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惠侯:“伊核全面协议对中国意味什么?”,《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 2015-07-23 浏览次数: 106

2015723日,上海高校智库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智库理事安惠侯在《解放日报》发表评论文章《伊核全面协议对中国意味什么?》(见《解放日报》2015723日第3),全文如下:

伊核全面协议对中国意味什么?

经过漫长的“马拉松”谈判,伊核全面协议终于在本月达成。协议拔除了美国以色列对伊朗发动战争的引信,极大地减少了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中国一贯主张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这份协议将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完全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利益。

中国一贯主张通过谈判政治解决矛盾和分歧。美伊30多年的敌对,在伊核问题上13年的争斗,因协议得到缓解。这再次证明,武力、威胁、制裁不能真正解决国际间的矛盾和分歧,通过谈判政治解决才是唯一正确的途径。这为政治解决叙利亚、利比亚、也门危机等地区热点,以及乌克兰危机、朝核问题等世界热点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中国奉行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积极参加伊核谈判,为达成伊核全面协议作出了重要贡献。奥巴马总统于721日通过电话向习近平主席表示感谢。习主席强调,在伊核问题谈判过程中,“中美双方开展了密切沟通和协调,这是两国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又一重要体现”。的确,在国际事务中,尤其在中东地区,中美有着广泛的沟通和协调空间。

随着协议的执行,西方逐步解除对伊朗的制裁,伊朗的经济势将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可能带动地区其它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中东地区国家“向东看”的倾向日益突出,重点是向中国看,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得到中国的投资,借鉴中国发展的经验。“一带一路”的构想与“向东看”的倾向有效对接,将极大地推动双方合作共赢的发展。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美国下大力达成伊核全面协议,旨在稳定中东局势,减少中东乱局对美“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牵制。对美不良图谋必须保持警惕,认真应对。对伊朗的制裁解除后,西方国家的公司必将大肆进入伊朗市场。中国有关企业将面临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遭遇考验。

协议虽已达成,但不等于伊核问题及地区热点已经解决。首先,协议的执行不会一帆风顺,磕磕绊绊在所难免。其次,地区形形色色的矛盾、分歧乃至冲突仍然存在,甚至还会发展。以色列对协议十分不满;沙特等海湾国家仍心存疑虑。没有美国的支持,沙、以对伊朗挑起战端的可能性不大,但伊沙、伊以间的博弈会加剧。为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应继续努力推动矛盾缓解。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