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澄章就“伊斯兰国”组织问题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
发布时间: 2015-11-16 浏览次数: 157

20151116日,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包澄章就“伊斯兰国”组织问题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见《第一财经日报》20151116日第A04版),全文如下:

巴黎袭击后西方或将认真打击“伊斯兰国”

“我们将与盟友共同战斗,一起抗击恐怖分子的威胁……法国是坚强的,即使受伤了她依然会站起来,任何事情都不能将她击倒,即使我们正沉浸于悲伤……我们将保卫自己。”在震惊世界的巴黎恐怖袭击案后,法国总统奥朗德将“伊斯兰国”的行为形容为“懦夫”的战争、“由恐怖分子军队实施的战争行为”,依然“坚不可摧”的法国呼唤着“统一和勇气”。

对于“伊斯兰国”的“战争行径”,法国已开始动用最核心的武装力量。目前法国已确认将派出法国海军唯一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戴高乐号去打击“伊斯兰国”。据称,戴高乐号将于1118日从法国启程,于12月中旬到达波斯湾后参与打击“伊斯兰国”。

各国或为“共同敌人”开展合作

经历如此打击,此前对军事打击“伊斯兰国”还各怀心思的西方盟友们或转变态度。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东研究室主任唐志超研究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西方对‘伊斯兰国’的态度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转变,特别是法国。”唐志超指出,“虽然法国从去年至今一直在打击‘伊斯兰国’,但其实目标仍然是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身上。但这一战略未来可能会有所调整。”

当前,法国国内的政策争议也有所抬头,一些保守派的政治家开始攻击奥朗德的政策,认为其既不现实,也没有弹性。“我认为,我们该谦虚一些,并在日内瓦与巴沙尔·阿萨德坐到谈判桌前。”前法国总理阿兰·朱佩(AlainJuppé)表示,“也许我们将能够保存一些颜面。”

“现在,西方国家也都已经尝到了养虎为患的苦头,所以他们对‘伊斯兰国’的认识、态度和打击力度都会有变化。”更重要的是,此前由于乌克兰危机产生龃龉的俄罗斯与西方国家或将找到携手努力的新契机。唐志超表示,巴黎恐怖袭击发生后,“法国乃至欧洲对俄罗斯打击‘伊斯兰国’的力度和认识也会发生变化。因为过去更多是反对俄罗斯的声音,但现在,可能会转向更多的合作。”

为什么“伊斯兰国”的首次袭击目标对准的是巴黎?唐志超称,从反恐环节来看,相比于美国的大城市,以及伦敦和柏林,巴黎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同时,法国在叙利亚乃至整个中东的大动荡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容忽视。事实上,法国始终是叙利亚问题的积极介入者,并坚持“只有巴沙尔下台才能终结这场为期已达4年半的战争”。法国也是第一个加入美国反“伊斯兰国”同盟的国家,给反阿萨德的叙利亚反对派提供了物资支持,包括库尔德战士。20159月,法国战机首次对“伊斯兰国”目标进行攻击,随后法国战机对“伊斯兰国”的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成员训练基地等进行了多次打击。

“在叙利亚冲突的背后,法国的作用有很大的关系。以前叙利亚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也希望复制利比亚模式,实现又一场‘萨科齐式的战争’。”唐志超说:“当时正是法国最早承认了叙利亚的反对派武装,使整个事情越来越大,最后造成了叙利亚难民的出现。”而在“伊斯兰国”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其最重要的时间节点在唐志超看来,正是“奥巴马从伊拉克撤军”,以及“叙利亚战争的爆发”。

唐志超表示:“美国决定撤军,‘阿拉伯之春’、叙利亚战争相继爆发,给‘伊斯兰国’提供了很大的机会;叙利亚武力打击‘伊斯兰国’,但西方国家和地区国家又想利用‘伊斯兰国’来打击巴沙尔政权,这种环境也为‘伊斯兰国’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包澄章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伊斯兰国”崛起的背后,“是西方国家和沙特、土耳其等地区国家为推翻巴沙尔政权,支持地区不同派别的武装组织,造成地区安全局势急转直下。叙利亚危机造成的政治真空为地区极端组织的搅局提供了契机,尤其为实力一度被削弱的‘伊斯兰国’组织前身‘伊拉克伊斯兰国’组织的再次做大提供了天然的训练营;美国和部分地区国家为推翻巴沙尔政权放任地区极端组织的扩张也是这些组织在短时间内迅速兴起的外部原因之一。”

美国态度仍是核心变量

不过,经历此次劫难,西方各国盟友们是否会变得真正“铁板一块”,仍存在不确定性。唐志超认为,“虽然法国派出了核动力航母,但西方各国是否会动用地面部队,是否会彻底改变态度,乃至和巴沙尔合作”,仍有待观察。

显然,作为反“伊斯兰国”同盟的主导者,美国的介入态度尤为重要。“奥巴马对于出动地面部队没有太多的积极性。而奥朗德能否推动奥巴马改变,还很难说。”唐志超说。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