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问题研究简报》第2期--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平衡外交(下)
发布时间: 2013-09-12 浏览次数: 33

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平衡外交(下)

 

原文信息

【标题】China’s Balancing Act in the Gulf

【作者】Jon B. Alterman

【日期】August 21, 2013

【机构】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

【链接】查看原文

 

编译信息

【译者】编辑部

【期数】第2

【日期】2013912

 

中国与伊朗

像海合会一样,伊朗也希望将中国拉进中东地区并站在自己一边。中国与伊朗的关系十分重要,但也是中国在中东地区最难处理的外交关系。两国拥有很多共同利益,但中国清楚伊朗同时也威胁着本国利益。伊朗对中国的单方面依赖日益增强。当下,两国都认为国际秩序不公平地制约了它们的行为,都追求建立一个能使自己获得应有地位的世界新秩序。目前,伊朗对中国来说,既是一个重要的能源来源地,也是一个可以分散美国在其他地区注意力与行动的力量,特别是在亚太地区。

与伊朗的能源关系使中国在两方面获益。首先是经济方面。伊朗占中国石油进口量的份额一直保持相对稳定,过去十年中在9 %14%之间,最近主要在该范围的低位徘徊。但由于伊朗的出口总额一直在下降,其对华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量的比重已从5%飙升至25%。国际制裁限制了全球对伊朗石油的需求,但中国却以较低价格从伊朗获取了石油,因为中国认为自己作为大国不可能受美国制裁,也无义务为美国的战略而牺牲自己的利益。中国本就不看好未经联合国通过的制裁,因此用自己的行动方式打破制裁就顺理成章了。

其次,伊朗可作为抵制美国影响力的战略对冲。亦即,万一中美发生冲突,伊朗能确保中国能源供应,美国则无法左右。中国战略家十分担心由台湾问题带来的潜在的中美冲突,届时美国首先会切断中国的能源进口通道。为确保能源供应,中国采取多种措施,寻求穿越亚洲草原的输油管道,建设缅甸的港口设施,目的就是避开由美军控制的马六甲海峡油路。有学者认为,“中亚的能源供应不需远洋海军保护。中国近期尚不能建起足够强大的远洋海军,因而就近从中亚以陆路方式来获取石油,将对中国能源安全产生重大战略意义。”此外,不少中国战略家似乎对美国陷入与伊朗之间持续紧张状态而欢欣鼓舞,认为这将吸引美国的注意力与资源,并将使其他国家有机会复制美国的霸权地位。

不过,中国对伊朗仍持谨慎之心。首先,伊朗与包括美在内的许多国家关系失和,使得中国必须审慎处理同伊朗的关系,需要估算能尽量避免的成本。中国国研所副所长曾告诉一位阿拉伯学者,“我们从未听到美国对中国与沙特的关系有什么抱怨,却听到他们对我们发展与伊朗关系颇为不满。”一位伊朗学者巧妙地从中国视角点出了问题所在:中伊间贸易额达到了220亿美元,貌似很高,但这一数值尚不及中国与美国、欧盟和日本贸易额的1/40,因此,中国真正要管控的是与这三大贸易伙伴的战略关系。

其次,伊朗还未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可靠的能源供应国。海合会国家领导人十分关注市场与客户的需求,伊朗却只在意自身是否受到攻击,这一做法已威胁到其石油供应的稳定性,同时其实际产量也正在下降。从消费者的视角看,沙特的行为倾向于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需求,而伊朗的行为却有破坏的嫌疑。中国对中东能源的需求使其具有脆弱性。美国完全有能力控制中国与中东产油国之间的海上航线,而陆上管道输油远不能满足中国的需求。正如中国学者指出的那样,“一个稳定的中东北非地缘政治环境,就是中国能源安全的要求,”中国没有一点主观意愿与美国对抗,但该学者也坦言,“中国缺乏应对国际能源政治和风险的能力。”

中国似乎只对伊朗核项目表示关切但并无担忧。中方一直主张应多给予时间来解决问题,反对军事行动,并鼓励伊朗与其对手进行谈判。研判中国此举目的可能性之一是,中国只是在寻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的谈判地位,从而找到双方都不可能接受的点,进而让其相互制约。另一种可能,是中国外交官员断定可以找到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总体上,中国的立场来自于这样的评估,即中国无法太大影响伊朗决策,并且,就算伊朗真正进行核扩散,美国也能管控。一位与中国外交部关系密切的智库学者评论道,“我们设定目标时,就清楚其实现的方式……我们能影响海湾地区的手段非常有限。”

 

能源的未来

海湾两翼任何突发事件都会挑战中国的利益。变化之一是油价的急剧下降。短期看,中国能从低油价中获益,但海合会各国政府收入的大部依赖于石油收入,他们已经习惯了每桶100美元左右的油价。价格迅速下跌,时光就会被拉回到20世纪90年代时投资稀缺、基础设施落后的窘境。占90%以上国家劳动力的政府工作人员,已经习惯了每年两位数的加薪,届时将不得不凑合低薪生活,毕业生们则会发现他们要找到一份工作需要等待数年。目前达到最大产能的国家将遭受重创,伊朗则可能是重中之重,因为其石油生产的保本价格高于所有邻国,且经过数十年的制裁后其人均现金储备已受到沉重打击。有人认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相对高价及其易于开采,有利于阻止现有油价攀高。但在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当前需求与未来成本之间下赌注的做法十分危险。

对中国利益的另一个可能挑战是,有关伊朗的国际谈判获得成功并使伊朗的油气产业走出国际孤立。海合会国家也有他们的担忧:一个不受制约的伊朗将威胁他们的安全,伊朗油气生产的复兴可能带来国际油价下行的威胁。海合会国家的不安与伊朗展示自身力量的期待相结合,将给海湾地区造成更大的不稳定,任何一方出现意外事件都可能对中国经济与外交构成挑战。

 

结论

中国必将在未来几十年的中东地区扮演更重要角色,但其过程可能要比中国和中东很多人预想的要缓慢而谨慎,并竭力避免自身的行动不危及双边关系。中国一位高级中东事务学者很好地形容了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平衡行动:“如果中国不得不在美国、沙特与伊朗之间做出选择,那将是世界的终结。”尽管如此,海湾各势力还是把中国作为他们反对彼此以及平衡与美国关系的砝码。

中国将很难在纠结的海湾地区关系中做出决定,但却无法回避,原因很简单:中国尚无在今后数十年对中东能源日益增长依赖的替代方案,其国内能源产量已接近潜在的峰值,虽努力开发新能源却面临大量技术障碍,特别是生产非传统能源技术所必需的水短缺,目前无法预期与保证未来的技术发展是否能消除这些障碍。就算用天然气和其他能源来替代石油也将需要几十年,另外,即使是将交通燃料转换成天然气,它对中国改变国内价格的杠杆作用不大。总之,中国日益依赖中东能源的安全问题仍不会得到解决。

对中国而言,中东复杂并充斥着冲突,且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令人沮丧的态势在中国方面表现尤为明显——想超脱却不得不深陷伊朗问题;只能保持与沙特之间低层次的战略关系。但中国别无选择,其在中东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意味着,无论作为与否,中国都将越来越多地塑造着中东的未来。中国需要继续平衡其在中东的利益,但这将是一项日益艰难的任务。


(本简报仅提供参考译文,以作交流之用,文中陈述和观点不代表编译者和编译机构的立场。如需引用,请注明原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