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刚研究员就美国中东政策接受上观网采访
发布时间: 2017-10-20 浏览次数: 216

20171020日,上外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研究员就特朗普时期美国的中东政策接受上观网采访,全文如下:

蒂勒森今起访问5国,宣誓美国中东政策?打造印太关系网?

美国国务院19日宣布,从20日起,国务卿蒂勒森将开启为期8天的访问,目的地为:沙特、卡塔尔、巴基斯坦、印度和瑞士。蒂勒森这趟穿梭半个地球的访问究竟有何特殊使命?

到访掐架国家

根据美国国务院发布的出访预告,蒂勒森在5个国家肩负不同任务。在中东,他将参加沙特和伊拉克政府协调委员会首次会议,还将讨论也门冲突、卡特尔外交争端以及包括伊朗和伊拉克在内的其他问题。在巴基斯坦,他将与巴方讨论加强双边合作,以及巴基斯坦在美国南亚战略中的关键作用等。在印度,他将讨论进一步推动战略伙伴关系,加强双方在印太地区(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安全与繁荣方面的合作。在瑞士,他将会见联合国难民署、国际红十字会高官,讨论全球人道主义危机等问题。

颇为微妙的是,5个到访国中有4个曾经或者正与美国打得“火热”:沙特和卡塔尔都是美国传统盟友、美军海外基地所在地,印度则是近来“炙手可热”的战略伙伴(6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白宫、9月美国防长马蒂斯访印),巴基斯坦也与美国建立过相当高层级的关系。而这4个国家恰恰又是两对相互“掐架”的邻居:沙特—卡特尔、印度—巴基斯坦。一脚踩进如此敏感的关系漩涡,一直被吐槽“外交经验匮乏”、“已被特朗普边缘化”的蒂勒森又将滑出怎样的外交轨迹?

宣示中东政策?

先看中东,这是美国方面继今年5月特朗普首访、7月蒂勒森斡旋之旅后第三次重要访问。专家普遍认为,蒂勒森此访有三大目的:向世界宣示美国在中东的存在,调停沙特和卡塔尔危机,为可能出台的对伊朗新政策试水。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指出,从目前的端倪看,特朗普的中东战略与奥巴马时代的平衡政策明显不同,他强调打造联盟体系,强化与盟友的关系,而沙特和卡塔尔都是美国重要盟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指出,此访表明美国将进一步调整对中东政策,即强势回归,寻求持续存在的影响力。

就地区热点而言,一来,先后到访卡塔尔断交危机的当事国,蒂勒森可能想利用这次机会再当“和事佬”。二来,美国可能也想兜售在伊朗问题上的立场。不过,孙德刚指出,卡塔尔目前已经度过了遭遇外交围堵的最困难时期,尽管沙特方面的复交清单已减少到9条,但卡塔尔仍没有让步的意思。蒂勒森这趟可能又是“一厢情愿”。

平衡“保印抑巴”?

再说南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干城认为,这次访问颇有为特朗普8月宣布的“保印抑巴”的南亚战略“补课”的意味。美国传统的南亚政策是在印巴之间“一碗水端平”,但特朗普上台后表现出明显偏向印度的倾向。对于美军在阿富汗的反恐运作而言,没有巴基斯坦这个昔日盟友的参与,将有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这次蒂勒森先后到访巴印,意在做出一种区别于特朗普8月讲话的平衡姿态。

新德里电视台指出,有美国国务院官员称,美国与印度的关系并非以巴基斯坦为代价,反之亦然。蒂勒森的访问将打破美巴关系现状。“我们已经说过,现在是巴基斯坦充分表明愿意协助美国完成核心反恐目标的时候了。”

打造印太关系网?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首次访印、在特朗普亚洲行开始前,蒂勒森18日在华盛顿发表对印政策演讲,引发舆论热议。他表示,印度极有可能在2050年成为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美国拟与印度发展未来100年更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印太地区”稳定。目前,这则消息已经登上了美国国务院网站头条。

有评论称,蒂勒森一番“讨好”印度意味浓重的讲话,或有安抚印度的意思,毕竟他已经来华两次,特朗普也在中印之间首先选择了中国。但赵干城认为,“安抚说”并不成立,特朗普此访目的地是东北亚和东南亚,与南亚分属不同板块,没有可比性。况且美印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早在2002年便已建立,蒂勒森的讲话只是巩固了美国已有的南亚政策。

有评论指出,在蒂勒森出访公告、蒂勒森讲话以及白宫的特朗普出访公告中,“印太地区”(不是亚太地区)这一表述出现3次,释放了特朗普政府亚洲战略的某种信号。刁大明指出,无论在学术、经济和地缘政治角度,这个词都有特殊意涵。随着奥巴马推出“亚太再平衡”后,它被反复使用,意在强调海上联动,强调印度作为区域性大国的平衡作用。如今,特朗普延续这个表达,一方面可能希望借助印度洋的特殊位置,对中东布局产生映射效果;另一方面,可能有延续奥巴马时代统筹印太两洋的考虑。

赵干城指出,在蒂勒森的讲话中,有一个动向值得关注。他全面阐述了缔结美印长期伙伴关系、打造维护印太地区稳定的关系网络、并将日本作为固定伙伴纳入的战略考量。未来如果再拉入澳大利亚,一定程度上将意味着在亚太地区一种新的冷战格局已经形成,值得人们警惕和深思。

来源:上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