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民教授就伊核谈判接受《浙江日报》新媒体客户端“天目新闻”专访
发布时间: 2022-03-18 浏览次数: 252

2022318日,上外中东研究所刘中民教授就伊核谈判接受《浙江日报》新媒体客户端“天目新闻”专访,全文如下:

缓和消息不断!伊核谈判有望再度重启?权威专家的详解来了

英国还钱、伊朗放人、俄罗斯得到美国“书面保证”,甚至有消息传出美国正在考虑将伊斯兰革命卫队移出恐怖组织黑名单……

进行了11个月、已经跨入最后阶段的伊核协议维也纳谈判于一周前(311日)被叫停。但鉴于近来各方之间一系列缓和的举动和积极表态,外界纷纷猜测,美国和伊朗仍有较强动力重启谈判,协议最终达成的希望依旧很大。

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相关方于去年1227日在维也纳启动了第八轮谈判。早在228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提卜扎德就表示,各方已在伊核协议相关方谈判中共同起草了“98%以上的协议草案。眼下,重启谈判和达成协议更是来到了临门一脚的重要时刻。

如果伊核协议达成,美伊关系就会走向正常化吗?如何保证美国不再单方面退出?俄乌冲突对伊核协议又有什么影响?天目新闻记者专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刘中民,解读伊核协议的最新细节。

“搅局者”俄罗斯?俄乌冲突持续对伊核谈判影响几何?

作为伊核协议签署方之一的俄罗斯于35日提出新要求:美国提供书面承诺,确保在美国取消对伊朗制裁后,俄罗斯与伊朗的贸易不会受西方对俄制裁影响。该要求遭到美国当场拒绝。由于这一外部因素,伊核协议维也纳谈判于311日被叫停。

但仅仅10天之后,315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就在与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会晤后表示,莫斯科已获得华盛顿的书面保证,承诺因俄罗斯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而对俄实施的制裁不会影响俄伊在核领域的合作,包括布什尔核电站。拉夫罗夫还驳斥了俄罗斯搅局伊核谈判的说法。伊朗方面也是力挺这一说法,并表示现在在美方手中。

美国的“书面保证”意味着什么?是美方在这方面的态度软化了?刘中民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美国的‘书面保证’并不能充分说明其在战略上有根本性的变化。更多的可能是由于现在美国受到俄乌冲突和国际舆论两方面压力,在伊核协议接近达成的情况下,他不愿意因为对俄罗斯的制裁问题把协议搅黄了。”刘中民说,“单单这一份书面承诺,真的能够给伊核协议上保险,后边美俄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就消失了?我觉得很难。”

刘中民认为,眼下的国际关系里,美国的外交行为是否可信,是伊核协议谈判中的本质问题。“美国签了约,都能够退约。那这种书面保障的可信度,以及对美国行为的制约力,十分值得商榷。美国更多是在和乌克兰危机做一个协调。”

目前,俄乌冲突进入了一个相对僵持的状态,几轮谈判下来,俄乌之间的确有和谈成功的迹象。刘中民认为,如果乌克兰危机逐步缓解,那对伊核协议的达成是有利的;反过来乌克兰危机恶化的话,对伊核协议落成会有消极影响。

如何保证美国不退约恐成协议难题

在撕毁协议、退出约定方面,美国是有前科的,除了上文提到的对美国“书面保证”的忧虑。回顾整个伊核协议的谈判过程,美国也是先“翻脸”的那一方。

20157月,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伊核协议。但是,美国始终未按协议内容全面取消对伊朗的制裁,20185月,在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后,更是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随后重启并新增一系列对伊制裁。伊方一直认为,伊核协议中止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的退约行为,伊朗中止履约是美国此举的结果。

2021年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为服务其中东收缩战略,以及重建被特朗普政府透支的国际信誉,表示将为恢复伊核协议作出努力。同年4月,伊核协议相关方开始在维也纳举行谈判,讨论美伊两国恢复履约问题。

刘中民认为,如果谈判重启,伊核协议想要真正落成,还面临着这些问题,包括:如何明晰美国应取消的对伊朗的各类制裁;如何使伊朗重新履行伊核协议规定的义务;以色列、沙特等美国盟友以未能对伊朗导弹能力进行限制为由反对伊核协议等等。

其中,最难、最重要的是如何保证美国重新履约并不再退出伊核协议,这是谈判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刘中民认为,鉴于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教训,特别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霸凌行为,以及美国国内两党政治极化导致的政策缺乏连续性,伊朗要求美国做出“不退约承诺”,并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约束。因此,重启伊核协议必须先制定和规范美国的履约义务,其次才是伊朗重新履行伊核协议义务。

伊核协议难解伊核难题症结仍在美伊之间

在刘中民看来,如果谈判重启,谈判最终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美国和伊朗是否有战略决断力并展现足够的政治智慧。但是即使各方能够达成协议,持续20多年的伊核问题本身及其背后美国与伊朗40余年的长期对抗,还有与之相关的大国博弈和中东地区矛盾等,恐怕也不会因此而彻底消解。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伊之间长期对抗的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了两国之间的症结,不会因为这次伊核协定达成而彻底缓解。

从伊朗方面看,反美、反西方、反以色列是伊朗伊斯兰革命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伊朗伊斯兰政权的政治合法性。从美国方面看,美国在政治上长期寻求颠覆伊朗伊斯兰政权,在经济上长期制裁导致伊朗经济深陷困境,在军事上不断威慑使伊朗的不安全感不断加剧,都助长了伊朗长期奉行反美主义。

自伊核问题产生以来,美国和伊朗国内政治的变化,尤其双方政府更替导致彼此在伊核问题尤其是伊核协议谈判上的节奏难以合拍,是导致伊核协议不断陷入困境的国内政治根源。

在刘中民看来,自伊核问题产生以来,美国经历了小布什政府(2001~2009)、奥巴马政府(2009~2017)、特朗普政府(2017~2021),直到当前的拜登政府,相应的美国伊核问题政策经历了强硬缓和强硬有限缓和的变化。同时期伊朗经历了哈塔米政府(1997~2005)、内贾德政府(2005~2013)、鲁哈尼政府(2013~2021),以及现在的莱希政府,伊朗在伊核和对美政策上经历了缓和强硬缓和的变化。

可以看出,双方“缓和对缓和”政策的交集时期十分短暂,双方关系在对方发生政权更替后走向更加紧张的对抗,似乎已成为美伊关系的铁律。这也是人们担心美国日后退出协议的原因之一。

最后,刘中民总结道,美伊对重启伊核协议的需求均十分强烈,这大大提高了重启谈判的可能性,甚至是协议达成的可能性。但是,除非美伊实现真正的和解,放弃意识形态斗争和地缘政治对抗,共筑建设性的双边关系,否则海湾和中东的安全困境将没有可能化解。

来源:天目新闻

(本文观点仅为作者或被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研究机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