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是中国与埃及建交60周年。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开启外交关系60年之际,中国政府发布了首份《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习近平主席先后访问中东三国,并在阿盟总部发表演讲,为新时期中国发展与中东国家关系确立行动理念(和平、创新、引领、治理、交融)和角色定位(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发展的推动者、中东工业化的助推者、中东稳定的支持者、中东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此外,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为中国深化与中东国家的各领域合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但在中东地区大国博弈加剧、地区秩序深入调整、热点问题频发的背景下,中国在建设性参与中东地区治理、在中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仍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
为纪念中国与埃及建交60周年,全面认识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历史发展、现状与趋势,并为中国中东外交提供智力支持,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阿拉伯世界研究》编辑部于2016年5月27日举办了“纪念中埃建交60周年暨中国与中东关系”学术研讨会。来自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所、上海社科院西亚北非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等单位的4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共分两个单元,分别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朱威烈教授和孙德刚研究员主持。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中国与中东:双边关系与地区治理”。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所余建华研究员、上海社科院西亚北非研究中心主任王健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教授、上海社科院西亚北非研究中心秘书长王震副研究员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研究员分别做了发言,主要就中埃关系、中以关系、中阿关系和中国参与中东国家港口建设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地区热点问题走势对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影响”。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李伟建研究员、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所赵建明副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所汪波教授和丁俊教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金良祥博士以及上外中东研究所智库理事、高级编辑唐见端分别就地区热点问题与中国外交、伊朗核问题、人文交流、叙利亚问题、中国在中东的作用等议题展开讨论。
会议总结部分由孙德刚研究员主持,刘中民教授和朱威烈教授先后作总结发言。
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教授强调了加强中东研究应注意的四个问题:一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国际问题研究要善于回顾历史、总结历史、反思历史;二是知识更新和理论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议题,迫切需要学者通过知识更新和理论创新进行破解;三是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的转化,以及高水平政策研究的必要性,要避免政策研究的庸俗化;四是建立学术共同体的重要性,应遵循从本单位、本地区到国内再到国际学术共同体的建设路径。朱威烈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提出了三点看法:一是学界和政界应调整相互关系,官员和学者都要适应当前中国外交的深刻变化;二是学者要有政策自信。要了解中国国情,要熟悉中国政府对中东政策的表述,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有关中国中东外交的讲话和出台的文件;三是希望上海地区中东研究学界形成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共生关系。
■媒体报道
人民网:纪念中埃建交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文汇报:中埃建交60年研讨会在沪召开
澎湃新闻网报道汪波教授学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