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6日,上外中东研究所丁隆教授就以色列政局接受《南方日报》采访(见《南方日报》2024年5月26日第6版),主要内容如下:
内外交困的内塔尼亚胡
近段时间以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日子并不好过。
先是战时内阁面临解体风险——5月18日,战时内阁成员本尼·甘茨向内塔尼亚胡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战时内阁在6月8日之前拿出加沙战后治理方案,否则将退出战时内阁,并带领其政党退出以色列紧急联合政府。
不仅“后院起火”,外部环境也愈发孤立——5月22日,挪威、西班牙、爱尔兰分别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这给以色列带来了更多压力,其在国际上将面临更严重的孤立处境。
更不利的消息传来——5月24日,联合国国际法院在荷兰海牙发布“临时措施”,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在拉法的军事行动。就在几天前,国际刑事法院以涉嫌战争罪的名义申请逮捕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加兰特……
“内外交困”“前后夹击”,内塔尼亚胡政府为何仍“一意孤行”,没有停止打击拉法?美国对以色列继续军事行动的支持是否还一如既往?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泠汐
“后院起火” 以色列中左翼势力发起“最后通牒”
当地时间5月23日,以色列战时内阁成员甘茨再发声,要求立即成立国家调查委员会,对以方未能阻止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去年10月7日发动对以袭击进行调查。
同日,内塔尼亚胡发表声明,否认去年10月前他收到了军情部门关于可能发生巴勒斯坦武装组织袭击的预警报告。
……
西方阵营松动 欧洲多国转向承认巴勒斯坦国
5月22日,挪威、西班牙和爱尔兰分别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三国决定都将于5月28日生效。此举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响。截至目前,全世界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已接近150个。
对此,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指出,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说明在巴以问题上支持“两国方案”和巴勒斯坦建国的国际共识正在形成,实现中东和平的力量开始成为主流。
丁隆进一步指出,此次欧洲三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还具备另一层象征意义:更多欧洲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预示着欧洲正出现重要转向,欧洲和美国就巴以问题的态度正发生分裂。
除挪威等三国外,瑞典、捷克、匈牙利等欧洲国家也于近期宣布,准备承认巴勒斯坦国。英国媒体评论,这表明美国对巴以和平进程的“主导权”正在削弱。
今年4月,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的申请在时隔13年后于安理会再获审议,却遭美国一票否决。对于欧洲多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决定,美媒5月22日引述一位美国官员的话报道,美国政府持反对意见。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当天表示,美国总统拜登一直支持“两国方案”,但他认为,巴勒斯坦建国应该通过巴以双方直接谈判实现,而非他国单方面承认。
丁隆指出,美国采取持续偏袒、庇护以色列的立场,单方面阻挠巴勒斯坦“入联”,是导致巴勒斯坦无法成为拥有全面主权独立国家的核心原因。这导致巴勒斯坦的军事、安全、边界、海关、税收等权利均被以色列控制。
有观点指出,随着欧洲多国开始在巴以问题上对美国“说不”,美国在该问题上对以色列给予支持时,也将面临更大压力。这也意味着,以色列在巴以问题上将面临更为孤立的外交环境。
……
“骑虎难下” 进退两难,美方还可能“换将”
5月24日,联合国国际法院就“南非请求制止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作出裁决,认为加沙地带南部拉法的人道主义形势已属“灾难”,而以色列所谓“疏散及其他措施可减轻巴勒斯坦人的苦难”不足以令人信服。国际法院就此发布“临时措施”,要求以色列停止在拉法的军事行动。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主要司法机关,致力于解决国家间争端,其判决和“临时措施”具有约束力且不得上诉。临时措施是一种暂时发布的禁令,是在对争端做出最终决定之前采取的措施,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做出判决。这些措施被认为需要得到“强制执行”,但国际法院自身没有保障强制执行的手段。虽然国际法院缺乏执法机制,但其针对某国的法令可能影响该国的国际声誉,且设定司法先例。
在全球多国普遍承认巴勒斯坦国,要求停火止战并落实“两国方案”的背景下,内塔尼亚胡政府为何仍执意推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
丁隆指出,由于近期以色列战时内阁出现“内讧”,本已矛盾频现的以色列政局正变得更加复杂,内塔尼亚胡正面临一场执政危机。内部矛盾对内塔尼亚胡的执政构成较大威胁,预计他将继续推进在加沙特别是在拉法的军事行动,从而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
……
来源:南方日报
(本文观点仅为作者或被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研究机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