Mobutu Sese Seko)交往的经验。
保罗·比亚不再信任总统卫队,也不再信任曾经殖民统治喀麦隆的法国和英国。他指责法国参与了这次政变,决定制定全新的安全战略,组建一支由一些以色列军官负责的特别卫队,这成为1973年10月战争后恢复与特拉维夫的关系的原因。
实际上,这支部队是由埃及籍的犹太人、以色列军方前上校梅厄·米霍斯和以色列驻喀麦隆大使馆前武官阿维·亚伯拉罕·西万负责组建。
这支部队最初被称为轻型干预部队,随后更名为快速干预部队,由3000名士兵组成,它们相当于军中的军队,直接隶属于总统,不受武装部队的监督或问责,而且比三军——陆军、海军和空军——的常规部队装备更加精良。
保罗·比亚依开始靠这支部队,既是为了保护他自己,也是为了应对国内西部的英语群体分裂运动,他们想在安巴佐尼亚(Ambazonia)地区建立安巴佐尼亚国。此外,他还要应对来自西部邻国尼日利亚和东部邻国乍得的“博科圣地”的袭击。
与以色列的这种密切合作促使保罗·比亚在多个场合对以色列表达忠心。例如,1986年,他接待了时任以色列总理的西蒙·佩雷斯的访问,尽管遭到了一些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和组织的压力和批评,要求他不要接受此次访问。
此外,1987年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爆发,保罗·比亚居然在次年让他的国家不支持非洲统一组织关于谴责以色列在被占领土实施镇压的决议,反而在1991年投票支持联合国关于废除1975年将锡安主义等同于种族主义的决议。
为什么现在还支持以色列?
如果保罗·比亚已经报答了特拉维夫40多年前对他的支持,为什么他直到现在还要继续支持以色列呢?这对他又有什么好处?
我们认为,有几个原因促使他这样做:
第一、国内和邻国的安全环境。
从国内看,保罗·比亚仍然拒绝与谋求独立的英语群体运动达成任何政治和解方案,甚至可以说,正是他那基于安全控制政策的战略,导致了英语群体运动渴望独立,因为他没有考虑到喀麦隆在独立之前就已经出现的多样性。
众所周知,喀麦隆的政治状况几乎在非洲大陆独一无二,因为德国在一战失败后结束了对非洲的占领,喀麦隆80%的地区由法国托管,而20%由英国托管。法语区在1960年首先独立,由阿赫迈德·阿希乔(Ahmadou Ahidjo)领导,他是该国的第一任总统。一年后,英语区独立,喀麦隆联邦共和国成立。
从这一国名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它就是阿希乔想要重复强调的多样性。1972年,这一国名变更为喀麦隆联合共和国。在继任者保罗·比亚1984年遭遇未遂政变之后,他将国名改为喀麦隆。法语区明显占据主导地位,而英语区却被严重边缘化。2016年,随着喀麦隆政府在英语区的法院和学校强制推行法语,并在经济上对英语区大搞边缘化,减少资源配额,使得英语区的边缘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这导致分裂势力于2017年10月宣布独立,并将他们的新国家命名为安巴佐尼亚。此后,在以色列私营公司训练的快速干预部队的领导下,该政权一直对分裂势力发动猛烈的军事进攻。据英国《泰晤士报》2020年的一篇文章报道,这支部队在对付英语区分裂运动时,公然侵犯人权,包括谋杀、虐囚、纵火和性暴力。
从国外看,邻国动荡不安,政局不稳。保罗·比亚既要应对东边的两个邻国乍得和中非,又要对付尼日利亚的伊斯兰武装运动。
这种内外交织的动荡和不安,致使保罗·比亚总统长期依赖以色列亲手打造的快速干预部队。有人担心这支部队会在喀麦隆变得举足轻重,在保罗·比亚去世后掌控喀麦隆的政治命运。
也许,保罗·比亚总统严重依赖的这支部队在当下的作用与苏丹快速支援部队的作用非常相似,后者是巴希尔严重依赖的部队,曾经是他抵抗达尔富尔叛乱和其他叛乱的主要屏障,到了2019年却成了将他推翻的工具,成为苏丹目前正在进行的战争的主要推手之一。因此,人们普遍担心喀麦隆也会重蹈苏丹的覆辙。
第二、保罗·比亚总统希望参加2025年的总统竞选。
这位90岁的老人不仅想做非洲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统,还想参加任职至2032年的总统竞选,或者至少让他52岁的儿子弗兰克掌权。因此,与法国的关系变得紧张之后,他首先需要的便是美国的支持。
众所周知,应对法国的挑战需要美国的相应支持,尼日尔政变的领导*最近就是这样做的。同样为众人所知的是,以色列有可能成为保罗·比亚与美国之间的中介。因此,保罗·比亚希望继续维系与特拉维夫的关系,一方面是为了确保他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确保他的政治安全,特别是种种国际报告都已提到喀麦隆局势正在全面恶化,提到了针对英语区的有计划屠杀。
这些努力似乎已取得成效。尽管两年前美国参议院作出一项决议,呼吁各方开展对话,就当前危机达成政治解决方案,但是,美国政府却对保罗·比亚对分裂分子所采取的行动却视而不见,未采取任何切实举措,迫使保罗·比亚与分裂分子进行谈判。
第三、渴望获得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等国际机构的资助,以应对恶化的国内经济状况。
保罗·比亚也知道美国在这些机构中的分量。因此,他寻找机会对以色列表达忠心,以确保得到美国的支持。这已经是现实,因为在不附加任何与国内政治或安全局势相关的条件下,且可能是在他没有得到外界指示的情况下,国际投资活动正持续从不同的渠道向他涌来。这意味着国际投资正悄悄地进行,看似公开谴责,却在暗中支持。
(本简报仅提供参考译文,以作交流之用,文中陈述和观点不代表编译者和编译机构的立场。如需引用,请注明原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