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如何利用内部平衡来拒绝与哈马斯的交易?
原文信息
【标题】كيف يستغل نتنياهو التوازنات الداخلية في رفض الصفقة مع حماس؟
【日期】August 27, 2024
【机构】《金字塔报》政治战略研究中心
【作者】赛义德·阿卡沙(سعيد عكاشة)
【链接】https://acpss.ahram.org.eg/News/21250.aspx
编译信息
【译者】王有勇(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研究院院长、教授)
【期数】第390期
【日期】2024年9月11日
以色列及其境外的大多数媒体常常将未能达成以色列人质与巴勒斯坦囚犯交换协议的责任归咎于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这些报道认为,内塔尼亚胡之所以抵制与哈马斯达成协议,是因为他担心这一协议会导致加沙战争在未实现目标的情况下草草结束,从而加速他被赶下台,甚至可能导致他彻底退出政治舞台。
然而,这种解释存在诸多谬误,未能客观解读整个问题。同时,这种解释可能也掩盖了阻碍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交易的真正原因。我们应该提出的问题不是内塔尼亚胡为何拒绝交易,而是他采取这一立场的力量源泉何在。
众所周知,以色列的政治体系赋予了总理相当大的决策权力,但这些决策的制定并非完全由内塔尼亚胡个人掌控,也不仅仅受制于他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倾向。因此,阻碍交易的原因应在更广泛的决策机构中寻找,包括执政联盟、安全内阁、安保机构、军方以及反映公众意见的民意调查。
政府对交易的立场
以色列的安全决策过程极其复杂。理论上,任何由总理作出的决策都需要获得内阁的批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安全决策主要是在两个圈子内进行:
第一个圈子是具有法律地位的安全内阁(又称“小内阁”或“安全内阁”),由国防部长、外交部长、财政部长、国家安全部长、司法部长等常任成员组成。此外,总理还可以选择其他非内阁成员加入这个圈子。
第二个圈子更为狭小,由总理、少数几个他选定的部长以及一位或多位他信任的顾问组成,即使这些顾问并无正式职位。
在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之后爆发的战争中,出现了一个新实体,即“战争委员会”或“紧急政府”,其任务是管理战争。该委员会由内塔尼亚胡、国防部长约阿夫·加兰特(Yoav Gallant)、国家团结党领袖本尼·甘茨(Benjamin Gantz)及其党内副手加迪·艾森科特(Gadi Eizenkot),以及内塔尼亚胡联盟中的战略事务部长罗恩·德尔默(Ron Dermer)组成。这个新实体掌握了战争管理的关键决策权,并取代了传统安全内阁的大部分职权。
然而,在甘茨和艾森科特退出后,该“战争委员会”于今年6月解散,理论上应该恢复安全内阁的原有职权,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内塔尼亚胡没有重启安全内阁,而是创建了一个名为“咨询小组”的新实体,由他本人担任首席,成员包括国防部长加兰特、战略事务部长德尔默、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察希·哈内格比(Tzachi Hanegbi)以及沙斯党领袖阿里耶·德里(Aryeh Deri)。
这些多重决策中心的存在引发了直接和间接的激烈冲突,官方执政联盟和安全内阁的权力显然已被削弱,而新成立的“咨询小组”则取而代之。与哈马斯交易问题最终取决于这个强烈倾向于内塔尼亚胡的小组达成共识,唯一的例外是国防部长加兰特(内塔尼亚胡随时可能将其罢免)。与此同时,执政联盟中的两位部长——伊塔马尔·本·格维尔(Itamar Ben Gvir)和贝扎莱尔·斯莫特里奇(Bezalel Smotrich)通过坚持优先继续对哈马斯的战争、反对任何交易来巩固内塔尼亚胡在联盟内的地位,因为任何交易最终都必须获得联盟多数的同意。
军队的立场
自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来,以色列军队经历了自国家成立以来最为艰难的时期之一。曾被视为以色列人民“伟大象征”的军队,如今其能力受到质疑。尽管总参谋长赫尔齐·哈莱维(Herzi Halevi)已承认自己对导致这场持久战争的失败负有责任,他曾明确表示有可能达成交易,并同意为换回人质而暂时停止加沙战争,但他并未就这一暂时停火的含义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尤其是在哈马斯希望通过分三个阶段的协议释放人质,并要求国际社会保证全面停战、以色列军队完全撤出加沙以及开始重建加沙的情况下。
接受这些条件,实际上意味着放弃战争的一个重要目标——即在军事上消灭哈马斯,并防止其继续统治加沙地带。因此,军队陷入了真正的困境。一方面,按照法律规定,军队受制于政治决策层,既无权宣布战争,也无权终止战争。另一方面,尽管以色列公众倾向于优先考虑释放人质,但大多数人并不愿意为此而永久停战。因此,可以推测军队正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而内塔尼亚胡则利用这一难题来支持他反对与哈马斯达成协议的立场。这一难题体现为军队的“道德”立场,即必须保护士兵生命并在他们被俘时救回他们,与必须继续战争以恢复公众对军队保护国家安全及恢复对敌人威慑能力的信心之间的矛盾。
军方发言人丹尼尔·哈加里(Daniel Hagari)对此矛盾进行了阐述,他在6月曾发表声明称“消灭哈马斯是一个幻想”,但几天后又改口称“他所指的是难以击败哈马斯这一理念,但军队仍然致力于在军事上消灭哈马斯!”然而,哈加里并未解释军队希望如何在不放弃战略目标(即消灭哈马斯和防止10月7日袭击重演)的情况下达成人质交换协议。
毋庸置疑,内塔尼亚胡利用了军队在这一问题上的矛盾言辞来压制那些对他在与哈马斯进行交易的问题上持反对意见的人。
安全机构的立场
与以色列军队相似,最重要的以色列安全机构(摩萨德、辛贝特、军事情报局)在承认其对10月7日失败负有责任后,仍处于防御状态。正如军队受制于政治决策层,摩萨德和辛贝特直接隶属于总理,而军事情报局局长则归属参谋长和国防部长管辖。对于与哈马斯谈判并达成以色列人质与巴勒斯坦囚犯交换协议的议题,这些机构的立场有所不同。
对于军事情报局而言,它是第一个承认对10月7日失败负有责任的机构,其局长阿哈龙·哈利瓦已于8月21日辞职,由什洛米·本德尔接任。新任局长重申,军事情报局将努力为挽救人质、消灭哈马斯提供帮助。但无论如何,军事情报局并未参与当前与哈马斯的谈判,因为其主要职责是战争任务和提供国家情报评估。
摩萨德和辛贝特则从一开始就参与了与哈马斯的谈判,但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大幅缩小了他们在过去和当前谈判中的操作空间。以色列媒体报道,辛贝特局长罗南·巴尔与摩萨德局长戴维·巴尼亚与内塔尼亚胡之间在一些协议条款上存在巨大分歧。巴尔和巴尼亚主张以色列可以暂时放弃对费拉德利菲走廊(“费城走廊”,Philadelphi corridor)的控制,并允许平民返回加沙北部(这是哈马斯提出的协议条件),同时采取特殊战术,防止哈马斯战斗人员混入返回家园的平民之中。然而,内塔尼亚胡利用辛贝特的承认——作为负责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收集巴勒斯坦情报的机构——它未能在10月7日之前预测到哈马斯的意图,从而对辛贝特应对哈马斯威胁的能力产生质疑,尤其是在考虑从费城走廊撤军的情况下。
以色列公众舆论的立场
以色列与国外媒体普遍报道的观点认为,以色列公众中多数人支持与哈马斯签署交换协议。这一观点源于过去几个月中以色列爆发的大规模示威活动,这些示威不仅支持达成协议,还呼吁推翻内塔尼亚胡政府、提前举行选举。虽然这一现象在表面上看似确凿,但对它的解读仍需结合以下事实:
根据以色列广播局8月21日发布的民意调查,49%的受访者支持人质交换协议,30%反对,另有21%表示不确定。问题在于,这类调查并未揭示以色列公众是否全面了解协议的细节,通常只是简化为“停火换取释放人质”,而未涉及哈马斯所要求的保障措施。即便如此,从调查结果来看,尽管多数人支持协议,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明确反对,即使他们并未全面了解协议的细节,或对哈马斯继续掌权后对以色列安全的长期影响持保留态度。这一情况强化了内塔尼亚胡的反对立场,尤其是在协议可能导致永久停战的情况下。
尽管确实存在要求接受与哈马斯达成协议的民众运动,但其力量似乎不足以迫使内塔尼亚胡妥协,特别是在右翼民众坚决反对协议并坚持继续战争以消灭哈马斯的背景下。
10月7日袭击后,以色列社会中确实出现了一些支持通过交换协议释放人质的民间组织,但这些组织同样面临着支持继续战争的对立团体。有趣的是,其中一些反对组织的领导者正是10月7日袭击中丧生或被俘人员的亲属。8月20日,内塔尼亚胡会见了两个右翼组织的代表——“英雄集团”(由约150个遇害以色列人家庭组成)和“希望集团”(由在加沙被劫持的以色列人家庭组成),这两个组织均支持继续对加沙的战争,并认同政府的政策。
如果现在举行选举,根据《以色列时报》8月9日的民调,内塔尼亚胡的支持率有所上升。如果选举当日举行,由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将成为议会中的最大政党。此外,当被问及谁最适合担任总理时,48%的人选择内塔尼亚胡,而42%的人选择民族团结领导人本尼·甘茨。尽管民调显示,现有的64席执政联盟若在当前举行选举将减少至53席,但这并不意味着支持内塔尼亚胡的右翼阵营会崩溃,而只是稍有削弱。同时,极右翼政党如伊塔马尔·本·格维尔领导的“犹太力量”党和阿维格多·利伯曼(Avigdor Lieberman)领导的“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党在民调中的支持率显著上升,这两个党派的席位可能从目前的12席增加至25席。这两个党派是最支持优先消灭哈马斯而非释放人质的政党。
总结与结论
综上所述,内塔尼亚胡在与哈马斯达成协议问题上所持有的强硬立场是基于多个客观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包括:以色列军队和安全机构在10月7日失败后的实力削弱,未能迅速结束战争使之无法对抗内塔尼亚胡的决策。此外,公众舆论在“优先释放人质”还是“消灭哈马斯”之间的分裂也助长了内塔尼亚胡的强硬立场。最后,民调显示,即使内塔尼亚胡退出政坛,右翼政党的力量依然在上升,任何继任者都可能重新整合右翼阵营,在下次选举中获胜,并继续强化战争而非和平的选项。
(本简报仅提供参考译文,以作交流之用,文中陈述和观点不代表编译者和编译机构的立场。如需引用,请注明原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