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国家执行《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30年综合报告概要
原文信息
【标题】Summary of the Comprehensive Arab Report on Progress in Implementing the Beijing Declaration and Platform for Action Thirty Years On
【日期】December, 2024
【机构】联合国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UNESCWA)
【链接】https://www.unescwa.org/sites/default/files/pubs/executive-summary/arab-report-progress-implementing-beijing-declaration-platform-action-thirty-years-on-summary-english.pdf
编译信息
【译者】唐瑛,李意(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期数】第430期
【日期】2024年12月20日
一、《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实施30年的进展:区域视角
(一)背景
尽管阿拉伯地区面临持续武装冲突、经济危机加剧和新冠疫情及全球冲突导致的食物和能源成本上升等挑战,加剧了贫困和食品安全问题,女性受影响尤为严重。然而,阿拉伯国家通过立法改革和国家战略提升女性权利,包括提高结婚年龄、保护离婚后女性权益和修订劳动法。但许多国家缺乏健全的统计系统以收集可靠的性别数据,影响性别平等政策的制定和监测。
(二)《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实施30年的进展
1. 实现全面发展、共同繁荣和体面工作
女性在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参与度下降,2017年至2022年劳动参与率从20.7%降至19.9%,远低于全球水平。2023年女性失业率高达19.5%,是男性失业率8.6%的两倍多。冲突国家女性面临更多限制和家庭护理责任。
2. 消除贫困、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
阿拉伯地区贫困率因经济危机和冲突上升。极端贫困主要集中在苏丹和也门等冲突国家,而海合会(GCC)国家无极端贫困。多维贫困指数显示,苏丹、毛里塔尼亚等国半数人口在健康、教育等方面高度贫困。性别收入差距扩大,同时一些国家虽有社会保护策略,但老年人养老金和医疗服务不足,女性尤甚。健康数据显示,GCC国家女性预期寿命超80岁,冲突国家低于60岁。女性教育水平提高,但仍受社会和经济歧视,其参与劳动市场受限并易遭受暴力。
3. 摆脱暴力、污名化和刻板印象
尽管立法取得进展,阿拉伯地区女性仍面临严重暴力。该地区四成女性曾遭配偶暴力。部分国家童婚率在冲突中攀升。但打击社会刻板印象已有进展,有望遏制暴力。
4. 参与、问责和促进性别平等的机构
近年来,阿拉伯地区女性在政治赋权与决策方面有进步。领导、议会及政府岗位中女性占比提高,部分出任总理、部长等要职。配额制国家在女性代表性上亦有进步。
5. 和平和包容性社会
部分阿拉伯国家因冲突和危机导致经济增长下滑、人权受损和发展受阻。巴勒斯坦女性面临的暴力加剧;苏丹女性面临更多无偿护理责任,童婚和强迫婚姻问题恶化。阿盟2023年通过一项保护妇女和促进和平与安全的新区域战略,多国制定国家行动计划,将该战略纳入政策,旨在打击暴力并提高安全机构效能,支持性别平等及冲突后女性在和平建设中的作用。
6. 环境养护、保护和恢复
阿拉伯地区气候变化加剧女性经济和社会挑战。干旱和土地退化使得从事农业的女性受生产下滑困扰,荒漠化和高温导致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加重女性家庭负担。虽有可再生能源和废物回收项目,但仍需将性别平等纳入环境和灾害响应计划。
二、优先事项、成就、挑战和障碍
(一)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成就与挑战
1. 成就:阿拉伯国家以立法改革促进性别平等和女性赋权,提高女性政治参与,保护工作权利,实施积极区别对待原则,推动同工同酬和工作生活平衡,并通过反家暴法。此外,以增加中小企业投资、加强金融包容性等方式助力女性经济赋权。阿盟也通过妇女发展议程,建立区域女性和平调解网络。
2. 挑战:女性经济贡献受疫情、冲突影响下降。缺乏托儿设施、冲突地区的暴力、社会传统和文化习俗制约了女性赋权。
(二)过去五年加快改善妇女和女童状况的优先事项
优先事项包含支持女性创业、消除暴力、实现法律平等,部分国家关注提高农业生产力和食品安全,但多数国家未关注无偿护理工作。
(三)防止歧视和促进边缘化妇女和女童群体权利的行动
各国已采取行动支持边缘化妇女,例如残疾妇女、偏远地区妇女和老年妇女。此外,还实施了保护妇女并向她们提供社会和经济支持的方案。
(四)危机对《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实施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新冠疫情影响《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的实施,各国通过灵活工作制和财政支持的方式,帮助职场女性积极应对。
(五)未来五年加速改善妇女和女童状况的优先事项
消除对女性实施暴力、支持女性创业、促进女性政治参与以及提高女性在数字技术和金融服务中的代表性是关键优先事项。对比过去与未来五年,政府在性别平等与女性赋权方面的战略有调整。消除性别暴力、女性创业、法律平等与司法获取仍是重点,但部分国家的优先级有变。消除贫困、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粮食安全等议题关注度下降,尽管地区贫困率上升,但将其列为未来优先事项的国家由七个降为三个。
三、六个跨领域维度的进展
(一)实现全面发展、共同繁荣和体面工作
阿拉伯国家通过立法促进性别就业平等,包括防止就业歧视、实现同工同酬及提供产假和陪产假。各国采取措施提升女性角色,如阿曼和卡塔尔开启创新实验室(TASMU)项目培养女性领导力。埃及、约旦和摩洛哥推动女性金融包容性,缩小性别差距。多国提供女童和老年妇女的看护服务,但无国家就离婚财产或养老金分配采取措施。为减少数字性别鸿沟,一些国家实施了提高女性数字技能的计划。
(二)消除贫困、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
为减少女性贫困、促进女童的教育和医疗,埃及、沙特等国推出有条件的现金支持项目。阿曼和摩洛哥等国修订法律,旨在保障男女平等的土地权及司法权。阿尔及利亚、巴林及巴勒斯坦通过发展方案支持女性经济。在社会保障方面,部分国家加强了对女性的保护,包括孕产期劳动保护及残疾女性权益保护。在健康方面,阿拉伯国家改善了生殖健康和预防治疗服务等服务。在提升技能及教育成果方面,多国采取措施促进女童入学并减少辍学,开发课程促进性别平等并消除教育偏见。
(三)摆脱暴力、污名化和刻板印象
阿拉伯国家妇女和女童面临的主要暴力形式包括家庭暴力、性骚扰、数字暴力等。半数国家采取完善反暴力法、更新国家行动计划、提供庇护所等应对措施。巴林、约旦和阿联酋等国建立了暴力早期发现系统。突尼斯设立离婚妇女及其子女抚养费保障基金。大多数国家实施“16天反性别暴力活动”以提高意识和改变社会规范。阿拉伯国家还合作推动保护妇女和女童免受技术助长暴力的立法,如突尼斯和巴勒斯坦加大了媒体宣传运动。摩洛哥和黎巴嫩等国为预防暴力的妇女组织分配资源。阿尔及利亚和伊拉克等国通过立法和培训媒体专业人员解决媒体中的性别偏见。为保护残疾妇女和老年妇女,阿拉伯国家建立了特殊项目,如突尼斯的老年妇女虐待报告热线和科威特及沙特的康复就业项目等。
(四)参与、问责和促进性别平等的机构
阿拉伯国家通过立法改革推动女性参与公共生活和决策。例如,约旦议会女性席位增加且地方议会实施配额制;阿联酋联邦国民议会女性代表增至50%;吉布提、伊拉克、摩洛哥和索马里实施议会女性配额制。约旦、摩洛哥和苏丹修订政党法以确保女性占比。阿拉伯国家还为女性提供领导力培训和能力建设机会,突尼斯、黎巴嫩等国有女性出任重要职位,科摩罗、埃及等国女性担任国家人权机构负责人。在媒体和信息技术领域,为女性提供职业培训,增强其信息通信技术技能。
(五)和平和包容性社会
多数阿拉伯国家在《妇女、和平与安全议程》框架内制定了实施该议程的国家计划。如采取措施打击贩卖妇女儿童行为,为难民和流离失所的妇女提供保护,但仅少数国家进行法律改革以促进冲突地区的女性权利;支持妇女参与和平行动和人道主义谈判,并制定执行第1325号决议的计划;采取多项措施消除对女童的教育和医疗歧视,并立法禁止强迫婚姻。伊拉克还建立了女性和平调解网络,以加强妇女在应对冲突和解决危机中的作用。
(六)环境养护、保护和恢复
多数阿拉伯国家支持女性参与环境及自然资源管理,在提升女性资源获取、相关教育及监测政策影响等方面提出有力的举措。黎巴嫩和沙特阿拉伯已采取措施确保女性平等参与绿色经济相关工作。部分国家还根据气候大会成果推出新举措,如巴勒斯坦编写了关于将性别平等纳入气候路线图的报告等。
四、国家机构和应用行动
(一)国家性别平等机制
阿拉伯国家采用不同方式建立性别平等国家机构:设立专门关注女性事务的部门(如阿尔及利亚、科摩罗、突尼斯等)、在其他部门内负责妇女事务的实体(如伊拉克等国)以及由相关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组成的国家委员会(如巴林、埃及、约旦等)。这些机构多直接向行政首脑汇报,部分国家向国家元首汇报。多数国家增加了对这些机制的预算。
(二)战略和计划
阿拉伯国家制定或更新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以实现性别平等。伊拉克、约旦、黎巴嫩、摩洛哥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在定期审查前五年成效的基础上,更新或制定了新的战略,涵盖女性政治、经济和社会赋权及保护等内容。
(三)《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及《2030年议程》执行和监测中采用的正式机制
所有阿拉伯国家都积极落实和监督《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及SDGs的参与机制。这些机制包括民间社会组织、私营部门、学术界和联合国组织等。
(四)执行“消除妇女歧视委员会”建议的行动计划
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制定行动计划以执行“消除妇女歧视委员会”及其定期审议的相关建议。18个国家报告了对上述建议的执行情况,12个国家报告了执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的进展。
五、数据和统计
(一)评估阿拉伯地区性别平等统计状况
阿拉伯国家在监测与SDGs相关的125个指标方面,数据可用性介于74%至100%,八国超过95%,六国低于85%。统计能力指标也显示各国差异较大,14国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六国性别平等数据覆盖30%至39%的SDGs指标,仅一国超过60%。
(二)性别平等数据和信息的进展
阿拉伯国家均建立性别平等统计数据库并通过网站公开数据。大多数国家设有专门统计部门并在政策和法律中使用性别平等数据。各国报告了具体行动:约旦成立技术团队将性别平等统计纳入政策,并更新国家统计战略;埃及开展国家性别平等统计审查;苏丹建立国家统计体系并颁布《统计法》;阿尔及利亚设立数字化与统计部及国家统计局;摩洛哥启动司法部绩效提升项目,采用性别平等指标等。部分国家开展专项调查,如约旦和摩洛哥聚焦职场暴力歧视与性骚扰,沙特阿拉伯和巴林聚焦老年男女的健康和财务状况、金融包容性等问题。未来五年,各国将重点起草改善性别统计的法律法规,建立跨机构协调机制,提升性别分解数据的生产与应用。
六、结论和未来展望:迈向北京2035
(一)经验教训
阿拉伯国家在过去五年认识到政治意愿、审查立法、政府与非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以及解决负面社会规范对整合女性需求和实现性别平衡的重要性。女性经济赋权被视为社会发展、消除暴力和歧视的关键。各国还强调政策需基于最新数据,冲突后将心理健康纳入卫生政策也很重要。
(二)区域和国家优先事项
未来五年实现性别平等的六大优先事项:
1. 阿拉伯国家致力于完善立法,保护妇女权益,消除歧视,依法保障弱势妇女权益,推动包容性正义。
2. 促进妇女经济赋权、增加金融包容性、减少气候变化对妇女尤其是农业领域的影响,抓住绿色经济机遇;发展教育政策以适应技术变革;消除阻碍妇女职业发展的因素;加强女性政治代表性和领导职位参与。
3. 保护妇女和女童免受一切形式的暴力,多数国家报告承诺优先为加沙、黎巴嫩及苏丹受局势动荡影响的女性提供经济援助和安全环境,强调加强对冲突地区女性的法律保护,特别是针对政治和公共暴力。
4. 强调推进性别平等优先治理的重要性,包括提升国家机制在女性赋权中的作用,支持民间社会实现SDGs,确保妇女赋权项目资金充足,加强国际协调避免项目碎片化等。
5. 强调实现“不落下任何人”的优先事项,确保持续关注残疾女性和老年女性项目,为边远地区农村女性提供特别支持,以促进更包容的发展
6. 强调弥补信息空白、收集暴力伤害和被迫无偿工作的数据,以评估落实《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的进展。同时,呼吁开展实地调查监测危机地区的妇女需求,加强分性别统计监测,并指出在性别平等统计领域提升国家能力、以更低成本获得更高质量数据的必要性。
(本简报仅提供参考译文,以作交流之用,文中陈述和观点不代表编译者和编译机构的立场。如需引用,请注明原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