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威烈教授就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等问题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
发布时间: 2015-11-17 浏览次数: 156

20151117日,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教授在就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美国中东战略、国际反恐等问题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见《第一财经日报》2015年11月17日第A04版),全文如下:

上外中东研究中心主任朱威烈:美国重心移离中东是严重战略误判

10月中旬前后,叙利亚总统顾问夏班女士访华,北京之行后,到上海造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朱威烈送了她一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并告诉夏班,中国的很多外交思想在这本书里,她和陪同的叙利亚驻华大使都表示很重视。

朱威烈是上外中东所名誉所长、上海高校智库上外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前几天,他刚从中东回国,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中东很多精英人士早在阿拉伯世界动荡前已经感觉到,改革已成为一种必须,并很看重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近年伊朗总统鲁哈尼、埃及总统塞西都明确提出要学习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

“中国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问题上,确实形成了一套宝贵经验。中东精英人士的需求,实际上表明了西方那套政权更迭、武力干预、制裁遏制的做法行不通。中国的治国理政不是要向外输出模式,而是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已经受到他们的认同。”朱威烈对本报记者表示。

对于1113日法国巴黎发生的恐怖袭击,朱威烈认为这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境外势力对各国反恐行动的连续反扑;并认为美国的重心从中东转向亚太,是一个严重的战略误判;当前的国际反恐力量必须形成合力,否则反恐预期目标很难实现。

第一财经日报:这次发生在巴黎的恐怖袭击,至少造成129人被害,350多人受伤。这距离1月发生在巴黎《查理周刊》办公室被袭击、造成12人死亡的事件并不久远。恐怖袭击为何频频在法国发生?

朱威烈:恐怖袭击并不只是发生在法国。从10月底俄罗斯的客机在埃及西奈半岛坠毁,到前几天黎巴嫩首都南部发生的造成37人死亡的自杀式爆炸袭击,再到这次巴黎袭击,目前看都跟is有关。

自从9月底俄罗斯开始针对is开展空袭行动以后,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也行动起来,无论是叙利亚境内还是伊拉克境内的is都遭到重创,无力在当地组织反击。但is毕竟是一个跨国境、跨地区的组织,最近在约旦、黎巴嫩和法国出现的恐怖活动,都是is组织境外分支成员发起的连续反击。

当然,最近针对法国的几次袭击,跟法国近来加大对is的空袭,特别是与当地的《查理周刊》刊登侮辱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有关。自从1月《查理周刊》办公室被蒙面枪手袭击、造成12人死亡后,这次被袭击的音乐厅距离《查理周刊》办公室也很近,只有500多米。

这个刊物最近还刊登了讽刺俄罗斯客机空难的漫画,引起俄罗斯政府和民众的强烈谴责。

从深层次来看,这本刊物出现的这些侮辱性事件,既奚落了俄罗斯,也是对伊斯兰教的亵渎。他们对外宣称是自由,但这是绝对的自由,鼓吹和宣扬绝对自由的概念在国际关系中是有害的,对当前开展的国际反恐更是非常不利。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是法治的国家,任何一种自由都是在法制框架内所允许的自由,不能对其他国家或公认的、合法的宗教进行侮辱,这必然会引起对象国民众或信众的反感。这种侮辱伊斯兰教先知的做法,实际上是在播种仇恨,恰恰会被极端组织和恐怖组织所利用。

但是,恐怖袭击本身是绝不可原谅的,因为受害对象都是无辜平民。现在法国处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中国和整个国际社会都站在法国和法国人民一边,表示巨大的哀痛和支持,都将加大对is的打击。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宗教挂钩,要强调标本兼治,而不应搞双重标准,违背国际法准则,制造事端,给恐怖分子和极端组织提供用来实施暴恐活动的口实。这在当前国际反恐行动中,是特别应该注意的事情。

日报:在打击is势力上,俄罗斯跟美国有什么不同吗?

朱威烈:中东反恐已经形成俄罗斯与美国领导的两元格局,出现对抗与合作并存的新常态。俄罗斯主导的反恐联盟包括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已经在开展情报、安全和军事合作。

今年9月底俄罗斯出兵叙利亚,对is、支持阵线等恐怖势力实施空中打击,目前看来成效显著,不但使持续4年多的叙利亚乱局再次回到政治解决的轨迹,而且导致地区反恐格局发生新的变化。

要说美俄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俄罗斯跟叙利亚是盟国关系,俄罗斯入叙反恐,受到叙利亚主权政府的邀请,从国际法上看,是合法的。而美国组织的反恐联盟不一样,不是以联合国为主导,而是由美国为主导。美国领导的多国空袭动机也不单纯反恐,还有想借叙反政府武装甚至极端组织搞掉巴沙尔·阿萨德领导的叙政权的目的。这是因为俄美两国对叙利亚当前的主要矛盾认识不同:是巴沙尔还是恐怖主义?这也是叙利亚危机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

眼下,是否将叙利亚政府军纳入到打击is联盟中来,依然是美方和俄方的大分歧。如果将巴沙尔政权包括进来,那就意味着过去一年多时间美国领导的反恐路线错了,这是美国很难接受的。正因为此,各域外大国和地区国家还无法在叙利亚问题上形成合力,在当前通过联合国平台推动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过程中也将是一大障碍。

美国打击is坚持不派地面部队,在伊拉克仅靠缺乏训练、士气低落的伊政府军队,在叙利亚则坚持不与巴沙尔政府合作。美国在打击is上的这种“只袭不灭”的态度,一定程度上放任了该组织的蔓延。美国虽已对叙利亚拉卡省进行了多次轰炸,但美国国内也承认这样的轰炸收效甚微。is不仅没有走向消亡,反而在策划组织更多的暴恐活动。俄美的分歧,也导致国际反恐难以形成合力。

日报:在打击“伊斯兰国”势力上,美国为何如此消极?

朱威烈:这跟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转移有关。奥巴马的前几任政府中东政策都很明确,奥巴马主政以来,把“亚太再平衡”战略列为美国的战略重心,在中东许多核心矛盾都没解决的背景下,美国在中东实际上呈收缩态势。

美国战略重点东移,在中东采取的是“依靠代理人”政策,尽量不投入军力、财力,对叙利亚危机的政治解决、空袭is都处于被动应对,并无明确的战略计划和时间表,实际上放弃了地区秩序的主导权。

当前的中东乱局美国难辞其咎。此前美国在中东发动伊拉克战争,策划推动一系列所谓的革命,都是根据其自身的好恶标准,以推翻某个对象国的个人或社会政治制度为目的,却从不顾及当事国的安全稳定和民众利益。这种打了就跑、不管战后满目疮痍的国家建设,造成了现在的中东乱局。

比如,美国2011年从伊拉克匆忙撤军,留下一个按照教派与民族组建起来的权力机构,这实际上打开了一个民族冲突和教派冲突的“潘多拉盒子”。事实上,伊拉克战后的社会状况、安全状况比2003年以前要差。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导致美国在中东建立的主导权影响在下降缩小。这是美国最大的战略判断失误所致。但中东对美国的利益、对全球的利益、对国际和平,都至关紧要。奥巴马政府的全球战略调整造成了中东地区的秩序失控,这个误判后果非常严重,客观上导致地区反恐形势更趋严峻。目前,中东反恐双头格局已经形成,如仍因为一己之私而迟迟形不成国际反恐合力,就很可能使中东乱局持续。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