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刚:“阿勒颇战火渐息 叙利亚何去何从”,《新民晚报》
发布时间: 2017-01-02 浏览次数: 332

201712日,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研究员在《新民晚报》发表评论文章《阿勒颇战火渐息 叙利亚何去何从》(见《新民晚报》201712日第B8),全文如下:

阿勒颇战火渐息 叙利亚何去何从

1222日,叙利亚军方宣布,政府军完全收复阿勒颇。这次收复,是自20125月来政府军首次全面控制这一长期被反政府武装占领的地区。至此,叙利亚五大城市均由叙利亚政府控制。1229日,叙军方宣布,实现全国停火,停火协议从30日起生效。那么,为什么阿勒颇战事会如此激烈,持续时间那么久?接下来叙利亚局势将如何发展?在解决叙利亚危机中中国发挥了什么作用?本版编辑特请专家做详细解读。

地处叙利亚十字路口 各方势力绞力阿勒颇

问:阿勒颇战事为何持续那么长时间?背后主要是什么力量在角力?

答:对于叙利亚政府来说,阿勒颇之战的意义不亚于二战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阿勒颇曾是叙第一大城市,人口300多万。如果说叙利亚处于中东的十字路口,阿勒颇则处在叙利亚的十字路口。

阿勒颇收复战开始前,叙利亚呈“一分为四”的割据局面。南部由政府军控制,支持者是俄罗斯、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西北部由叙利亚自由军、土库曼旅和“征服阵线”(原“支持阵线”)控制,支持者是土耳其、沙特、卡塔尔和西方;东北部是库尔德人民保卫军(YPG),支持者是美国、欧盟、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东部是“伊斯兰国”组织,其暗中获得极端势力的资金、人力和军火支持。阿勒颇处于上述力量争夺的最前线。

阿勒颇战事如此艰难,与各方斗争意志有很大关系。叙利亚总统巴沙尔被逼到了墙角,认为只有破釜沉舟拿下阿勒颇才能保全自己,也才能避免叙利亚像伊拉克和利比亚那样成为“一盘散沙”。

叙利亚反对派也看重阿勒颇的战略位置。自由军一直寄希望于完全控制阿勒颇,与首都大马士革的政府军形成南北分庭抗礼的局面。外部势力的介入更使阿勒颇火上浇油。在长达五年的拉锯战中,叙利亚政府军、自由军、“征服阵线”、库尔德民主联盟党(PYD)和“伊斯兰国”组织等占领了阿勒颇部分街区,外部大国有的出资,有的出军火,有的派出军事顾问,有的亲自上阵。这场代理人战争导致100多万阿勒颇平民流离失所。

政府军短期内难完胜 叙利亚内战远未结束

问:阿勒颇战事平息,是不是意味着叙利亚内战接近结束?接下来叙利亚局势将如何发展?

答:20169月开始,巴沙尔政府在俄罗斯、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支持下开始由守转攻,由南向北,不仅巩固了首都周边的安全环境,而且夺回阿勒颇,至此大马士革、霍姆斯、哈马、阿勒颇、拉塔基亚等五座主要城市,以及塔尔图斯周边海岸均在政府军控制之下。巴沙尔巩固了政权,提振了信心;叙反对派则进一步分化,由攻转守。

目前,叙利亚政府军约18万人,加上亲政府的国防力量(NDF)、复兴党旅和安全部队,约30万人;政府军还得到了盟友的慷慨支持,包括黎巴嫩真主党约8000人,俄罗斯约5000人,伊朗3000-5000人,总计32万人,在人数上占据优势。

在反对派当中,叙利亚自由军约5万人(含土耳其支持的土库曼旅),“征服阵线”1.3万人,“伊斯兰国”组织约2万人,库尔德武装——人民保卫军6万人,这些武装派别得到了土耳其、海湾国家、以色列和西方国家的支持,但内斗严重。

2015年俄罗斯出兵叙利亚之前,政府军控制的国土不足全国的1/5;阿勒颇战役结束后,其控制的国土扩大至40%,人口占全国的75%。但是叙利亚自由军、“征服阵线”、“伊斯兰国”组织和库尔德人民保卫军主力仍在,控制着全国60%的国土。

目前叙利亚局势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在叙利亚政府军夺回阿勒颇后,美、俄、土耳其、伊朗、沙特和卡塔尔等国的政策是否会作出调整,仍有待观察。无论未来叙利亚政府北上收复库尔德人占领的地盘,还是东进打击“伊斯兰国”组织,抑或向西清缴叙利亚自由军和“征服阵线”,短期内都难以在战略上消灭对手、实现国家统一,叙利亚内战远未结束。

在各种力量难以被消灭的背景下,交战各方停火、重启日内瓦会谈、建立包容性的政府无疑是最佳选择。鉴于叙利亚政府军在战场上取得的优势、俄土关系的改善和特朗普上台后美俄可能开展的合作,叙利亚危机的政治解决再次出现一线希望。西方、海合会国家和土耳其之前主张,巴沙尔必须被排除在政治谈判进程之外,现在看来已经不太现实。

俄土携手促进叙停火 协议执行仍是未知数

问:俄罗斯和土耳其能否达成叙利亚全面停火协议?

答:迄今,安理会就叙利亚政治和解通过两份重要决议。20151218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254号决议,支持在6个月内启动由叙利亚人主导的政治进程,在18个月内根据新宪法举行自由公正选举;2016226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268号决议,要求叙利亚交战各方于227日起全面停火。

然而,五年来,叙利亚政治谈判进程屡屡受挫。俄罗斯、伊朗、真主党和叙利亚政府形成了一大集团,西方大国、土耳其、沙特、卡塔尔与叙利亚自由军形成了另一大集团。同时,西方支持叙利亚库尔德民主联盟党,而土耳其反对;美国一度支持所谓的温和派“征服阵线”,但叙利亚自由军却认为这是个“基地”组织的分支机构;各方均反对“伊斯兰国”组织,但往往又利用该组织打击异己,导致叙利亚危机复杂化。

联合国一直欢迎各方直接对话消除矛盾、凝聚共识。如20135月美俄就叙利亚危机达成共识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与叙利亚问题特使卜拉希米发表声明,表示赞赏。20161220日,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就叙利亚问题在莫斯科举行三国“外长+防长”会议。联合国对此次会谈取得的成果予以肯定,一是因为土耳其同俄罗斯和伊朗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长期对立,此次三国能够直接举行谈判,有助于叙利亚危机的政治解决;二是因为三方一致呼吁遵守联合国安理会2254号决议的精神,把联合国放在叙利亚危机解决的中心位置;三是决议强调尊重叙利亚的主权、领土完整和统一,主张联合反恐,这与联合国的立场一致。

叙利亚危机爆发初期,美俄是叙利亚政治和谈进程的主导国家。然而,奥巴马政府在叙利亚问题上奉行超脱政策,不愿意派出地面部队;20159月俄罗斯向叙利亚派出地面部队,强化在塔尔图斯和赫梅明军事基地部署,影响力上升;20168月,土耳其实施“幼发拉底盾牌”军事行动,在叙北部90公里范围内建立了安全区,意味着叙利亚危机解决的主导国已经从美俄转向了土俄。1228,土耳其和俄罗斯就叙利亚全国范围内停火达成协议,政府军和反对派声明将遵守停火决议,为重启政治谈判再次打开了机会窗口。但是,叙政府重申打击“伊斯兰国”和“征服阵线”不在停火范围内;政府军、反对派和外部大国能否认真执行停火协议,仍是未知数。

坚持原则又积极斡旋中国成为和平推动者

问:中国在平息叙利亚危机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答:中国不是叙利亚战争的冲突方,而是叙利亚和平的推动者。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在安理会投了5次反对票和2次赞成票,体现出中国外交原则的坚定性。第一,中国坚持叙利亚问题通过和平与对话手段解决,反对任何一方使用武力;第二,中国坚持叙利亚的未来应由叙利亚人民自主决定,反对外部势力将人道主义问题政治化;第三,中国坚持由联合国发挥斡旋主渠道作用,反对任何一方垄断事务。

首先,在战略上,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在反对西方以人道主义危机为由推行政权更迭这一点上,中国和俄罗斯立场一致,两国在安理会和其他国际舞台与西方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但是中俄的叙利亚政策也存在差别:俄罗斯在叙利亚拥有军事基地和战略利益,甚至亲自出兵帮助叙政府解围;中国主张劝和促谈,从未卷入叙利亚的代理人战争。

其次,在外交上,中国积极参与政治斡旋。2014-2016年,中国政府多次邀请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代表来华,就尽早启动和谈、停火止暴、合力反恐、人道救援和经济重建等提议展开磋商。

最后,在人道主义援助上,中国为难民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当前全球难民总人数达6530万,其中中东难民超过了1500万。201510月,商务部援外司宣布,为帮助叙利亚及其周边受难民潮影响的国家应对危机,中国政府决定向叙利亚、约旦、黎巴嫩等国提供价值1亿元人民币援助,受到一致好评。截至2016年初,中国已通过多个渠道,分9批次向叙利亚及地区国家提供了总计6.85亿元人民币人道援助,用实际行动促进叙利亚危机的政治解决。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