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6月5日,上外中东研究所潜旭明副研究员就OPEC+减产与国际油价等问题接受《全球财经连线》采访,主要内容如下:
OPEC+达成最新减产协议,如何影响国际油价?
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4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第35次部长级会议,决定将2024年原油总产量目标调整为日均4046万桶。欧佩克在会后发表声明说,该决定旨在维持石油市场稳定,为市场提供长期指导。相关解读,我们来连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能源研究项目主任潜旭明。
欧佩克+希望通过减产稳住油价
《全球财经连线》:欧佩克+为何要进行石油减产?
潜旭明:近段时间以来,美债上限危机、美元走强,油价承压下跌。为防止油价继续走低,欧佩克+进行石油减产。
美国原油产量环比减少,石油钻机数环比减少。截至最近,美国原油产量环比减少10万桶/日,至1220万桶/日;原油净进口量环比增加100万桶/日,至230.2万桶/日。美国石油在用钻机数环比减少15台,至555台。
短期内美元将呈偏强走势。因美国债务上限协议取得进展,且市场预计美联储维持利率高位运行的时间比此前预期的更长,美元指数上涨,并创3月以来新高至104.635。
这些因素都将使油价承压,为稳住油价,欧佩克+进行石油减产。
沙特额外减产是达成协议的关键
《全球财经连线》:此次达成减产协议,各主要产油国也是经过一番艰难谈判。各方的主要考量是什么?围绕哪些问题展开博弈?达成协议的关键是什么?
潜旭明:东亚和美国需求低于预期,全球石油的供应高于预期,特别是受制裁国的石油出口支撑了石油供应量,以至于欧佩克+减产难以支撑油价涨势。此前,欧佩克+联盟的主要产油国曾两次削减供应量,但均未能推高油价。
欧佩克+有关减产的议题受到了非洲成员国的强烈反对。受到投资、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等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无法完成生产配额,对欧佩克+提出的削减基准的方案非常不满,因为新的目标可能会造成实际产能损失。俄罗斯、伊拉克和阿联酋并不认为欧佩克+需要进一步减产,俄罗斯继续向市场输送大量廉价原油。
达成协议的关键是沙特单方面采取减产措施来支撑下跌的油价。沙特将从7月开始减产100万桶/日。与此同时,其他欧佩克+产油国一致同意将早些时候的减产计划延长至2024年。
最终各方在延期减产、调整2024年产能配额上艰难达成了一致。俄罗斯、安哥拉、尼日利亚明年将大幅削减产量目标,刚果、赤道几内亚、阿塞拜疆、马来西亚和苏丹配额也小幅调整,仅阿联酋配额获得上调20万桶/日。明年欧佩克+产能为4046万桶/日,较目前减产139.3万桶/日。
对于沙特而言,油价低迷将严重影响国家财政,官方数据显示,沙特一季度的财政赤字为7.7亿美元。沙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从2022年的8.7%骤降至3.1%,需要80.90美元/桶的油价来平衡预算,这比此前预测提高了20%。
……
来源:21经济网
(本文观点仅为作者或被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研究机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