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隆教授就沙伊复交对以色列的影响接受《浙江日报》采访
发布时间: 2023-03-15 浏览次数: 300

2023314日,上外中东研究所丁隆教授就沙伊复交对以色列的影响接受《浙江日报》潮新闻采访,全文如下:

中东变局下的以色列:遭受沉重一击仍在伺机反扑

距离沙特与伊朗在北京上演“世纪大和解”已过去4天,国际社会对此事的关注度却丝毫未减,在诸多外媒的报道中,沙伊和解将带来更大的辐射效应,可能会对中东和其他地区产生广泛影响,不仅能够降低地区对手之间爆发武装冲突的可能性,还可能带动世界政治局势朝好的方向转变。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会因为伊朗和沙特间来之不易的和平而欢呼,以色列就是其中之一。梳理近期报道可以发现,以方认为沙伊合作“对以色列而言是危险的”,给以色列造成了致命的打击;而对以色列背后的美国来说,这也很难说是个好消息,毕竟,沙伊和解反映了美国全球影响力的衰落,正在给美以关系敲响警钟。

以色列为何会因为沙伊复交而紧张?有美国撑腰的以色列还会采取怎样的行动?重重阻碍之下,沙特伊朗关系是否会再遇波折?314日,潮新闻记者连线多位专家做出解读。

中东地缘政治重新洗牌

以色列合围伊朗意图破产

“此时沙特、伊朗重归于好,对海湾地区乃至中东地区冲击很大,实际与美方的期待、努力方向背道而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告诉潮新闻记者,沙特和伊朗为首两个阵营的对抗,曾是中东地缘政治问题的主线,中东热点问题与沙伊关系直接关联,“沙特和伊朗复交,意味着整个中东地缘政治将会重组洗牌。”

丁隆认为,近些年,美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大幅度下降,因此,美国希望能够拉拢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改善美方和中东盟友的关系,并组建遏制伊朗的联盟。“近期华盛顿方面致力扩大《亚伯拉罕协议》,就表现出了美方的这种意图。”《亚伯拉罕协议》是2020915日以色列和阿联酋、巴林在美国白宫签署的历史性和平协议,这项协议被视作能改变中东格局。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张燕军指出,根据《亚伯拉罕协议》,以色列和阿联酋、巴林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又同苏丹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标志着以色列通过与这些阿拉伯国家的和解,开始在海湾地区打造针对伊朗的地区防御墙,遏制伊朗影响的扩散。

如果仔细观察中东地图,就可以发现,在以色列设想的包围圈中,沙特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海合会国家中,沙特居于主导地位,对其他海合会国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此次沙特和伊朗复交,未来可能会导致其他海湾国家对伊朗态度发生变化,以色列的包围圈可能门户洞开,出现一个很大的缺环。”张燕军说。

这也是以色列迫切希望与沙特建交的原因。“沙以建交对以色列来说肯定是好事,但沙特很难迈出这一步。沙特作为坐拥两大圣地的‘伊斯兰盟主’,需要维护本国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和形象。此前沙特提出过《阿拉伯和平倡议》,如今巴勒斯坦尚未建国,一旦沙以建交,就会损害沙特的既定立场,对其在中东地区的地位产生威胁。丁隆表示,这种情况下,沙特没有勇气也没有必要去和以色列建交。

相对于沙特的犹豫,美国对推动沙以关系正常化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去年7月,沙特曾向所有民用航空公司开放领空,拜登表示,这意味着沙特领空现在对以色列进出航班保持开放,这是沙以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随即否认了这一说法。

同样的事发生在20231月,美国政府又一次试图撮和沙特和以色列。对此,费萨尔表示,沙特绝不会在两国方案”“缺席的情况下同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

“美国促和的主要原因是打造‘中东版北约’,将阿拉伯人拖入反伊朗阵营。沙伊复交让这一想法被迫终结。”丁隆表示,但长远来看,美国遏制伊朗和以色列反对伊朗的方向、趋势不会改变,“沙特伊朗之间也存在诸多分歧矛盾,例如也门问题、黎巴嫩问题和叙利亚问题,这些热点问题无法解决,美国仍有可能趁虚而入,坐收渔利。”

中国也希望促进中东国家和解,但与秉持冷战思维的美国不同,中国在地缘政治层面没有更多追求。“中国此次出手也让美国感到非常意外,此前中国在中东的政策大多集中在经贸领域,外交和政治领域的做法有限,现在中国成功‘促和’沙特和伊朗,也算是一个重大突破。”丁隆说。

他认为,中国“促和”主要有两个目标:首先,助力中东地区实现和平稳定与安全,增强地区间的交流合作,为‘一带一路’在中东的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其次,中国与伊朗、沙特、波斯湾在能源供应和能源运输等方面有合作,中东地区和平稳定有助于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

“此次斡旋行动,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中东,更有利于世界,意义深远。”丁隆表示。

密友化身仇敌背后

以伊千年恩怨何起

别看如今以色列对伊朗“穷追猛打”,但将时间倒退回两千五百年以前,两国可谓颇有渊源,关系非常亲密,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

“波斯人对犹太人有恩,新巴比伦王国的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曾把犹太人从巴勒斯坦掠往巴比伦,把他们囚禁了大概60年,后来还是波斯帝国建立者居鲁士大帝解救这些人,帮助他们返回故乡巴勒斯坦。张燕军说。

以色列立国之后,由于伊朗巴列维王朝与以色列都属于美国的盟国,两国之间也建立了非常紧密的联系,在经济文化交流、军事合作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还一度要联合研发导弹等先进武器。

伊斯兰革命改变了这一切,张燕军指出,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伊斯兰教什叶派执政,再加上9·11事件后美国将伊朗列在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国家的黑名单之首,此后伊朗和美国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伊朗外交政策开始转向。在美伊关系恶化的大背景下,伊朗把以色列视作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代理人,伊以关系因此急转直下,两国保持敌对关系至今。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色列更成为了反对伊朗的“急先锋”,频繁鼓动美国组建中东版北约,在美国领导下,联合阿拉伯国家组建反伊朗同盟。

“现在以色列政府是历史上最右翼、最激进的政府,主打‘国家安全牌’,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政党上台,都必须把国家安全摆在首位,在伊朗等问题上保持强硬立场,这是政党选举能够获胜的基本保证。因此,以色列除了把伊朗塑造成敌人,没有别的选择。”丁隆认为,组建“反伊同盟”是以色列发展地缘政治的基本战略。

但从实际来看,此意图实现依然面临多方阻碍。沙特和伊朗复交是影响“反伊同盟“建立的重要因素之一,据外媒报道,沙伊两国“握手言和”消息传入以色列后,以色列前总理贝内特悲观地表示:“以色列建立反德黑兰联盟的努力失败了。”

“去年以色列也曾放出风来,要和阿拉伯国家以及美国合作建设中东防空联盟,抵御伊朗的导弹威胁,但这个所谓的联盟内部国家存在某些分歧,发展前景也没有那么乐观,最终这个想法不了了之。”丁隆说。

从以色列国内反应来看,沙特和伊朗复交动作正在引发其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据以色列《国土报》311日报道,以色列国内已连续十周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前总理拉皮德11日晚间对当地抗议者发表讲话时表示,在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宣布将恢复外交关系的背景下,以色列正面临历史上最大的危机,并指责总理内塔尼亚胡试图粉碎民主

即使如此,以色列不会选择放弃,丁隆认为,即使阿拉伯国家不跟随以色列遏制伊朗,以色列也会联手美国遏制伊朗的发展。

“我个人判断以色列可能会采取部分军事挑衅行动,针对伊朗、巴勒斯坦或者叙利亚进行军事挑衅,进一步寻找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这种存在感。”张燕军表示,以色列可能会通过恶化中东局势来改善自身处境,并破坏中东地区国家间关系向好的趋势。

中东局势趋于和平稳定

中国仍将发挥建设性作用

即使外界力量虎视眈眈,但长远来看,沙伊两国断交的可能性非常小。

2020年以来,整个中东局势趋于缓和,是积极的发展。丁隆认为,沙伊两国复交,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两国都考虑到了自身的发展问题,建立外交关系的内驱力很强,因此,即使分歧矛盾并未解决,两国也不太可能断交。从目前来看,两国关系有一定的延续性和可持续性。

在沙伊复交的大背景下,如果以色列和伊朗关系长期紧张,中东地区整体的和平稳定也会面临一定挑战,“对于整个中东地区局势来说,‘沙伊复交’后,如果两国关系持续向好的话,就会给中东地区带来和平与稳定。如果这个协议执行不好的话,可能会恢复两国在海湾乃至中东地区相互争夺影响力的状态。”张燕军认为。

这种情况下,与以色列、伊朗、沙特同时保持友好关系的中国是否会卷入纷争,陷入“尴尬”立场?丁隆认为,这种局面很难出现,因为中国一直在避免卷入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斗争,“中国‘促和’受到大多数国家欢迎,如果仅劝和促谈,中国就不会卷入中东冲突,也能够免去许多地缘政治风险。同时,中东国家都了解中国不干涉内政的外交政策,不会要求中国选边站。”

长远来看,中东地区主要国家间的关系依然在朝一个积极的方向发展,“2020年以来,整个中东的局势仍旧趋于缓和,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在缓和,这是非常积极的、正面的表现。丁隆说,未来,中国仍会为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来源:《浙江日报》潮新闻

(本文观点仅为作者或被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研究机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