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问题研究简报》第405期—下届美国政府与对华政策
发布时间: 2024-10-27 浏览次数: 10

下届美国政府与对华政策

 

原文信息

【标题】The Next U.S. Administration and China Policy

【日期】October 17, 2024

【机构】欧洲智库国际危机组织(The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链接】https://www.crisisgroup.org/united-states/united-states-china/010-next-us-administration-and-china-policy

 

编译信息

【译者】文少彪(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期数】第405

【日期】20241027


中美关系是21世纪国际政治中最复杂和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军事大国,中美关系不仅涉及两国本身的利益,还深刻影响着全球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格局。自冷战结束以来,中美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多次变化,从最初的合作与竞争并存,到近年来日益加剧的战略对抗。自2017年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特朗普政府将中国视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采取了强硬的经济和外交政策,特别是在贸易和技术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旨在遏制中国崛起的政策。这种战略竞争格局在拜登政府延续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无疑将再次对中美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唐纳德·特朗普和卡玛拉·哈里斯是2024年大选的主要竞争者,两人都对中国持强硬立场,但他们处理对华关系的方式可能有显著差异。无论谁胜选,中美关系的未来都将继续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

一、特朗普的对华政策

第一,交易性与贸易优先。特朗普执政期间,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他的交易性思维,他倾向于将中美关系看作是一种基于利益交换的经济关系。特朗普坚信美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认为中国通过不公平的贸易行为积累了巨大的贸易顺差,而美国则承受了相应的经济损失。基于这一认识,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以经济和贸易为核心,特别是通过加征关税、限制技术出口等手段,试图重塑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

1)加征关税与贸易战。特朗普在2018年发动的中美贸易战是他对华政策的标志性举措之一。在他看来,关税是修正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有效工具。通过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特朗普试图迫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作出让步,减少其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覆盖了数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涉及从钢铁、铝到高科技产品的各个领域。

尽管这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中国作出了一些贸易让步,签署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但贸易战的长期效果仍然存在争议。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关税政策不仅未能有效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反而对全球供应链和美国消费者造成了不利影响。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加剧了经济的不确定性。

2)经济脱钩与供应链重组。除了关税政策,特朗普还倡导中美经济脱钩,试图通过减少美国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增强美国的经济自主性。特朗普政府认为,中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经济的开放,因此经济脱钩成为遏制中国经济扩张的关键战略。

特朗普政府通过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如华为、中兴等公司的制裁,限制中国获取美国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在半导体和5G网络等领域。通过这些措施,特朗普试图削弱中国在全球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并推动美国企业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回流美国。这一策略虽然在短期内对中国科技产业造成了一定冲击,但也促使中国加快了自主创新的步伐,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科技自给自足的进程。

第二,军事对抗与亚太战略。特朗普政府在对华政策中,不仅在经济领域采取强硬措施,还在军事领域加强了对中国的遏制。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特朗普通过加强与盟国的军事合作、增加军事存在等手段,试图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1)加强印太战略。特朗普政府提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旨在通过加强与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合作,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这一战略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试图通过区域国家的合作,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2)台海局势与对台政策。台海局势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焦点。特朗普政府在对台政策上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强硬立场,通过向台湾出售武器、提升与台湾的官方交流,向中国发出了强烈的信号。虽然特朗普政府并未打破“一个中国政策”的基本框架,但其在台湾问题上的一系列行动使得台海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3)南海争端与军事对抗。南海是中美军事对抗的另一个重要战场。特朗普政府通过频繁的“航行自由行动”展示美国的军事存在,挑战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张。南海问题不仅是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竞争的焦点,也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一个重要争议点。通过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特朗普政府试图在南海问题上形成对中国的牵制。

第三,顾问团队与政策分歧。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在其顾问团队内部也存在显著的分歧。部分顾问如前国务卿蓬佩奥,主张对中国采取全面的战略竞争,认为中美关系是一场全球性的意识形态对抗;而另一部分顾问如前财政部长姆努钦,则更倾向于通过经济手段管理中美关系,主张通过谈判和贸易协议来解决分歧。这种内部分歧导致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在执行中存在不一致性,有时表现为强硬的军事和经济对抗,有时又表现为对中国领导层的友好言辞。

尽管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对中国采取了强硬的立场,但他本人并不总是支持完全脱钩的政策。他曾多次表示愿意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甚至在某些场合称赞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这种双重态度反映了特朗普在对外政策上的个人化风格,他倾向于通过领导人之间的个人关系来处理国家间的外交事务。

二、哈里斯的对华政策

与特朗普的交易性思维和单边主义不同,卡玛拉·哈里斯预计将在对华政策上采取更加务实且多边合作的态度。她将延续拜登政府的政策基调,但在一些关键领域做出调整。哈里斯的对华政策将更加注重国际规则和多边机制,通过与盟友的合作,共同应对中国的崛起。

第一,国际规则与多边主义。哈里斯的对华政策主张通过国际规则来解决全球问题,她将寻求通过多边合作和国际法,来约束中国的行为。这意味着她将更加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特别是通过联合国、世贸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多边框架,推动国际社会对中国政策的集体应对。

1)气候变化与全球健康合作。哈里斯政府可能会在气候变化、全球健康等领域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尽管中美在经济、军事等领域存在竞争,但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哈里斯可能通过推动气候变化协议,促使中美在这一领域展开合作。她还将推动全球卫生合作,特别是在应对未来可能爆发的全球流行病方面,中美两国需要在疫苗研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

2)贸易政策与供应链安全。在贸易政策上,哈里斯政府将延续拜登政府的贸易政策框架,但会更加注重与盟友的协调和合作。她可能会采取温和的关税政策,试图在经济竞争与全球合作之间找到平衡点。特别是在供应链安全方面,哈里斯将继续推动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特别是关键领域如半导体、医疗设备等的供应链重组。

第二,技术竞争与创新。技术竞争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核心议题,哈里斯将继续推动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她的对华技术政策将侧重于通过提升美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中国的技术依赖。半导体产业是全球技术竞争的核心领域之一。哈里斯政府将继续推动美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特别是通过大规模投资,提升美国的芯片制造能力。她还将推动与欧洲、日本等国家的合作,形成一个技术联盟,共同应对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

人工智能是未来国家竞争的另一个关键领域,哈里斯可能会加强对人工智能研发的支持,通过科技投资和教育改革,确保美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她还将推动制定国际人工智能伦理规则,以确保这一技术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人权问题与国际秩序。哈里斯在人权问题上有着强烈的立场,她将继续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人权议题,特别是针对中国在新疆和香港问题上的政策。哈里斯曾在参议院积极推动《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和《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她对中国的人权问题持强硬立场,预计将在未来的外交政策中继续加强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哈里斯将推动通过多边合作机制,促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人权问题施加更大压力,特别是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国际机构中,推动对中国的政策进行审查和监督。

第四,台海局势与军事战略。台海局势是中美关系中的一大风险点,哈里斯可能会延续拜登政府的“战略模糊”政策,避免通过过于明确的立场引发台海冲突。她将继续支持台湾的防务能力建设,通过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增强台湾的自卫能力,但同时避免采取过于激进的政策,以免激怒中国。在哈里斯的领导下,美国与台湾的关系可能会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在经济和科技合作方面。哈里斯可能会推动与台湾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增强台湾在全球科技供应链中的重要性。同时,她也可能通过加强与其他亚太国家的合作,维持该地区的战略平衡。

三、中美全球竞争的各大焦点领域

第一,技术竞争与数字主权。中美两国在技术领域的竞争不仅限于半导体和人工智能,还涉及数字主权、数据安全和5G网络建设等多个层面。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已成为新的战略资源,掌握数字主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权,成为未来国家竞争的关键要素。

15G网络与华为的全球战略。5G网络是中美技术竞争的一个重要战场。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5G设备供应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特朗普政府通过对华为实施全面制裁,试图阻止其在全球5G网络中的扩张。哈里斯政府预计会延续这一政策,但可能会通过多边合作的方式,推动欧洲、亚洲等国家限制使用华为设备,确保全球5G网络的安全。

2)数据安全与数字监管。随着全球数据流量的迅速增长,数据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美两国都在加强对数字经济的监管,尤其是在跨境数据流动和个人隐私保护方面。美国政府可能会通过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标准,限制中国公司获取美国公民的数据,特别是在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领域,如金融、医疗和通信行业。

第二,全球供应链重组与经济脱钩。全球供应链是中美经济关系的核心。随着中美关系的紧张,全球供应链的重组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美国企业和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关注如何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特别是在关键领域如半导体、医疗设备和稀土材料等方面。

1)供应链多元化。哈里斯政府可能会推动供应链多元化,鼓励美国企业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回流美国。她可能会通过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等措施,推动美国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同时,她还将推动与其他国家的供应链合作,特别是与日本、韩国、越南、印度等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建立更加多元化和安全的全球供应链。

2)关键资源的战略储备。稀土材料和半导体是现代工业的基础,也是中美经济竞争中的关键领域。哈里斯政府可能会推动建立战略储备,确保美国在关键资源方面不依赖中国供应链。特别是在稀土材料方面,美国将通过国内开采、国际合作等手段,确保供应链的安全。

第三,南海争端与亚太战略。南海是中美军事对抗的一个重要热点地区。随着中国在南海扩建军事设施和加强军事存在,南海争端已成为亚太地区安全的一个重要威胁。

1)南海问题的多边应对。哈里斯政府可能会继续通过多边合作应对南海问题,推动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特别是在东盟框架下,推动区域国家集体应对中国在南海的扩张。同时,美国将通过军事演习和航行自由行动,维持在南海的军事存在,确保该地区的海上航行自由。

2)军事合作与联盟建设。哈里斯政府将继续加强与亚太盟国的军事合作,特别是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的合作。通过加强这些国家的军事能力建设,哈里斯政府试图在亚太地区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军事扩张。

第四,全球治理与国际规则的竞争。中美两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在联合国、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中,两国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经济和政治层面,还涉及全球规则的制定权。

1)世贸组织改革。世贸组织是全球贸易体系的核心机构,但近年来其运作面临诸多挑战。美国认为中国通过世贸组织获取了不公平的贸易优势,因此特朗普政府对世贸组织持批评态度,甚至一度阻挠了该组织的正常运作。哈里斯政府可能会通过推动世贸组织的改革,确保其规则更加公平透明,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贸易补贴等领域,推动对中国的约束。

2)气候变化与环境合作。气候变化是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中美两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全球责任。哈里斯政府可能会通过推动气候变化协议,促使中美在这一领域展开合作。她还将通过绿色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四、结论

国际危机组织的报告详细分析了特朗普和哈里斯在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后可能采取的对华政策,并探讨了这些政策对未来中美关系的深远影响。无论谁当选,中美关系都将继续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复杂的竞争格局。在全球经济、技术、军事、地缘政治等多个领域,中美两国的竞争将加剧,但双方也将在气候变化、全球健康等领域寻求合作。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将继续以强硬的经济脱钩和军事遏制为主,而哈里斯则可能通过多边合作和国际规则,推动更加务实的竞争策略。当然,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不仅取决于美国的政策选择,也取决于中国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本简报仅提供参考译文,以作交流之用,文中陈述和观点不代表编译者和编译机构的立场。如需引用,请注明原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