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问题研究简报》第358期—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构建全球互联互通新话语
发布时间: 2024-04-26 浏览次数: 10

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构建全球互联互通新话语

原文信息

【标题】India‒Middle East‒Europe Economic Corridor: Towards a New Discourse in Global Connectivity

【日期】April 9, 2024

【来源】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ORF

【链接】https://www.orfonline.org/public/uploads/posts/pdf/20240409183803.pdf

 

编译信息

【译者】赵婧(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期数】第358

【日期】2024426


一、背景

20239月,印度、美国、阿联酋、沙特和欧洲多国领导人在二十国集团新德里峰会的一场边会上签署谅解备忘录,宣布将共建“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以下简称“印欧经济走廊”),意图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电网和氢能运输的互联互通。

该走廊包含东西两线。“东线”由印度洋进入地中海,具体路线为“印度西岸阿联酋沙特约旦以色列海法港”,其中印度至阿联酋走海运、阿联酋至海法港走陆运;“西线”以海法港为起点,经海运至欧洲港口,再经欧洲铁路网抵达最终目的地。

该计划的酝酿和诞生主要源于相关国家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考量,其基础是2020年《亚伯拉罕协议》的签署,以及2021年中东“四方机制”(I2U2)的形成。在地缘政治上,美国希望拉拢中东盟友,积极推动阿联酋和沙特等地区大国与以色列和解,并将印度纳入其中;在地缘经济上,美国和以色列期望构建其主导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中东和解潮为该计划的实施带来有利条件,但新一轮巴以冲突给其前景蒙上了阴影,沙特和阿联酋对美国在停火问题上的无作为愈加不满,胡塞武装在红海袭击以色列关联船只凸显冲突外溢风险。

对印度而言,打造“印欧经济走廊”符合战略利益。欧洲和美国是印度最大的出口市场,印欧和印美之间的贸易额不断增长,而中东的曼德海峡、红海和苏伊士运河正是联通印度和欧美市场的交通要道。

值得注意的是,埃及和土耳其对此抱有地缘经济上的担忧,认为该走廊绕过两国并将削弱它们作为交通枢纽的影响力。

二、交通互联

近年来,建设洲际交通网的倡议受到欢迎,主要原因是各国迫切希望实现不依赖于中国的全球供应链多元化。

总体来看,印度和阿联酋之间的海运已较为成熟,阿联酋、沙特、约旦和以色列之间的铁路联通是未来的建设重点。

一方面,印度和阿联酋既已开展良好合作,为两国在“印欧经济走廊”框架下建设交通互联提供了基础和便利。具体港口涉及印度的孟买港、坎德拉港、芒格洛尔港、莫尔穆冈港和科钦港,以及阿联酋的杰贝阿里港和富查伊拉港。富查伊拉港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它使印阿之间的海运能够避开具有高风险指数的霍尔木兹海峡。

另一方面,阿联酋、沙特、约旦和以色列之间的铁路网联通还需更多投入。在阿联酋(图1),阿提哈德铁路网贯通包括杰贝阿里港和哈利法港在内的西岸地区,西南向延伸至与沙特接壤的格威法特。沙特的铁路sisu网(图2)建设也在不断加速,目标是覆盖国内主要港口与经济区,并在西北方向与约旦联通。约旦和以色列的交通互联尚有待加强,阿联酋和阿曼签署的铁路连通协议能够提供示范性蓝图。

1 阿联酋国家铁路运输网

 


2 沙特国家铁路运输网

 


鉴于相关国家的交通建设已具备良好基础,接下来的优先事项是设计管理框架和推出利好政策,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物流标准化和关税问题,这方面可以借鉴学习欧盟和东盟的优秀实践。

需注意区域大国间关系的变化给地区互联互通带来的挑战。例如,沙特和阿联酋在经济领导力和地区影响力方面的竞争愈加激烈,这使“印欧经济走廊”的未来建设面临不确定性。

三、数字互通

数字互联互通是打造“印欧经济走廊”的关键支柱,它由海底数据电缆、通信网络和数字支付系统三部分构成,目标是实现参与国之间信息与数据的高速安全流通,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一体化。

1. 数据电缆

目前,多个连接亚洲、中东和欧洲的数据电缆项目在建或建成。中国华海通信(HMN Tech)表现亮眼,其市场份额由2012年的7%增长至2019年的20%,旗舰项目“和平电缆”(PEACE Cable)由巴基斯坦起,连接亚洲、非洲(埃及)和欧洲。

“印欧经济走廊”计划铺设连接印度、中东和欧洲的高速数据电缆,以打破中国企业主导市场的局面。为此,相关国家须充分发挥自身技术能力和调动资金资源,包括美国、印度、阿联酋和德国进行大量投资,各国技术、电信和海底电缆企业持续参与等。

2. 通信网络

通信互联是区域经济迈向数字化的基础,相关国家正在推动本国电信网络的5G升级。然而,升级所需投入相当可观,据估算每个国家的5G推广成本在30亿至80亿美元之间,扩大覆盖范围还需20%35%的额外投资。

和海底电缆市场一样,5G市场也被华为、中兴通讯和中国联通等中国企业主导。通过提供比西方企业更便宜的5G技术,华为和中兴分别揽入了全球5G业务收入的29%11%。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的目标不仅是抢占新市场,它们还希望用新的标准取代现有标准。

“印欧经济走廊”伙伴国必须以战略眼光审视区域通信网问题,以应对中国企业带来的“冲击”。相关国家政府应采购安全可信的硬件设施,并向本地区中低收入国家提供财政激励,帮助它们有能力采购同样安全可信的硬件设备。此外,还应成立电信技术工作组,协调各国政府机构、电信公司和技术团体之间开展合作。

3. 数字支付

合数字支付系统是深化经济商业交流的核心。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有利于人们更高效地管理区域贸易投资,支付系统互操作性的提升将极大便利日常支付与汇款。当前,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是广为认可的跨境金融结算系统,但零售支付方面的互联仍显不足。

印度正在积极推广其统一支付接口(UPI),以打造“印欧经济走廊”的一体化数字支付系统,沙特、阿联酋和法国已允许使用UPI进行转账和汇款。

四、能源走廊

当前,新兴经济体面临能源发展挑战,不仅要确保能源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还要实现绿色转型。事实上,这对新兴经济体而言也是一次机会,能够进一步筑牢国内能源安全,同时在全球能源版图上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建设能源走廊将有效帮助“印欧经济走廊”伙伴国应对挑战、取得收益。

1. 可再生能源电网互联

“印欧经济走廊”所经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优越,特别是西亚地区拥有丰富的光照资源,电网互联能够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给的稳定性。2023年,印度、阿联酋和沙特就电网互联举行了会谈。

对印度而言,电网互联将使其从进口和出口两方面获益。当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低时,可从互联电网中补足所缺;当各邦光伏产能过剩时,可通过跨境电网向外输送,由此获得更多收益。更重要的是,建设互联电网是印度展示其作为能源绿色转型领导者的独特机会。

对西亚国家而言,电网互联将拓宽外部市场、吸引更多投资,极大助推当地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目前的情况是,西亚国家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但开发利用的技术和规模仍相对落后。例如,阿联酋、沙特和以色列的太阳能资源禀赋居于全球前20位,但这些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在全部电力装机中的占比不到10%

2. 绿氢走廊

氢能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印度政府已批准21亿美元的绿氢发展激励计划,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达到500万吨/年的绿氢产能;私营部门也将发展绿氢确定为优先事项,信实工业、阿达尼企业和JSW能源公司绿氢累计生产能力达到350万吨。在西亚,阿联酋和沙特也拟定了大力发展绿氢的国家计划。

现阶段,绿氢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在系统惯性的压力下,国内工业部门对绿氢的需求仍处于较低水平。拟议中的绿氢走廊能够建立出口通道、扩大外部市场,促进整个地区的氢能发展。

绿氢发展的另一个障碍是高昂的生产成本。目前绿氢生产成本高达每千克68美元,只有降到每千克1美元左右,其应用范围才能大为扩展。成本降低的关键是技术开发,绿氢走廊将为沿线国家进行技术合作和人才流动提供便利,进而促进绿氢技术共同发展,并为该地区国家成为未来全球绿氢经济引领者创造机遇。

五、资金问题

资金是影响“印欧经济走廊”启动与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首先是风险评估。据初步估算,建设运输走廊每条线路的成本为30亿至80亿美元,但要获得这笔融资并非易事。在经济走廊建设中,多元行为体的参与意味着风险增大,而民间资本都在寻求更加稳定的风险调整回报率,因此形成高效且低风险的投资战略尤为重要。对投资跨境运输或跨境经济走廊的金融机构来说,风险溢价常常成为一种投资障碍而不是吸引因素。即使有高信誉评级跨国企业的参与,投资方也难以完全打消对一些国家政治动荡和腐败问题的顾虑。

其次是资金来源。20226月,七国集团(G7)宣布将在五年内通过公私渠道筹集6000亿美元资金,用以投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该计划被视为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性抗衡,也是“印欧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打造跨境氢能走廊符合美欧当前的战略优先方向,即减少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化石能源的依赖。因此,美国和欧洲有较大意向投资“印欧经济走廊”。

从欧洲角度来看,“印欧经济走廊”具有多重意义。它不是空谈,而是欧洲将宏伟愿景变为具体现实的重要机会。“印欧经济走廊”与欧盟“全球门户”(Global Gateway)计划对接,能够帮助欧盟更好地实现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可持续经济增长和加强沿线国家外交关系的目标。为落实“全球门户”计划,欧盟将筹资3000亿欧元(约合3200亿美元)投入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这笔资金也将惠及“印欧经济走廊”。

沙特和阿联酋的投资也至关重要,前者已承诺向“印欧经济走廊”注入200亿美元资金。目前情况下,引入创新融资工具十分关键。推出伊斯兰金融产品将吸引阿拉伯国家提供更多无息贷款,其银行和金融机构获得股份和利润,同时也盘活了整体金融资产。

无论对沙特还是阿联酋,印度都是绝佳的投资选择(表1)。这是因为,印度拥有自然资本和人口红利,同时在绿色能源和数字经济领域发展前景广阔。阿联酋2023年承诺将对印投资750亿美元,同时沙特也宣布了在印度的1000亿美元投资计划。最近,阿联酋最大主权财富基金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宣布,已划拨50亿美元资金投入印度市场。

1 印度外国直接投资(FDI)净流入(20004月至202312月)

来源国

FDI净流入(亿美元)

占比印度FDI总额

阿联酋

180.08

2.70%

沙特阿拉伯

32.24

0.48%

资料来源:https://dpiit.gov.in/sites/default/files/Fact%20Sheet%20December%202023_1.pdf.

(在印度FDI净流入来源国中,阿联酋排名第7位,沙特排名第19位。——译者注)

六、“印欧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比分析

一些评论认为,“印欧经济走廊”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是为了促进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它是中国经济向“消费拉动型增长”转型的产物。中国“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通过提高国内市场购买力拉动经济增长。这是因为,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中国需要发展可靠的国内经济增长引擎。出于对出口竞争力下降的担忧,中国将产业链部分转移至劳动力廉价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因此,“一带一路”是一项进入非洲和南亚“要素市场”以及西亚、欧洲和美国“产品市场”的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该倡议被视为中国开展“债务陷阱外交”的工具,它蕴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增强影响力的“野心”,很多价值不明项目的启动是为了确保和扩大中国对当地资源与市场的准入,如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项目和中巴经济走廊。

与此相反,“印欧经济走廊”建设以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为基础,充分利用伙伴国之间既已存在的互补性。该走廊的目标是服务发展中世界的60亿人口,而不仅仅是发达世界的10亿人口。“印欧经济走廊”联通印度、西亚和非洲,是促进区域间互联互通的开创性举措,它为其他地区创建多边框架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七、结论

现在,人们必须认识到交通互联与贸易便利化之间存在协同关系。这一点在过往的政策对话中并不明晰,而“印欧经济走廊”正是优化这种协同关系的范本。不过,机遇和挑战并肩而来。从有利方面看,它将有效加强印欧之间的商贸关系,同时改变以往依赖苏伊士运河的亚欧贸易;从挑战来看,最大难点是如何在国情各异、抱负不同的国家之间孕育合作精神,此外还有具体项目的可行性问题,以及新一轮巴以冲突的负面影响。

对印度而言,积极打造“印欧经济走廊”,有力回击了那些指责印度从保护主义出发退出RCEP的批评声音。该走廊将帮助印度中小微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提高印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增进整体经济福祉。

总的来说,“印欧经济走廊”为实现全球互联互通和贸易便利化树立了典范,而它未来究竟如何发展,将由时间来证明。

(本简报仅提供参考译文,以作交流之用,文中陈述和观点不代表编译者和编译机构的立场。如需引用,请注明原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