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隆教授就沙特伊朗复交接受《南方日报》采访
发布时间: 2023-03-25 浏览次数: 187

2023325日,上外中东研究所丁隆教授就沙特伊朗复交接受《南方日报》采访(见《南方日报》2023325日第7),全文如下:

中东和平稳定迎来新契机

沙特和伊朗在北京“握手言和”后,进展不断。

当地时间23日上午,沙伊两国外长通电话,双方同意在近期举行双边会议,为两国重开大使馆和领事馆铺平道路。此前,沙特国王萨勒曼邀请伊朗总统莱希前往沙特访问,莱希对此表示欢迎。

两个昔日的宿敌和解,不仅在两国引发强烈反响,还引领了中东地区和解潮。专家指出,沙伊矛盾是中东一系列矛盾的牛鼻子,沙伊两国在中国斡旋下恢复外交关系,将对中东地区的和平和稳定起到明显的作用,也给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范例。

乱局起源:教派分歧、地缘纷争

进入本世纪第三个十年,中东冲突持续扩大、危机不断升级,局势混乱

在世界地图上,中东地区是不可忽略的存在:沟通亚洲、欧洲和非洲,联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枢纽,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然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东地区又容易与动乱、战争、冲突等负面词汇关联。由于宗教文化差异,也因为相互争夺稀缺的淡水资源和宝贵的石油资源,中东国家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经历动荡,战乱不断。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孙德刚表示,本世纪初,多个中东国家卷入被西方称为阿拉伯之春的社会动荡。此后,中东地区的首要矛盾是教派矛盾,也即以伊朗为代表的什叶派和以沙特为代表的逊尼派之间的矛盾。

进入本世纪第三个十年,中东冲突持续扩大、危机不断升级,局势更加混乱——也门战争、叙利亚战争、利比亚战争仍在继续,巴以冲突再度升温,新的地缘矛盾接连爆发,如伊核问题重新回归,东地中海形势日益紧张,土耳其先后出兵叙利亚和利比亚,波斯湾航行安全面临危机等。

其中,又以沙特和伊朗的矛盾最为尖锐和突出。作为在逊尼派和什叶派中威望较高的两个中东国家,沙特和伊朗两国关系长期不和,可以称得上是宿敌

20161月初,沙特处决什叶派神职人员尼米尔后,愤怒的伊朗示威者袭击了沙特驻伊朗大使馆。此后,沙特切断与伊朗的外交关系,两国宣布断交。

沙特和伊朗存在历史纠葛,其中既有教派、族群等问题的分歧,也有地缘政治的因素。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表示,两伊战争期间,沙特支持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支持后者和伊朗较量,导致沙伊关系进一步恶化。

从外部看,美国的中东政策加剧了中东地区阵营化对抗的状态。美国对中东始终秉持着拉一派、打一派理念,遏制、打压伊朗等所谓的反美势力孙德刚介绍,近年来,美国在中东地区以伊朗为打击对象,组建中东防空联盟、中东战略联盟,试图打造所谓中东版北约

不过,一度在安全领域同美国维持密切合作的沙特,近年来一改对美国的态度。

孙德刚表示,2018年沙特籍记者贾迈勒·卡舒吉遇害事件发生后,美西方国家以人权等问题为由打压沙特。这让沙特意识到,美西方只愿将沙特作为工具,用于维护美国主导下的霸权体系,美国的安全承诺不可信赖。

在此背景下,包括沙特在内,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外交政策近年来呈现多元化倾向,同时与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域外国家合作。

沙伊复交:战略自主,寻求和解

两国想在经贸领域开展切实合作,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北京时间310日晚间,中国、沙特、伊朗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一份协议,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这两个地区对手握手言和,引发全球广泛关注。

在中国斡旋下,沙特伊朗复交,这正是全球安全倡议的生动演绎。在丁隆看来,沙特和伊朗两国对和解的意愿十分迫切。沙特和伊朗在相互争夺、对抗的过程中,都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已处于战略透支状态。

孙德刚则表示,这是沙特对外发出的一次明确信号:沙特不愿意充当美国遏制伊朗的前线国家。该国正寻求战略自主性,不愿充当美国的马前卒

目前,这纸协议正在中东落地生根。据外媒报道,沙特国王萨勒曼日前致信伊朗总统莱希,欢迎两个兄弟般的国家之间达成的协议,并邀请莱希访问沙特首都利雅得。莱希对此邀请表示欢迎。

当地时间23日上午,沙特外交部发布消息称,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法尔汉当天早些时候与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通电话,双方就斋月互致问候,并同意将在近期举行双边会议,为两国重开大使馆和领事馆铺平道路

外交开路,经贸相随。沙特财政大臣穆罕默德·贾丹315日在利雅得出席一场财经论坛时表示,沙特对伊朗的投资可能很快展开。在他看来,沙特在伊朗有许多投资机会,只要双方遵守协议,没有什么障碍

而在310日达成的中沙伊联合声明的内容还包括,激活两国于2001417日签署的安全合作协议和于1998527日签署的经济、贸易、投资、技术、科学、文化、体育和青年领域总协议。

丁隆表示,沙伊复交后,双方均表现出对开展合作交流的期待,两国经贸合作存在潜力。沙特等海湾国家经济一体化水平较低、经济同质化程度高。除石油产业外,各国在工业、农业等领域实力相对薄弱。与之相比,伊朗在科技、工业、农业等领域均有一定优势,这给双方搭桥合作创造了可能性。

实事求是地说,沙伊两国目前仍有较多问题亟待解决。丁隆表示,沙特等海湾国家同叙利亚、伊拉克等国也存在分歧矛盾。这导致两国想在经贸领域开展切实合作,投资的具体落实等环节,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丁隆转而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沙伊两国乃至整个中东地区在基础设施等领域上的互联互通,未来将产生更大潜力。因此,中国、沙特、伊朗三方合作是值得期待的。

孙德刚指出,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在中东地区积极有所作为,促进同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经贸发展、能源合作、务实合作。同时,中国在安全领域积极地提供公共产品,其意愿和能力显著增强。中东国家积极评价中沙伊三方联合声明,普遍看好沙伊两国复交。

辐射效应:地区发展迎和平红利

沙伊矛盾是中东一系列矛盾的牛鼻子,中方的努力可谓对症下药

沙伊恢复外交关系,将给中东地区带来积极影响,为地区发展迎来和平红利。孙德刚表示。事实也证明了上述判断,就在近期,多个地区对手正在逐步缓和关系。

318日,土耳其外交部长恰武什奥卢在埃及首都开罗与埃及外长舒凯里会晤,这是土耳其10余年来首次派出部长级官员访问埃及。埃及外长舒凯里说,经过多年关系紧张后,埃及和土耳其领导人有实现关系正常化的政治意愿。

另一端,叙利亚与阿拉伯国家的和解也在进行中。当地时间19日下午,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抵达阿联酋展开正式访问。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亲自到机场迎接,多数分析人士表示,这显示叙利亚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之间关系持续升温。

事实上,自2020年以来,中东地区已开始出现缓和潮。孙德刚表示,种种迹象表明,中东地区正一步步向共同合作迈进。在此背景下,伊朗与沙特同为中东地区大国,两国和解在该地区产生较大辐射效应。

最受沙伊关系影响的,当属也门局势。据外媒报道,联合国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20日表示,在瑞士进行了10天的谈判后,也门冲突双方同意释放887名被俘人员,并将于5月再次举行会晤。

报道指出,伊朗和沙特本月恢复外交关系后,在斋月到来之前达成的这一协议为进一步释放被俘人员和最终解决冲突增添了乐观情绪。

也门政治评论人士默罕默德·沙姆桑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中国此次成功斡旋沙特、伊朗恢复外交关系,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和平解决也门冲突的可能,这对于缓和也门局势、缓解也门人道主义危机具有积极意义。他期待,中国能在也门问题谈判以及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等议题上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在孙德刚看来,中东地区是全球安全治理中难啃的硬骨头,沙伊两国在中国斡旋下恢复外交关系,也给全球安全治理带来重要启示:无论地区矛盾有多棘手,劝和促谈始终是正确方向。

包括沙伊矛盾在内,求同存异、以合作促安全,通过外交和谈判解决问题,始终能够找到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孙德刚说。

丁隆认为,沙伊矛盾是中东一系列矛盾的牛鼻子,中方的努力可谓对症下药,将对中东地区的和平和稳定起到明显的作用,更多该地区的地缘政治矛盾将有机会解决。

来源:南方日报

(本文观点仅为作者或被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研究机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