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对中美关系变化的战略应对
原文信息
【标题】Iran’s Strategies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US-China Relations
【日期】February 14, 2024
【刊物】《中东政策》(Middle East Policy)
【作者】Sara Bazoobandi
【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111/mepo.12727
编译信息
【译者】张家郡,范鸿达(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期数】第341期
【日期】2024年3月10日
过去十年,中国与美国的关系经历了根本性变化。“接触、合作与趋同”曾是世界两大经济强国之间关系的基石,如今已被贸易战所取代。这一转变影响了全球各国的战略决策,伊朗也不例外。伊朗将中美关系的这些变化视作美国衰落的象征,预见到全球体系将由单极向多极转变。伊朗加强了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这对于伊朗试图规避美国的制裁,并保持其经济生命线至关重要。中国成为了伊朗十余年来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国‒伊朗关系概述
在美国施加严厉制裁的背景下,伊朗寻求与世界上最强大的非西方经济体建立并加强联系,这成为推动伊朗与中国关系发展的主要动力。影响伊朗与中国关系发展的其他因素包括中美关系的动态变化、伊朗内部政治和意识形态、全球及区域权力竞争等。
伊朗与中国的交往可追溯到1979年伊斯兰革命前。尽管伊朗在革命初期提出了“既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的政策,但伊朗一直保持与中国的密切联系。内贾德担任总统期间伊朗与中国的关系发展尤为突出,被视为伊朗“向亚洲转向”(向东看)的开启。
伊朗与东方国家(非西方大国)关系的加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个人观点和外交目标的影响。近年来,他积极推动与深化伊朗和中国的关系,并公开宣称中国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同时明确表示伊朗将永远记住中国在帮助伊朗规避制裁方面的支持。在哈梅内伊的倡导下,莱希总统近年来也表达了两国间基于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友谊”。这种政治表述预示着一种持久、全方位的承诺,意在维护和加强与中国的关系。作为回报,伊朗从中国得到超出规避制裁的支持——2021年3月,两国签署了25年全面合作协议,涵盖能源、经济、网络安全和军事等领域。
十余年来,中国已经是伊朗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18年美国退出核协议之前,伊朗曾希望通过与亚洲大国及欧洲进行更自由的贸易和投资,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然而,特朗普总统采取的对伊朗的“极限施压”策略改变了这一方向。尽管最初欧洲和亚洲的领导人不同意美国的做法,但欧洲公司迅速中断了与伊朗的业务往来。中国的银行系统也限制了与伊朗的商业往来范围,这对中国和伊朗的贸易和投资构成了巨大挑战。毫无疑问,美国的压力对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承诺的中伊商业和经济合作产生了影响。
鉴于地理位置的优势,伊朗有望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伊朗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拓展遭遇了西方制裁的挑战。因此,伊朗未能成功吸引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或其他项目中的投资。拜登政府时期,一些制裁得到了缓解,部分制裁豁免恢复。通过秘密途径,伊朗向中国比较稳定地出口石油。这对双方均有裨益,伊朗获得了关键的收入来源,中国获得了伊朗的折扣价格的石油,同时伊朗也有能力进口中国的商品和服务。
伊朗与中国的合作已拓展至技术交流等领域。与西方相比,中国提供的合作模式更符合伊朗的利益,因为双方合作并不强加价值观。虽然西方公司因制裁而回避与伊朗的接触,但中国提供了技术援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在发展技术和科技产业、民用和军用融合、以及通过出口产品和标准从而推动双用途技术的战略。
伊朗也一直致力于扩大其科技能力,这一策略受到其高层领导人观点的影响。2006年在波斯新年讲话中,哈梅内伊强调:“知识即力量,能够带来统治力;掌握知识的国家能够成为统治者;未能建立科技实力的国家必须准备被他国统治。”这清楚地展现了伊朗的动机和目标。哈梅内伊经常鼓励国家决策者推动和支持“知识圣战”的战略,近年来,这一表述在伊朗的战略规划中变得极为重要,推动了国家提升其防御和军事实力。
综合来看,贸易和商业合作是中国–伊朗关系的核心。中国帮助伊朗规避制裁的同时也获得了折扣的能源价格。与此同时,两国的合作领域已扩展至技术等其他方面。伊朗政府,在最高领导人的影响下,视中国为挑战美国霸权的关键力量,并决心加强与中国的联系,以在全球体系中最大化自身的力量。
中美关系与伊朗在海湾的战略
伊朗政界高层人士时常预测,一个新的国际秩序将取代目前美国主导的单极体系。这种预期促进了伊朗与中国之间的紧密联系。
中国与海合会国家关系的深化是影响伊朗政策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2023年,伊朗和沙特阿拉伯重建外交关系。之前的几年,伊朗与海合会国家之间的互动主要受到地区威胁认知和相互间安全困境的驱动。由中国参与斡旋的协议似乎改变了这一格局。与沙特外交关系的正常化,将为伊朗、沙特以及胡塞武装之间的三方“和平协议”铺平道路,这将解决海合会国家面临的一大紧迫的安全问题。面对与也门胡塞叛军的长期敌对,美国未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沙特对美国无法保障其安全的失望态度,使沙特欢迎了中国支持的与伊朗的和解。在决定与海合会国家关系正常化之际,伊朗政策制定者预期中国在该地区的力量将增强,并视之为实现其战略愿景的有力支持。
海合会国家与中国间日益紧密的合作让伊朗确信,中国正寻求加大对该地区的参与程度,伊朗认为这一趋势将削弱美国的地位。在这个大背景下,伊朗也寻求成为这个新兴影响力领域的一部分。数十年来,海合会国家与美国维持密切联系,美国的军事力量在该地区存在显著,这限制了伊朗在海湾地区的影响力。长期以来伊朗一直寻求削弱美国的影响力,以建立新的海湾安全架构。2019年,伊朗提出了“霍尔木兹和平倡议”(HOPE),一个旨在包括所有海湾沿岸国家的安全合作计划。随着中国与海合会国家合作的扩大,伊朗认为自身有机会进入中国影响力的范畴,伊朗高层领导人认为,这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全球体系的终结。
伊朗对中国加强与海合会关系的动机是否准确,仍有讨论空间。然而,伊朗认为,中国与该地区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形成一个对伊朗友好的居于影响力的区域。此外,伊朗长期以来认为自己与中国的经济联系颇具战略价值,并希望改善与中国及海合会国家的关系。因此,伊朗改善与海合会国家关系的努力可能也受到经济利益前景的驱动。
强调中美关系变化对伊朗在海湾战略的影响,重要的是分析中国与海合会国家关系的演变,其中最重要的是商业和贸易合作。1993年以来,随着中国成为净石油进口国,对外国能源的依赖在其对海湾石油出口国政策中起着关键作用。尽管能源需求是双边贸易的关键,但商业关系已拓展到基础设施投资及技术、商品和服务交流等其他领域。
数十年来,美国被视为海湾地区一些大国的亲密盟友。通过促成伊朗与沙特之间的协议,中国扮演了近年来美欧都未能充分发挥的角色。伊朗与沙特的关系正常化发生在欧洲政策制定者试图促进地区对话、但在伊朗和沙特之间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成果的背景下。尤其是在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后,伊朗对欧盟解决地区问题的能力持怀疑态度。伊朗与沙特的和解凸显了中国的调解能力,并提升了中国在地区领导人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欢迎中国的介入,伊朗试图说明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不再能够对中东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伊朗一直渴望能够发挥与其国家地位相对应的国际影响力,特别是在海湾地区。中国似乎成功的让伊朗及海湾阿拉伯国家领导人相信,中国支持它们的发展抱负和意愿。在西方未能令继续赢得中东国家领导人的信任时,中国却做到了。在伊朗方面看来,这突出反映了中国与美国关系的变化,中国在该地区战略影响力已经是显著增强,与此同时美国影响力呈现出下降趋势。
中美竞争与伊朗的力量投射
伊朗感知到美国在全球,尤其是海湾地区的力量正在衰退,这促使伊朗重建与其主要地区对手沙特阿拉伯的关系。无论伊朗与沙特之间的正常化关系未来如何发展,中国在调解中所扮演的角色表明伊朗期待亚洲大国在海湾地区扮演更加重要的战略角色。这同样影响了伊朗力量的战略投射,特别是在伊朗传统影响力范围之外的战略投射。
长久以来,伊朗的领导层将现实主义定为与中国、俄罗斯关系的核心支柱。近期,伊朗实施了“向东看”政策,着重加强与这两个大国的联系。尽管这三个国家在目标、动机和合作范围上各不相同,但它们共有的是反对霸权的情绪。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为伊朗提供了展示其军事能力、在变化的世界秩序中显示自我的机会。俄罗斯、中国和伊朗共享的反霸权原则,在加强三国之间的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俄乌冲突为伊朗追求其全球愿景提供了绝佳机遇。俄罗斯的全球战略重心愈发聚焦于挑战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体系,这与伊朗和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产生了共鸣。伊朗的最高领袖对该国战略政策的制定具有决定性影响,他经常强调维持和扩展“战略深度”是国家基本战略之一,并预见到“新世界秩序”的来临,强调了抵抗的重要性。这种意识形态体现了伊朗在全球和区域体系中寻求影响力的渴望,并在推动国家力量投射中扮演了核心角色。
哈梅内伊将圣战和抵抗等神学概念用于强调其反霸权和反西方立场。他认为,西方政策延续了穆斯林世界与非穆斯林世界之间关于身份和命运的历史冲突。根据这一观点,伊朗将处于抵抗的核心,是穆斯林世界的关键力量。因此,加入非西方的安全和经济倡议将助力伊朗在全球获得更强势地位,并推进伊朗的战略议程。俄乌冲突为伊朗提供了新的展示力量的平台。伊朗向俄罗斯提供数百架“Shahed-136”无人机,是伊朗决心与志同道合的力量合作的明确信号。
结论
伊朗领导层的观点,以及对伊朗在全球体系中角色的愿景,构成了伊朗战略决策的核心动力。伊朗决策层认为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势力的衰退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伊朗通过构建“抵抗轴心”来展示力量,这一策略涵盖了战略联盟建设,是基于对美国全球势力衰退和中国势力上升的观察。这种解读成为伊朗政策的基石,并塑造了其在区域和全球层面的角色设想。伊朗领导层一直提倡所谓的“新世界秩序”,即一个多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不再占据支配地位。
伊朗对中美关系变化的解读促使其采取三种战略。首先,伊朗努力加深与亚洲大国,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这一关系主要通过贸易和商务合作确立,并通过伊朗规避制裁的努力得以加强。伊朗将中国视为挑战美国霸权的关键力量,并作为实现伊朗所设想的世界秩序的主要参与者。因此,伊朗决心加强与中国的联系,并践行有助于在全球体系中构筑更强大地位的战略。
其次,伊朗调整其政策,希望成为中国在海湾地区新兴影响力领域的一部分。伊朗所设想的多极世界体系,推动伊朗希望在区域战略格局中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抱负。伊朗将中国在海湾地区的活动,视为对其在新兴多极世界中所期待角色的认可。
第三,伊朗通过寻求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展示其军事能力,并构建反以色列阵线。这些冲突为伊朗提供了在传统区域以及更广阔舞台上展示影响力的新机会。伊朗认为俄罗斯的愿景与自身的愿景相协同,共同为实现新的全球秩序铺平了道路。
分析伊朗如何理解中美关系变化对于理解其战略规划和政策选择至关重要。伊朗视这些变化为一个新全球秩序的曙光,随着美国势力的衰落,伊朗寻求抓住每一个机会,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参与者。
(本简报仅提供参考译文,以作交流之用,文中陈述和观点不代表编译者和编译机构的立场。如需引用,请注明原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