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威烈教授就西亚北非局势接受《解放日报》采访
发布时间: 2013-01-27 浏览次数: 122

2013127日,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教授就西亚北非局势接受《解放日报》采访(见《解放日报》2013127日第6),全文如下:

西亚北非动荡凸显地区转型难

核心提示:埃及、突尼斯、也门与利比亚等转型四国虽然实现了政权更迭,但转型之路却走得异常艰难。“阿拉伯之春”持续2年有余,发展至今,引发的后遗症与外溢效应日益明显。如今西亚北非大小乱局,几乎都与这场运动有密切关系。

西亚北非持续动荡。26日,埃及武装部队向冲突最严重的苏伊士部署士兵,维护秩序——在埃及动荡两周年之际爆发的大规模抗议已造成至少7人死亡、400多人受伤。与此同时,马里战事进入第三周。而在“风暴之眼”的叙利亚,政府军与反对派仍在拉锯。

“阿拉伯之春”后遗症

2010年底突尼斯骚乱算起,所谓“阿拉伯之春”运动已持续2年有余,虽然之前有舆论赞其推翻独裁政权,但发展至今,它所引发的后遗症与外溢效应日益明显。如今西亚北非大小乱局,几乎都与这场运动有密切关系。

埃及、突尼斯、也门与利比亚等转型四国虽然实现了政权更迭,但转型之路却走得异常艰难。就拿埃及为例,虽然以穆斯林兄弟会为代表的宗教势力赢得政权,但世俗反对派并没有打算偃旗息鼓,借着国内经济疲软、民生凋敝,在125日这一特殊日子,号召民众上街游行,鼓动“继续”革命,最终酿成流血冲突。中国前驻埃及大使安惠侯认为,考虑到埃及议会选举将在2月底举行,世俗反对派此时发起游行示威,旨在为议会选举再做一搏。其他转型国家的情况与埃及类似,新旧利益集团明争暗斗不断,加上街头政治的惯性作用,使政治过渡不得不在流血中艰难推进。

此外,“阿拉伯之春”推翻了数个世俗政权,使宗教力量在本地区迅猛扩张,这客观上给了宗教极端势力与恐怖主义可乘之机。此番法国出兵马里,主要打击的 “伊斯兰捍卫者”、“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都带有明显的极端宗教色彩。而之后发生的阿尔及利亚劫持人质事件,就是一个自称与“基地”有联系的组织所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问题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认为,多地的动荡,大都能看到这些力量的身影。在也门南部,“基地”阿拉伯半岛分支宣布“建国”;在叙利亚冲突中,反对派“自由军”中也夹杂着相当数量且难以分辨的宗教极端力量。如今,美欧以及一些海湾国家为推翻巴沙尔政权而给叙“自由军”送枪送炮,这种只图眼前利益之举,将为未来埋下不稳定的种子。

未来局势难言平静

至于未来该地区局势的走向,专家认为,随着本地区政治及社会转型进入深水区,将触及到越来越多的深层矛盾,其中既有不同宗教派别间的角力,也有宗教势力同世俗派力量的博弈,还有普通民众与执政集团的冲突,加上域外国家借“新干涉主义”肆意介入,未来西亚北非难言平静。不过,具体情况也要按不同国别分析。

就以埃及为代表的转型四国而言,由于原先的利益格局短期内难以被完全打破,国内冲突将常态化与长期化,但不会颠覆已形成的朝野格局。也有分析认为,考虑到一些国家面临的问题与埃及相似,因此政权更迭将不仅限于目前几国,可能波及到约旦、苏丹以及某些海湾君主国。关于叙利亚冲突,则很可能保持高烈度的僵持状态。昨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助手韦拉亚提称,将把对叙利亚的任何攻击视为攻击伊朗,这是对一些向叙政权磨刀霍霍的国家的警告。

至于域内恐怖主义与宗教极端力量逐步坐大,一方面,反恐已成国际共识,此次法国借此之名出兵马里,得到了国际社会与地区组织的支持;另一方面,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该地区贫富差距明显,再加上各地宗教信仰、种族不同,容易引发冲突,一些宗教、极端势力借机作乱,导致地区动荡不安。如果一味用武力打压,只能逼迫恐怖主义转战他处,甚至向域外地区蔓延。不消灭其存在的土壤,恐怖主义仍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来源:解放日报