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隆教授就中东和平进程接受《环球人物》采访
发布时间: 2025-10-16 浏览次数: 19

20251016日,上外中东研究所丁隆教授就中东和平进程接受《环球人物》采访(见《环球人物》2025年第20期),全文如下:

寄予希望的“路线图”计划

进入21世纪,当巴以和平进程再度陷入低谷时,两个重要的和平方案几乎同时成为世界头条。

2002年,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阿拉伯国家联盟的领导人一致通过了一项历史性提议——《贝鲁特宣言》,这是阿拉伯国家首次提出与以色列全面共存的现实方案,也被称为阿拉伯和平倡议。一年后,由联合国、欧盟、美国和俄罗斯共同斡旋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正式公布,为永久解决巴以冲突问题拟定了3个具体的阶段。

“‘阿拉伯和平倡议’可以说是阿拉伯版的‘两国方案’,代表了阿拉伯国家的一个共识。无论是‘阿拉伯和平倡议’还是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都延续了联合国解决巴以冲突的核心精神——‘土地换和平’。”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告诉《环球人物》记者。

“阿拉伯和平倡议”

20世纪90年代后期,巴以和谈未再取得实质性进展。到了2000年,以色列反对派领导人沙龙强行登上位于耶路撒冷老城的阿克萨清真寺广场,这引发了巴勒斯坦第二次大起义和持续多年的巴以流血冲突。仅靠巴以双方进行和谈已不可能。

“阿拉伯和平倡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通过的,它以沙特阿拉伯王储阿卜杜拉所提的和平建议为基础,主要内容仍是“以土地换和平”——以色列从它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占领的所有阿拉伯领土撤军;根据联合国大会有关决议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接受在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在一项和平协议的框架内建立正常关系。

22个阿拉伯国家能够一致同意两国方案,这在阿拉伯国家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其难度很大。丁隆告诉《环球人物》记者。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召开的阿拉伯国家第四次首脑会议上,阿拉伯国家发表了对以色列实行不和解、不承认、不谈判的三不原则。1979年,埃以两国虽破例建交,但不久,时任埃及总统萨达特就因出卖伊斯兰世界的利益而遭宗教极端分子暗杀。1994年,约旦和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成为第二个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的阿拉伯国家。阿拉伯国家内部则始终有主战派,主张对以色列抵抗到底。丁隆说。

因此,在丁隆看来,“阿拉伯和平倡议”的通过恰恰说明,“在阿拉伯世界内部,务实派的力量和声音在上升。打了五次中东战争后,阿拉伯国家反而丧失更多领土,这促使它们做出重大的妥协,准备长远地一揽子解决巴以问题。‘阿拉伯和平倡议’具有可行性,它考虑到了以战争手段打败以色列的可能性很低,让以色列退回到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之前的土地状况是不现实的

提出该项倡议的沙特是务实派的代表。早在19829月,根据沙特提出的和平建议,第十二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就通过了《非斯宣言》,它含蓄地承认了以色列的存在。

同年6月,阿卜杜拉被立为沙特王储。虽然他2005年才继承王位,但因时任国王的身体原因,阿卜杜拉早就代表国王主持政府事务,被外界称为改革者2015年,阿卜杜拉因病去世,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声明说,阿卜杜拉有力推动了阿拉伯和平倡议,他留下的有形遗产至今仍能为中东和平指点出路。

“先建国、再谈判”

与“阿拉伯和平倡议”几乎同步提出的,是国际社会提出的“路线图”计划。“路线图”计划是在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建议的基础上,由联合国、欧盟、美国和俄罗斯等中东问题斡旋四方于2002年底共同制订,由于以色列的反对,联合国直到次年4月才公布它。“2001年的‘9·11’事件让美国意识到无论是出于反恐还是为维持中东霸权,都有必要解决巴以冲突。丁隆说。

根据“路线图”计划,结束巴以冲突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至20035月),双方实现停火;巴方打击恐怖活动并进行全面的政治改革;以方撤离2000928日以后占领的巴方领土,冻结定居点建设,拆除20013月以后建立的定居点。第二阶段(20036月至12月)为过渡期,建立有临时边界和主权象征的巴勒斯坦国。此后两年为第三阶段,双方就最终地位进行谈判,达成协议,最终结束冲突。

和以往的和平方案相比,“路线图”计划的一大亮点是建议“先建国、再谈判”,且有着具体的落实时间表。因此,这项计划一度被国际社会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也一度宣布停火。但由于以色列坚持其强硬政策,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中止停火后再起,巴勒斯坦领导层内部政策的分歧也公开化,时任总理阿巴斯于当年9月辞职。

20031119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515号决议,支持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决议呼吁中东冲突各方与由美国、俄罗斯、欧盟和联合国组成的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合作,根据路线图计划的要求履行各自的义务,争取实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个国家和平共存的目标。

2004913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一方面呼吁以色列拆除20013月以来在中东地区设立的检查点,停止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兴建犹太人定居点(包括定居点的自然增长),停止修建隔离墙;另一方面也呼吁巴勒斯坦当局进行改革,制止各种武装组织进行恐怖活动。安南敦促巴以本着土地换和平原则,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早日结束冲突。

但“路线图”计划还是很快搁浅了。丁隆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巴以谈判缺乏一种和解的氛围。2000年以后,以色列基本都是右翼在执政,对和平谈判没有诚意。巴勒斯坦内部也陷入分裂。2006年,在巴勒斯坦大选中,抵抗力量代表哈马斯获胜;2007年,哈马斯开始单独控制加沙,和谈进一步受阻

相比之下,“阿拉伯和平倡议”至今仍被阿拉伯国家视为与以色列实现全面、公正和永久和平的基本方案,多次被提及。20231111日,在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领导人联合特别峰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召开,各方就巴以矛盾的出路明确发表声明,就提到应以阿拉伯和平倡议为基本遵循实现巴勒斯坦问题的最终解决。其实质,还是回到联合国最初的两国方案上。丁隆说。

来源:环球人物网

(本文观点仅为作者或被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研究机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