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2日,中东所所长刘中民教授在《东方早报》发表评论文章《中国海洋维权面临重要机遇》,全文如下:
来源:东方早报
中国海洋维权面临重要机遇
伴随日本政府不顾中日关系大局执意推进“购岛”闹剧,中国政府于9月10日正式公布钓鱼岛的领海基线,迈出了运用法律手段反制日本的重要一步。同时,中国海监对钓鱼岛海域巡逻的常态化在进一步加强。如果日本政府依然我行我素,相信中国会有更多的反制手段等待着日本。
但就国内舆论和国民心态来看,目前国人在应对南海危机和钓鱼岛危机问题出现了一种空前的焦虑心态,似乎当前中国面对的只有挑战和麻烦,大有“自乱阵脚”的态势。事实上,从积极的角度看,周边国家在海洋权益问题上对中国的倒逼,恰恰是中国借势运用多重手段维护乃至收复海洋领土和海洋主权的机遇。
从2010年美国高调重返亚太,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到今年的黄岩岛危机和钓鱼岛危机,以及美国行政和军事高官频繁访问亚太,制造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麻烦,中国人常讲“危机”意味着“危中有机”,但要“转危为机”,中国人首先应该在战略上把问题看清,在思想上确立坚定的信心和意志,在实践上把各种手段备齐,因为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的那个中国。
在笔者看来,中国起码在以下两个战略问题上具有树立信心与勇气的条件。
首先,中国应看到中美关系“斗而不破”的大势并未因美国的战略东移而改变,美国所面临的战略焦虑与压力并不比中国小。
很显然,美国战略东移是周边国家与中国海洋争端加剧的战略大背景。在战略层面和战术层面美国均在向中国施压,但中美关系彻底破裂并非美国希望看到的结果。因此,中国首先必须做到的是不要被美国的战略强势所吓倒。在具体的海洋权益争端上,美国虽然不断挑拨是非,但在本质上并未突破某些底线。例如,在黄岩岛问题上,美国虽明里暗里支持菲律宾,但仍承认根据有关菲律宾问题的数个国际条约,黄岩岛并不适用《美菲防务条约》;在黄岩岛危机过程中,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仍能访美进行军事交流,本身就说明美国并未被菲律宾所左右。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虽在不同场合表示钓鱼岛问题适用《美日安保条约》,但仍然恪守1971年冲绳归还协定交予日本的只是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
因此,中国大可不必恐惧美国战略东移,在对美斗争问题上,国人有必要重温毛泽东当年的论述。1964年毛泽东在接见越南访华代表团时,特别强调了“怕不怕美国的问题”。他对当时正在从事抗美战争的越南友人说:“如果你怕了,美国就客气,那么怕也好。如果怕了,美国就撤退,那怎么不好?问题是,你越怕它越欺负你,该怎么办?只好不怕,只好干。不是我们也不是你们请美国来,是美国自己硬要来。我看,你越不怕,它就越不敢任意欺负。”当时在场的刘少奇也补充说:“你不怕,他们反而更加看重你。”当前美国重返亚太也是不请自来,毛泽东的上述论述虽然直白,但却道出了对美斗争的艺术,对今天的对美斗争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次,美国和周边国家不断步步紧逼,固然使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的危机不断加深,但中国如果意志坚决、应对得当,反而是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历史机遇。
回顾近几年来的情况可以发现,美国和周边国家的无理行为,事实上构成了从反面迫使中国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海洋维权的重要动力。2009年和2010年美国“无瑕”号和“黑森”号先后进入中国南海专属经济区水域进行所谓的“科学考察”,中国予以驱逐,并随后实现海监、渔政巡视南海的常态化,而这种法律管控的加强又在今年的黄岩岛事件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在黄岩岛危机以及越南颁布国内海洋法之际,中国适时设立三沙市并对南海相关区块进行国际招标,进一步加强了对南海的管控。只要中国准备好手里的牌,就不怕周边国家的无理挑衅。
当然,中国还应该更有信心的是,从当今亚太经济的格局看,中国比美国以及周边国家更具有承受亚太局势紧张的底气。从地区格局的角度看,美国战略东移虽搅乱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但韩日、俄日矛盾的加剧,东盟内部的分化,都使中国在地区国际关系中存在着不少可以利用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