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旭明:“苏伊士运河堵塞的影响几何?”,中国石油石化
发布时间: 2021-03-31 浏览次数: 368

2021330日,上外中东研究所潜旭明副研究员在“中国石油石化”微信公众号上发表评论文章《苏伊士运河堵塞的影响几何?》,全文如下:

苏伊士运河堵塞的影响几何?

323日,一艘长约400米的日本重型货轮长赐号(Ever Given)在苏伊士运河新航道搁浅,造成航道拥堵。经过6天的救援行动,329日苏伊士运河已恢复通航。搁浅事件造成多年来最严重的航运拥堵,运河内超过400艘船被迫排队等待。搁浅事件产生的蝴蝶效应,给全球海运贸易、全球供应链、国际油气价格带来巨大的影响,并对全球油气市场、工业制成品等的供应形成冲击。

搁浅事件对国际海运、供应链的影响

苏伊士运河是全球贸易的关键航道,运河的堵塞可能会对全世界的物流与能源市场造成的影响,每天产生的损失超过百亿美元。在全球通过海路运输的石油中,有大约30%是通过苏伊士运河完成。苏伊士运河停航一天,就有数百万桶石油的运输被延迟。此次搁浅事件将给全球海运贸易、全球供应链、国际油气价格带来巨大的影响。

1)国际航运运费增加

自运河堵塞以来,一些地区的油轮租船费率已经攀升。能拖运100万桶的苏伊士型油轮现在每天的租赁价格约为1.7万美元,是20206月以来最高。过去几天,从中东到亚洲航线的邮轮租用成本已经跳涨了47%

苏伊士运河的关闭使集装箱航运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而油轮、干散货和航空货运可能也会面临一些更高的费率,其中亚洲航运公司将受益最大。由于苏伊士运河堵塞,近日国内对中欧班列的需求量有所提升。

2)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此次事件是对全球供应链又一次打击。运输延误可能会影响到农产品、汽车零部件、工业制成品,以及人们在网上订购的衣服和鞋子到健身器材、电子产品、食品以及全球能源供应等。即使堵塞迅速得到解决,运河的拥堵以及供应链的进一步延误也是不可避免的。

苏伊士运河的替代方案是绕过好望角到达欧洲。这种航线选择将给把货物运送到欧洲的超级油轮增加6000英里的行程和大约30万美元的燃料费用,燃油费几乎与苏伊士运河收取的通行费用相当,整个行程多耗费约15天左右。

3)等待的船只面临海盗登船风险

由于苏伊士运河的临时封锁和堵塞加剧,静态船只显著增加了海盗登船风险,预计红海和亚丁湾的船只将面临更大危险。

搁浅事件对国际油气价格影响有限

暂时的航道拥堵只是会造成石油库存出现浮动,原油供应没有持续性中断。OPECOECD等组织成员目前有大量的石油和成品油库存,而几艘拥有几百万桶石油的油轮不太可能产生持久性影响。近期原油市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需求端。阻塞是暂时的,一旦线路再次畅通,油价将继续面临欧洲疫情对需求冲击的影响。

目前苏伊士运河持续堵塞的潜在影响很小,只存在很小的运输延误。经苏伊士运河最常见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航线是从阿拉伯湾到西北欧,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提供商卡塔尔运往欧洲的天然气产品,基本都要经过该运河。搁浅事件正扰乱全球液化天然气流动,液化天然气价格已经温和上涨。

受此事件影响,国际油价呈较大波动。24日国际油价出现一轮上扬,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和5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上涨5.92%5.95%。但25日油价双双出现回落,大跌3.74%26日,油价再次乐观的大涨,WTI大涨4.12%收于60.97美元/桶,布伦特大涨4.23%收于64.57美元/桶。29日长赐号货轮已经成功脱浅,WTI原油期货上涨0.59美元/桶,结算价报61.56美元/桶;20215月交货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0.41美元/桶,结算价报64.98美元/桶。

目前国际油价多空因素交织,美元走强、欧洲疫情加重引发需求疲软、中东地缘政治、OPEC+会议等因素对国际油价产生巨大的影响。也门胡塞武装325日对沙特阿拉伯阿美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发动了袭击,引发国际油价上涨。OPEC将于41日举行会议,决定5月供应,也将对国际油价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欧洲新的封锁令需求前景恶化,预计OPEC+将大致维持目前较低的供应水平。

苏伊士运河总体影响力下降

苏伊士运河总体影响力下降,苏伊士运河昔日风光不再,苏伊士运河原油枢纽的重要性减弱。全球原油贸易结构调整,已导致波斯湾主要产油国运往西方的原油出口量大幅下降。2020年,在欧佩克+将石油日产量削减1000万桶之后,原油出口量进一步下跌。从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科威特直接流入欧洲和加拿大的原油平均每日仅46万多桶。

此次堵塞对国际油气价格影响有限,欧洲疫情出现反弹,导致对原油需求减少,原油需求端的担忧抵消了供应端的利好。疫情期间,全球原油储备大增,目前仍远高于正常水平,这也减小了搁浅事件的影响。截至今年1月底,欧洲原油库存同比增加1700万桶(约增加了5%),成品油库存总量同比增加3700万桶(约增加了6.5%)

除了苏伊士运河,各国的石油运输其实还有其它替代路线。从欧洲(北海)运往亚洲的大油轮往往绕过苏伊士运河,经好望角将原油运往中国,所以苏伊士运河堵塞并不会给原油供应带来很大的影响。

苏麦德输油管道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和埃及共同所有,这条管道每天能够将250万桶原油从红海穿过埃及运送至地中海。

俄罗斯能源部以此为契机,大力宣传北海航线是在欧洲和亚洲之间运输货物的最佳方式。随着全球变暖,北极水域远离俄罗斯的冰封时间越来越长,这种替代方案越来越有可行性。去年,通过这条路线的运输总量为3300万吨,其中包括18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预计到2024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每年8000万吨。

一带一路中欧班列也成为替代方案的有力竞争者。中欧班列凭借其时效快、全天候、分段运输的优势,逐渐成为当前国际物流陆路运输的黄金通道。中欧班列运行十年来,线路已增至73条,其中的义新欧是全国运行线路最长、途经国家最多、满载率最高的班列。2020年全年中欧班列开行12406列,同比增长50%,首次突破万列大关。今年前两个月,长三角中欧班列开行越发火爆,累计开行523列、发运5万多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27%125%。中欧班列确实能缓解一部分压力,让中国的进出口商有更多的选择,以克服苏伊士运河塞船的拖累和不利影响。

此外,航空货运凭借速度和运输品质深受欢迎,航空货运曾在全球抗击疫情期间为运送关键物资、稳定供应链托底。我国航空货运主要参与者主要分为两个阵营,一是中国邮政及国有航空公司的货运转型,二是各大民营快递公司自建航空运力。后者机制灵活,发展速度比其他国家的物流公司要快。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微信公众号

(本文观点仅为作者或被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研究机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