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松研究员就美国撤军阿富汗接受《南方日报》采访
发布时间: 2021-07-18 浏览次数: 116

2021718日,上外中东研究所钮松研究员就美国撤军阿富汗接受《南方日报》采访(见《南方日报》2021718日第A04),全文如下:

美国急甩“包袱”,坑苦了阿富汗

“美军在阿富汗不是搞‘国家建设’的。”“阿富汗人民有责任决定自己国家的未来以及如何管理国家。”……美国总统拜登为仓促从阿富汗撤军做出此番“辩解”令舆论哗然。美国及北约部队以“挽救生命”为由撤离阿富汗,生活在当地的平民却遭受着近在咫尺的暴力威胁,部分战斗甚至在“平民家中”进行……

当地时间713日,美国中央司令部发表声明称,美军从阿富汗撤军的工作已完成95%以上。在外国军队从阿富汗撤离的同时,阿富汗部队正与塔利班发生激战。战火蔓延至边境地区,造成大量阿富汗军民跨越边界逃向邻国,引发周边国家对地区局势的普遍担忧。

美国和北约国家甩包袱式从阿富汗撤军,既让阿富汗和平进程继续成为难解的遗留问题,也给地区局势带来动荡。专家指出,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彼此敌视、矛盾尖锐,和平谈判恐将困难重重。阿富汗问题的解决需要国际社会各方共同出力,避免该国和周边地区发生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战火烧到边境周边国家严阵以待

综合路透社等报道,最近几周,塔利班夺取了阿富汗边境的多个关键过境点。15日,在塔利班短暂攻占该国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的重要口岸斯平布尔达克后,阿富汗安全部队重新控制该地。次日,双方继续发生交火,阿富汗警方发言人16日称,阿富汗部队正与躲在平民家中的塔利班武装战斗。

联合国难民署13日指出,自今年1月以来,不安全和暴力因素导致约27万阿富汗人流离失所,人口总数超350万。如不能在阿富汗达成和平协议并遏制目前的暴力,将导致该国进一步出现流离失所的现象,并殃及邻国和其他地区。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在大量难民涌入周边国家的同时,数以千计的阿富汗军人正越过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伊朗的边界,向邻国申请庇护。在此背景下,几乎所有阿富汗邻国都加强了靠近阿富汗边境地区的安全措施或边防力量。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叙利亚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晋分析,阿富汗军人逃亡他国,加剧了在边界地区发生武装冲突的风险,也可能导致周边国家在与阿富汗不同势力处理边境口岸等问题时产生外交立场上的冲突,给地区局势带来更多风险和不确定性。

局势越发动荡甩包袱式撤离难逃追责

根据美国白宫制定的时间表,美军将在831日前完成从阿富汗撤军。白宫发言人普萨基称,美国达到了发动阿富汗战争时想要达到的目的,但不会在完成撤军后庆祝任务达成,这是一场未取得军事胜利的战争。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7日报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接受采访时表示,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所有人都明白,美国在阿富汗的任务实际上失败了。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楚楚表示,美国对阿富汗狂轰滥炸后实施民主改造,不仅未能消除恐怖主义威胁,反而加剧了当地的族群冲突与部落矛盾,引发该国局势的进一步混乱。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美国选择撤军阿富汗的严峻后果正逐步显现。美国政府自身对阿富汗不断恶化的安全形势、撤军进度及撤军对美国长期战略造成的诸多影响,担忧也正日益加剧。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钮松指出,美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霸权行径严重破坏了阿富汗的政治生态,恶化了地区形势。阿富汗战争因美国而起,在没有有效促进阿富汗国内政治和解的前提下美国又选择撤军,这会给阿富汗和周边国家都带来严重灾难。

全面内战逼近和平谈判困难重重

德新社报道,阿富汗及塔利班方面称,双方高级代表将于当地时间717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和平谈判。报道指出,阿富汗和谈于20209月启动,但迄今几乎毫无进展。

塔利班9日表示,目前控制阿富汗85%的领土。阿富汗政府日前则发起全国动员号召各地组建民兵组织,并简化招兵程序号召年轻人积极加入武装部队,抗击塔利班。

钮松分析,塔利班拥有政权化经验,目标是重新建立阿富汗全国政权。塔利班与阿富汗政府军的对抗并不意味着阿富汗局势正在走向崩溃,但阿富汗内战的扩大化会给盘踞于该国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提供扩张的空间并向邻国渗透,严重影响周边国家总体安全形势。

王晋指出,历史上,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互相不承认合法性,彼此的敌视态度又因美国的刻意塑造而进一步恶化。2020年,美国为从阿富汗撤军,撇开阿富汗政府并单独与塔利班签署结束阿富汗战争的和平协议,并未对缓解敌视态度产生积极效果。此次想让双方实现诚心诚意对话仍需国际社会各方做更多努力。

钮松指出,阿富汗的和平进程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解决阿富汗问题应秉持阿人主导,阿人所有原则,尽力避免阿富汗陷入混战从而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对美军撤离后阿富汗局势的走势及其可能的外溢效应作出预判并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

来源:南方日报

(本文观点仅为作者或被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研究机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