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上海中东学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 2017-06-12 浏览次数: 752

2017610日,“第一届上海中东学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成功召开。本届论坛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中国中东学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西亚北非研究中心、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和上海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论坛主题为“区域国别研究视角下的中国与中东关系”。来自外交部、高校、科研机构、媒体、企业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外交官、媒体人士和企业代表出席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教授主持。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冯庆华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当前中东局势复杂多变,中东国家内部权力结构、地区格局和大国中东政策面临深刻变化,有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从“区域国别研究”的视角探讨中国与中东关系,对深入认识中东地区形势以及中国更好地在中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参与中东治理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中东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研究员代表中国中东学会致辞。杨光指出,当前中国的中东研究队伍正在逐渐壮大,几乎涵盖哲学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中国的中东研究需要在夯实基础研究和对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适应新形势下学科发展需求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中国前驻沙特大使李成文代表外交部亚非司邓励司长致辞,期待中国中东学界为实现中国与中东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和中国中东外交的实践等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吴思科就“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中国与中东合作发表开幕式演讲,指出共同的发展诉求、产业结构的互补性、良好的政策沟通为中国与中东国家开展良好合作奠定了基础。

中国前驻卡塔尔大使高有祯就卡塔尔及中卡关系发表开幕式演讲,通过对近期卡塔尔断交事件的分析,强调国别研究对理解重大突发事件和研判事件趋势的重要意义,指出中国和卡塔尔关系基于相互尊重的立场,一直以来发展良好,两国都具有扩大合作的需求和条件。

主旨演讲环节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智库主任、中国中东学会顾问朱威烈教授主持。

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中国前驻沙特大使李成文在主旨演讲中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战略合作的新内涵,具体体现在“合作共赢和发展是根本出路”的理念传播、发展模式的互鉴、互通的需求互补三个方面,指出实现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务实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夯实民间交往是未来中阿开展战略合作的重点方向。李成文大使认为,本届上海中东学论坛的召开是中国中东学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将对建设中国的中东学、丰富中阿关系内涵发挥积极作用。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王铁铮在主旨演讲中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中东国别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创新,提出未来中东研究需要注重中东国别史研究的全面性、地区主要国家和重大事件的专题研究、中东区域的综合与比较研究。

云南大学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肖宪在主旨演讲中从能源、经贸、教育和人文交流等角度介绍了沙特与中国关系的历史、现状及趋势,强调中沙之间没有历史矛盾和冲突,中沙关系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第三方。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张宏在主旨演讲中从军事、外交、经贸、文化和教育等角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和埃及关系的发展及演变。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李伟建在主旨演讲中阐述了“一带一路”与中国在中东地区的话语构建问题,指出前中国在中东地区推进“一带一路”时需要改变观念、创新思路,直面地区新老问题,同时要注重从话语层面将“一带一路”从学者精英的认知转化为整个社会的共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助理、国际关系室主任王林聪研究员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中东国家转型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社会转型和民族、国家相互交织,转型不平衡,转型目标模糊和具有不确定性;中东国家转型的困境体现在转型的内外动力不足,社会整合总体而言不成功。

本届论坛设四个分论坛,80位专家学者在分论坛就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第一分论坛,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王铁铮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中东研究室主任唐志超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王有勇教授先后主持了三个议程的研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西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民日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单位的19位专家学者围绕中东区域与国别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东国家经济与社会转型以及土耳其内政外交三大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第二分论坛,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吴思科,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张宏,新华社中东总分社原社长、总编辑、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毅宏先后主持了三个议程的研讨。来自西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单位的16位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中国与中东合作、美国与俄罗斯的中东政策以及中东恐怖主义的新发展三大议题进行了充分且热烈的研讨。

在第三分论坛,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云南大学肖宪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余建华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助理、国际关系室主任王林聪研究员先后主持了三个议程的研讨。来自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新华社、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国家游戏动漫振兴基地、博联社、西安交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湘潭大学等单位的16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机遇和挑战、中东地区格局的演变、中东地区危机、冲突与合作三大议题展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在第四分论坛,光明日报国际部副主任余晓葵、中国前驻卡塔尔大使高有祯、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院长程彤教授先后主持了三个议程的研讨。来自宁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郑州大学、中央编译局等单位的17位专家学者围绕伊朗内政与外交、中东地缘政治的影响因素、北非国家内政与外交三大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论坛闭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研究员主持。

内蒙古民族大学世界史研究所副所长王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毕健康研究员、博联社总裁马晓霖、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副院长冯璐璐教授先后对四个分论坛的发言进行了总结。

中国中东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研究员在会议总结中提出,今天中东研究的内涵已发生变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东学需要从学科建设和智库建设两方面同时推进,注重人才培养、平台创设、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信息沟通。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教授在发言总结中提出,中国的中东研究需要加强理论意识和方法论意识,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研究,未来中国的中东研究机构应采取差异化竞争和协同合作并进的发展路径。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博士在论坛闭幕式致辞中指出,提升区域国别人才培养水平,深化区域国别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区域国别研究与教学的体制机制,已成为上海外国语大学落实“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上外中东研究所在区域国别研究方面具有较雄厚的传统优势,近年来正呈现出领域研究与区域国别研究并重、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并举、传统平台与新平台并行发展的良好发展势头。

本届论坛发布了《中东区域与国别年度报告(20162017)》。报告通过分析形成了对2016年度中东地区和主要国家的年度形势、中国中东外交的基本评估。报告认为,在总体上,中东国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以埃及为代表由乱而治的国家,其总体情况是其形势虽有所好转,但前景仍难容乐观,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初步完成了维持国家稳定的任务,但远未找到适合自身发展道路;二是以叙利亚、也门、利比亚和伊拉克为代表的持续动荡国家,目前尚处于严重动荡之中,国家重建严重受阻;三是面临转型压力的大部分其他中东国家,这些国家均在通过政治经济改革解决长期存在的各种问题,增强国家治理能力。

第一届上海中东学论坛筹备近半年,参会人员规模远超以往。由上外中东研究所全体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志愿者组成的会务组为本届论坛的顺利召开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与会嘉宾提供了优质服务,对联络接待、食宿安排、后勤服务、媒体宣传、路线引导、紧急医疗等重点环节提前制定预案,强调整体服务意识和工作中的补位意识,受到与会外交官、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

■ 媒体报道

光明日报:第一届上海中东学论坛举行

澎湃新闻:观中东丨IS已势穷力蹙,为何顶着它名义的恐袭仍在全球频发

湃新新闻:观中东|伊朗恐袭之后,鲁哈尼的第二任期还要面对哪些挑战

人民网:首届上海中东学论坛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网:第一届上海中东学论坛在上海召开从“区域国别研究”视角探讨中国与中东关系

文汇报:第一届上海中东学论坛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报:打破中东研究学科壁垒第一届上海中东学论坛召开

新浪网:首届上海中东学论坛在上外成功举办

上外新闻网第一届上海中东学论坛在上外召开聚焦区域国别研究视角下的中国与中东关系

■ 会议发言

发言精选 | 杨光: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中东学

发言精选 |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在第一届上海中东学论坛闭幕式上的致辞

发言精选 |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冯庆华在第一届上海中东学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