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3日,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教授就叙利亚局势、美俄博弈等问题接受上海观察网采访,全文如下
深度 | 阿勒颇战事终结,谁是最大赢家?
综合外媒报道,叙利亚军方22日晚宣布,叙政府军已完全收复阿勒颇,剩余反政府武装已全部撤出。长达4年多的阿勒颇战事就此落幕,标志着叙利亚局势走到一个重要节点和转折。
战略收益几何
虽说战争没有赢家,但是若放在地区利益博弈的视野下来看,阿勒颇战事显然胜负已分,哪怕只是阶段性的胜负。
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无疑是最大受益者。“这是2011年遭遇政权颠覆危机以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取得的最大胜利。”英国广播公司(BBC)如是评论。
先从战果来看,据法新社称,收复阿勒颇后,叙利亚政府已将五座大城市收入囊中:阿勒颇、霍尔姆斯、哈马、大马士革、拉塔基亚。其中,阿勒颇最为关键。阿勒颇是叙利亚最大城市,也是叙利亚的工商业中心,拿下阿勒颇可为叙利亚日后重建获取经济资源。与此同时,阿勒颇地处叙利亚西北部,对南部的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形成拱卫,控制阿勒颇意味着大马士革的安全获得有力保障。
再从战略收益来看,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表示,收复阿勒颇意味着巴沙尔政府与反对派的力量对比被彻底逆转,反对派要在军事上颠覆巴沙尔政权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对巴沙尔而言,则加强了政权稳固性,为下一步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拿到更多的谈判筹码。法新社评论道,凭借铁的意志,和俄罗斯、伊朗等盟友的协助,巴沙尔·阿萨德足以蔑视那些期望他倒台的力量。
也许,最关键的意义还在于,威胁巴沙尔政权存亡的“引信”已被拆除。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李伟建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时说,原先作为西方与俄博弈焦点的巴沙尔去留问题现在已不成问题。因为现在战略优势和主动权已在俄罗斯及巴沙尔政府这边,西方相反处于劣势和被动。
巴沙尔政权背后的最大奥援俄罗斯无疑也是赢家。阿勒颇或许不是俄罗斯中东大棋盘上的重要一子,但鉴于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的战略支点,而阿勒颇战役是关系叙利亚局势未来走向的一场关键之战,因此,无论如何,这场战争,俄罗斯输不起,也不能输。
如今,巴沙尔政府完全收复阿勒颇,将使俄罗斯自去年9月介入叙利亚局势以来的一切投入和努力都没有白费,“这是俄罗斯取得的重大成果”,刘中民说。既保住了巴沙尔政权,维护了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又在与美国的激烈角逐中抢占上风,大大提升俄罗斯在中东的战略存在和话语权。
此外,俄罗斯还顺带练了兵,试了武器,秀了肌肉,在俄目前陷入经济困境的情况下,大大鼓舞了国内士气。俄罗斯总统普京22日在国防部部务扩大会议上说,俄军在叙利亚成功证明自己的能力,也向武器采购商显示了武器的性能。俄防长绍伊古在会上说,在叙作战的俄军使用了162种现代武器,非常有效。
力量对比逆转
另外不能遗漏的受益者还有伊朗。在叙利亚冲突中,伊朗的角色鲜被提及,但是伊朗并没有少出力,它也派出军事顾问和战斗人员。据法新社报道,在叙政府军收复阿勒颇后,一向低调的德黑兰突然热烈庆祝起来,报道称阿勒颇之战的胜利将让伊朗获得回报。
首先就是获得安全保障。德黑兰大学政治学教授伊扎迪表示,支持巴沙尔政权对伊朗来说是一种自我防御。如果叙利亚政府分裂或垮台,接着伊朗也可能会步其后尘,伊朗未来可能会面对一个亲以色列的叙利亚政府,或者直面“伊斯兰国”(IS)的威胁,或者陷入利比亚式的泥潭,这对伊朗来说都不是好的选项。
此外,德黑兰未来可能要面对一个对伊朗强硬的美国新总统,赢得阿勒颇也是向特朗普显示其不容小觑的能量。
“阿勒颇的解放强化了伊朗在中东的政治存在。美国新总统必须接受这一事实,伊朗是中东地区具有领导力的大国。”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首席外交政策顾问叶海亚·萨法维说。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东分析师阿兰姆·内古齐安认为,伊朗无法改变作为一个什叶派大国被逊尼派国家环绕的现实,但是阿勒颇之战将使伊朗在日后各种谈判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最后,俄伊叙联盟在阿勒颇之战中得到整固。在叙军方宣布收复前,叙利亚阿拉伯通讯社援引巴沙尔的话称,阿勒颇的解放不仅仅是叙利亚的胜利,也是那些真正为反恐做出贡献的国家的胜利,比如俄罗斯和伊朗。分析人士指出,俄伊叙加强联盟意味着未来在化解叙利亚危机中,相比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俄方阵营或将成为更具主动性的重要调停者。此前,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三国外长已同意作为叙政府与反对派和解的“担保人”。
有赢家自然就有输家。叙利亚反对派无疑首当其冲。法新社表示,叙利亚冲突始于2011年反对派的反政府抗议,之后滑向内战。在近6年的冲突中,输掉阿勒颇是对叙利亚反对派一次最沉重的打击。与此同时,反对派的幕后支持者沙特、卡塔尔和部分西方国家也遭遇重大挫败。
“不管叙利亚未来局势如何走,叙利亚政府军完全收复阿勒颇都具有决定性意义,那就是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逆转,无论是在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之间,还是在美国西方阵营与俄方联盟之间。现在,主动权已转到俄方及叙政府手中。”李伟建说。
乱局远未结束
虽然阿勒颇战事落幕标志着叙利亚局势迎来重要拐点,但是,分析人士指出,已持续近6年的叙利亚乱局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首先,内外各路势力依然“逐鹿”叙利亚,给未来局势增添不确定性。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目前,有五股势力活跃在叙利亚境内:叙利亚政府军、叙利亚反对派、其他反对派武装(比如“征服军”,它是“努斯拉阵线”的盟友)、库尔德武装、IS。此外,土耳其也在叙境内对IS及库尔德控制区发动攻势。而叙利亚反对派的“外援”也未必会收手。卡塔尔外交大臣阿卜杜拉赫曼就放言,“叙利亚内战不会就此结束”,除非巴沙尔政府接受“改革建议”,否则叙利亚内战仍将持续。
其次,叙利亚安全形势仍将堪忧。李伟建认为,残留的反对派武装依然占据叙部分土地,一些极端反对派恐怕不会甘心认输,很可能会转移至地下,与IS、“基地”组织等恐怖组织合流。BBC则称,许多分析人士预计,特朗普上台后,叙反对派与美国新政府的关系恐将变得不确定,即使是温和反对派也可能被迫投靠更多伊斯兰极端派别。许多撤离的反对派武装人员还可能会逃到伊德利卜省的城市中混迹难民营,或藏身阿勒颇的西南部。未来,爆炸、暗杀等恐怖暴力事件可能会轮番上演。
第三,外围的政治博弈也将更为激烈复杂。刘中民表示,美西与俄罗斯之间在政治外交层面上的角力会进入僵持状态,尤其在联合国框架下的斗争将更趋复杂。目前,阿勒颇战事虽结束,但是在联合国却“刀光剑影”:先是西方提出的阿勒颇人道主义灾难的决议在安理会被俄中否决,随后联合国大会又通过对叙利亚战争的问责机制,但是接着叙利亚驻联合国大使就曝光被叙利亚抓到的美国、沙特、以色列等国间谍。刘中民指出,需要注意的是,人道主义已被政治化、工具化,在叙利亚问题上,西方以后会继续打“人道牌”作为博弈手段。
此外,无论是阿勒颇还是叙利亚其他地区还面临解决人道主义危机及重建问题。CNN援引联合国数据显示,自2011年爆发叙利亚危机至今,已造成近40万人死于冲突,480万人沦为难民。BBC指出,从长期来说,国家和城市重建问题将是叙利亚的一大挑战。由于一些地方还在持续冲突,多年战乱导致死伤惨重、人口锐减,同时,叙利亚还面临制裁,在一无财力二无人力的情况下要完成重建任务将极其艰难。
总之,阿勒颇战事虽告一段落,但是围绕叙利亚未来的斗争仍将继续,而且可能更激烈。
来源:上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